APP下载

设计学视野下徽州古村落保护与传承对策研究

2016-07-15王雪洁庄德红肖旺群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32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上海200237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对策

王雪洁,庄德红,肖旺群,2(.安徽工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2.华东理工大学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上海 200237)



设计学视野下徽州古村落保护与传承对策研究

王雪洁1,庄德红1,肖旺群1,2
(1.安徽工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2.华东理工大学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上海 200237)

摘要:从徽州古村落保护、开发等现状来看,突出存在四个方面问题:正确的保护理念尚未形成、过度商业性开发破坏古村落人文环境、破旧立新导致古村落原真性的缺失、“千街一面”的皖南仿古建筑对徽州古村落的误读。将这些问题纳入设计学视野下展开研究与求解,找出设计学视野下徽州古村落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即:加强徽文化保护的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徽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系统发掘与开发、人居环境空间的整体规划、虚拟数字化手段的介入等。

关键词:设计学;徽州古村落;保护与传承;对策

1 前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徽州古村落问题就引起学界的广泛讨论, 研究的范围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到古村落的认定标准, 古村落的价值判定与特征研究、古村落的旅游发展策略以及古村落的人居空间的保护与更新等问题[1]。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外就皖南古村落的研究已相当丰富,对于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研究,也可说是硕果累累。但是本文尝试就设计学视野下的徽州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展开讨论,期望能在设计学视角下对徽州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贡献一些对策。

2 现状分析

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徽州古村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地方财政、保护意识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原因,近些年在保护与开发徽州古村落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正确的保护理念尚未形成

对皖南古村落保护和开发的重要性,很多人都能在理论上认识到位,但一涉及到实际的保护问题,大部分人对徽州古村落文化遗产中不可再生性却意识模糊,不知道该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以找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最佳结合点。目前除了为数不多的祠堂、牌坊、古村落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一定保护外,大多数古村落建筑破败不堪,无人居住、无人问津,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如图1所示,在调研走访南屏、查济、渔梁等古村落过程中,发现古村落许多偏僻的民宅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还有一些古宅随意修葺,修复过程简单粗暴,大片的水泥涂抹,没有考虑到古建筑修复过程中以旧修旧的手法,使古建筑的原始风貌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图1 古村落破旧的街道

2.2过度商业性开发破坏古村落人文环境

以南屏村为例,虽然近年来加大了保护古村落的力度,对历史建筑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整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由于大量学生写生和游客数量增加,对村落中河流水系的污染程度和环境破坏的程度却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2]。宏村,作为皖南古村落旅游开发资源的典型代表,曾经韵味十足的皖南明清建筑,现在一个个院落街道挂满了商业性招牌,到处充斥茶楼、KTV、网吧等一些现代商业店面,店面整体环境设计随心所欲。探究其深层次原因,是在强劲的旅游业冲击下,一切以短期经济利益为目标,利益驱动的旅游开发模式,导致了目前这种现状[3]。过度商业化,使原本安静优美的古村落已不再适宜村民居住,一些临街店面因为过度的商业气息而改变了古村落朴实的面貌和人文环境。

2.3破旧立新导致古村落原真性的缺失

从最近调研走访一些古村落来看,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的村落,自然风光和古建筑相对保存较好,比如郭村、唐模、鱼梁。反过来,相对发达、交通便利的村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村落却正在走向衰落和消失,比如宏村、西递、江村等。不少居民由于缺乏保护意识,片面地认为破旧就是立新,把城市形态当作新农村建设的趋势,无视自己建筑的风格,随意的新、改、扩建,或采用新材料,或采取现代风格,或改变原有结构,古村的整体处于无序、无规划状态。如图2所示,新型民居与皖南古建筑风格很难融为一体,这在古村落中随处可见。依山傍水、巷陌相连的古村落格局已被一栋栋杂乱无章的现代楼房,挤压得七零八落,典雅古朴的氛围被严重破坏。

