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逻辑的媒介转型的思考

2016-07-15庄肃非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媒介融合

庄肃非吉林大学,吉林长春 130012

基于互联网逻辑的媒介转型的思考

庄肃非
吉林大学,吉林长春 130012

当下正是信息爆炸,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转型期,传播形式越来越呈现出自主化、碎片化、多屏化、移动化等发展趋势。这为媒介融合、发展、应用提出了新要求,促使媒体加快转型发展,推动内容与资本的深度结合与互动。当今媒体的经营方式已经逐渐脱离了以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形式,转而越来越多地运用了资本市场的广阔空间,在展会业、房产业、网游业等多行业全面开花,实现了经营领域的多元化方向扩展,这种广告方式与传媒变革的同步革新为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文章就此主要从媒体融合的环境及媒介转型角色两个角度对互联网背景下媒介改革做了思考。

媒体融合;新媒体;互联网逻辑

媒体融合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发展状态,是在互联网生态得到相当程度繁荣后各种媒介呈现出的一体化、多功能的趋势。这样的融合不仅体现在传统大众媒体与新兴互联网媒体所依靠的技术越来越趋同,还包含着新闻及传播从采编播的内容生成形式到交互传播的技术手段等从内而外的改革。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已经不再作为传统媒体复制粘贴的平台媒介,而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制作机构,将信息打碎、重组,赋予了新闻全新的传播媒介,重建了信息的接受媒介。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我们曾经最引以为傲的信息采集方式被重新洗牌,现在撰稿机器人已经被许多家媒体投入使用了,这种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不仅可以完全避开政治敏感的雷区,更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组稿,占领一手报道优势,从技术上已经有了取代专业记者的可能性。就连我们曾经最坚信不疑的精英文化的生产模式目前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纽约时报始终以其新闻专业主义见长,但是在目前自媒体井喷爆发的时代中,这种由少数人根据自我认知来还原真相,并依据这种主观性的判断作为出发点进行告知的传播方式显然已经不再被人们所接受。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数人普遍而广泛地运用着自己的公共权力在公共平台上分享世界观。世界变得更开放了,媒体的角色也就由曾经的说教式引导转变为为一切公共想法提供最广泛的平台服务。

甚至单纯就互联网媒体而言,就连内容生产本身甚至都可以不作为一家媒体的工序。我们所了解的诸如今日头条、zaker等新闻客户端,所做的只是将信息内容拆分、整理,然后根据大数据和客户分析的优势向读者分类推送。它们的工作流程仅仅只是将新闻作为单一数据的分类汇总和打包发送,是渠道为王的最好注解。而坊间流传的“商业媒体不做内容”也并非空穴来风,我们早已过了信息匮乏只能依靠苦等媒体来向我们讲解社会的时代,朋友圈和微博的140个字在提供信息的速度上显然在更多时候要比打开电视,甚至是要比等待明天的报纸快得多。

在媒体融合时代下,媒介显然不能坐以待毙,如何直面问题,重新权衡内容生产与渠道发行的孰重孰轻显然是最应该深思熟虑的关键。尤其是传统媒体如何在媒介融合的大潮中迎头而上,转变方式,实现第二春。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关系问题上,笔者认为第一应当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传统媒体以往只注重内容的构建,这也是原始的经营方式下的必然产物。传统媒体的生产成本极大,不仅在媒介经营上需要花费不小的成本,如报纸印刷线、电视落地经营、频道经营等之外,还有一大部分都是要供给专业记者团队以及行政队伍的培养。而所有这些的开销都要依靠固定版面和时段的广告费用来填补,由此带来的收益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广告在传统媒介中的投放更为看重媒介的美誉度及收视率,就会导致传统媒体哪怕出现再小的纰漏都会造成一损俱损的亏空,而如果经营不善,则会掉进越来越不景气的漩涡里。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投射回大众媒介本身上,势必又会影响到采编人员的实际收益、影响内容质量,进入万物凋敝的怪圈里。所以说,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内容还是他们生产和经营的重心。