图2 古村落现代民居和徽派古建筑风格格格不入

2.4“千街一面”的皖南仿古建筑对徽州古村落的误读

随着传统文化的价值回归,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游客,对于那些由于资金和人力不到位,很难恢复原样的古建筑,便开始大量复制仿古建筑。这些仿古新建筑普遍缺少真正的文化内涵、艺术美感和表现力,它与古建筑“形似神不似”。皖南古建筑中文化内涵最直接的体现载体,就是在古建筑中大量存在的木雕、砖雕、诗词、楹联、匾额,以及富于变化的窗花、铺地砖图案等等。比如皖南古建筑中常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大都雕刻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和丰富的故事情节;古代民居的屋脊上大都雕刻有蝙蝠、麒麟、太极等寓意吉祥的图案。但是很多仿古商业建筑很难看到这些精美的雕刻,大都是一些简化的徽州“古建筑”。造成现今大量仿古建筑“苍白”、千街一面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这对徽州文化的精髓不是传承,而是一种误导[4]。

3 设计学视野下徽州古村落保护与传承对策研究

3.1加强徽文化保护的专业人才梯队建设

徽州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专业人才。首先,需要知名院校的专业教授、研究人员进行传统文化的梳理工作,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和良好的专业研究机构等;其次,随着徽州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古老的传统手工艺正在加速消失,需要与周边的职业学校和有实力的院校展开合作,重点加强徽州“三雕”等传统手工艺的后备人才培养;最后,加强古民居旅游开发管理人才和导游队伍建设,多方面、多角度为古民居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3.2徽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系统发掘与开发

目前皖南旅游产品的设计,似乎总是存在着一种偏向,就是在设计中往往将皖南的地域文化生搬硬套地应用到旅游商品中,而不加提炼与改造。或者设计出的旅游商品形式过于陈旧,不能满足现代人对时尚性、趣味性、艺术性、实用性的要求[5]。对于旅游产品的开发,笔者以为至少需要以下三个阶段:首先,对徽州传统文化的解读;其次,对传统文化的旅游产品的打造;最后,旅游产品多维度开发。根据对徽州传统文化语义解读阶段提炼出的相关设计素材和依据,对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体验进行设计创新。在产品的文化内涵方面,突出旅游商品的寓意、纪念性、装饰性、个性化等具有文化内涵的特点;在产品的文化体验方面,强调体验的猎奇感、满足感、回忆性、趣味性等体验特征。通过设计创新,使得旅游商品的地域文化特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特色文化的需求,从而提升徽州旅游产品的品牌吸引力和竞争力。成功的旅游产品开发一方面可以增加旅游收入,对于古村落的保护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另一方面有利于徽文化品牌的整体塑造与传播。

3.3人居环境空间的整体规划

在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古村落原真性和真实性,既不能把古村落像博物馆一样保存起来不动,也不能完全的开发建设全新的建筑,这个规划过程应当是循序渐进式的。对于古村落空间需进行分区规划,整合开发。根据古村落功能区域划分与保护的一般原则,主要划分重点保护区、环境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三大版块。

重点保护区,要遵循保护古村落原则,重点保护、严格控制建设,比如古村落中的宗族祠堂、牌坊、著名建筑等,对于这一部分建筑的周边环境规划设计,要严格把控,紧跟徽派建筑的格调风格,保证古建筑的原汁原味。

环境建设控制区,这一部分主要指民居、街区、居民活动区等,起到承前启后的环节,既要保持风格,又要有所发展与融合。首先要以保护为主,协调开发为辅,改建扩建过程中要考虑到传统村落的风貌;回归传统,打造特色,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保持古村落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村落形成与发展的空间肌理布局特征。其次,要遵行“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就地取材,避免添加和拆除[6]。最后,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住户对于民居改造的现实需要和精神需要,采取规划先行、政府引导、逐步推广的“循序渐进式”更新整治做法。同时要顺应时代发展,不墨守成规地拒绝新材料和新技术,而是恰当合理地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为居住者带来生活上便利的同时,保证古村落的原真性。

环境协调区,主要指古村落的外围空间环境,村落池塘、水口园林等区域,环境协调区作为古村落的外围景观,是古村落风格的延续与继承,严禁破坏其生态环境,合理保护,适当开发。淮北师范大学唐建兵博士研究了美好乡村建设中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模式构建路径[7],针对人居环境空间协调问题进行了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

3.4虚拟数字化手段的介入对于古村落保护的必要性

徽派建筑风格独特,结构严谨,“三雕”精湛,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然而,随着岁月的侵蚀,有些建筑、雕刻不可避免地在慢慢消失。为了使这些精美的文化遗产信息得以长期保存,当前国际上通常采用最为先进的虚拟数字化保护手段,此种保护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虚拟数字化保护手段,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信息永久保存的唯一途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建出全新的保护方式。这既是对徽州古建筑历史、文化信息保存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实体保护模式的重要补充。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中,能逼真再现徽州古村落的规划布局,也能够精确再现徽派建筑结构与雕刻艺术等,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沉浸感。比如宏村实景漫游系统,就是利用三维投影和智能控制平台真实再现宏村整体风貌,使观赏者体验到前所未有的真实感、沉浸感、时空感和互动感,其他的古村落可以相继借鉴这种方式以更好地保护徽州文化[8]。这种利用3D虚拟现实技术将修缮保护工程方案制作成一套全面、具体、准确、生动的修缮过程互动演示片,对于徽州历史文化古建筑的保护、更新、延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结语

徽州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动态性的。由于时间与空间的不同,保护与发展的措施,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因此,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文尝试从设计学视野入手,立足于徽州古村落的基本村情,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设计学的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提出了徽州古村落保护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望古村落既能得到合理保护与开发,又不会在保护与开发中失去原有的传统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同时,这些对策措施,不仅对地域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而且对其他古村落在居住空间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庚.以居民为核心主体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基于婺源李坑村的实证调查分析[J].汉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5):87-90.

[2]逯家桥.美好乡村建设中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4 .

[3]邹林芳.有关古村落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7(11):203-204.

[4]陈杨峰,汪恩田.仿古建筑文化内涵浅析[J].作家,2009 (5):256-257.

[5]宋娓娓.基于徽州地域文化背景的旅游产品设计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2.

[6]陈文苑,闵丽. 徽州古村落型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古村呈坎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2 (1):48-51.

[7]唐建兵.美好乡村建设中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模式构建路径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98-102.

[8]郑欢.徽州古建筑保护模式及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 2013.

Strategies for Protecting and Inheriting the Ancient Villages in Huizhou from a Design View

WANG Xue-jie1,ZHUANG De-hong1,XIAO Wang-qun1,2
(1. Academy of Art and Design,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02;

2.School of Art, Design and Media,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Abstract: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villages in Huizhou, there are four prominent problems: the right protection concept has not yet formed, excessiv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caused destruction of ancient village cultural environment, iconoclasm leads to the lack of its authenticity, and the misreading of Huizhou ancient villages by the antique buildings of1000 Street in southern Anhui province. Bringing these issues into the design field,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ancient villages in Huizhou, that i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eam in Hui culture protection, exca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duct system with Hui culture, overall planning of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involvement of virtual digital means, etc.

Keywords:Design view; Huizhou ancient village;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310(2016)03-0145-03

DOI:10.14096/j.cnki.cn34-1044/c.2016.03.34

*收稿日期:2016-02-12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5年度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3D打印背景下凌家滩旅游商品开发模式研究”(SK2015A384) ;“基于‘耦合理论’的徽文化产品创新机制研究”(SK2015A292) ;安徽工业大学校青年基金项目“设计学视野下的徽州古村落空间宜居性初步性研究”。

作者简介:王雪洁(1977- ),女,安徽宿州人,讲师, 硕士,研究方向:徽州文化,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保护与传承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数字化时代江西红色经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