媒体融合环境下,专业如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已经不再是困扰信息生产的最主要问题,其一,在于商业媒介更倾向于直接将传统媒体的信息取来用,直接略过内容的部分,如上文所说。其二,还在于新型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媒体的神秘感和权威感,将“新闻”和生产都拉下了神坛,将其作为了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媒介形态由内容向技术转变的体现。在这个环境下,静态如朋友圈内的一行文字、一张图片都会引起朋友们的关注和转载,达成小范围的告知;动如直播平台上的现场转播,人人都眼见为实,还需要什么讲解介绍呢?大如微博上的一句话,全球范围的人民都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技术的发展让人人都成为了信息的来源者和消息的转载者。更何况此处所说的“转载”,已经不再是口头小范围的人际传播,而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实现的巨大范围大众传播。

互联网技术体现在融合媒介上的另一个突出优势是媒介的反馈机制更加充裕了,对于用户信息的把控更为突出了。以往对于传统媒介的评价标准还停留在平面化的数字上,点击率、收视率、购买额等数量固然能够反映出受众对媒介本身的看法,但是都较为宽泛,既无法了解用户的偏好需求,也无法有针对性地在自身内容中加以修改。借助大数据的分析,广告商能够把点击率变为转化率,通过转化率的数据分析甚至可以了解到切实刺激消费者购买欲的点在哪儿,可以为下阶段的广告内容设计起到直接指导作用。不仅是对广告主而言,对用户而言,信息的接受过程变得更灵活、更有针对性了。通过预先设置或自动分析,新闻应用会主动筛选出用户经常感兴趣的信息内容进行推送。这不仅保证了到达度和满意度,也节省了用户剔除无效信息和平台产生多余信息的成本。因此,当传统媒介的内容生产与信新媒体的数据操作相互配合,就能够达成最优的传播效果。

综上所述,就当今社会媒体融合的社会背景而言,信息在媒介改革的调整中呈现的是内容—技术—用户的递进式层级特征,媒介融合后不仅层层深入,更是成本递减,效果倍增的阶梯状态。

除媒介之间优势互补之外,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应当是相互区隔的。尤其是当我们目前面临着媒介内的需求侧供给改革背景,受众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更加深刻了。不同类型的媒介显然可以各取所长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专有特色。

就传统媒体而言,虽然时效性强、传播效果辐射广,但是由于缺少把关人环节的审查,存在严重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实度不高的问题。而传统媒体相比而言就拥有着绝对的优势。当今人们虽然接受着网络的小道消息的轰炸,但是在面临重要问题的时候还是倾向于信任传统媒体的权威力量。也因此,笔者认为传统媒体更应该树立起坚实、理性、社会良知的形象,还原最详实恳切的真相,承担起为网络媒介查缺补漏的责任。除此之外,受众的心理需求层次也有着许多改变,除希望大而全地接收信息、掌握事实真相外,更希望能够接受事实的正确导向引导。和新兴媒体相比,传统大众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在商业利益冲击下失去新闻伦理,而能够给社会传达出事实背后的正确引导。在这一点上,传统媒体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就新媒体而言,信息的分类供给与对受众信息的掌握就是互联网生态带给它的最有力武器。也因此,新媒体可以凭借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走温情、细致的路线。将用户最想了解的内容分类打包妥帖推送,难道不是冰冷的屏幕时代赋予现代人的一抹关怀吗?

综上所述,笔者从媒体融合的环境及媒介转型角色两个角度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媒介体制改革的路线与应用,相信在新科技日益强盛、新媒介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介融合带给受众的必将是前所未有的细致、精密的信息定制盛宴。

[1]王恒昀.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问题、目标与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16,7(9).

[2]高钢,陈绚.关于媒体融合的几点思索[J].国际新闻界,2006(9):51-56.

[3]于双燕.拥抱“互联网+大社会”的到来[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01-19(015).

[4]陈力丹.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与悖论[N].人民日报,2015-10-11(005).

G2

A

2096-0360(2016)16-0129-02

庄肃非,吉林大学。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媒介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