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叔叔的建造史

2016-07-14曾重荫

四川文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叔叔

曾重荫

叔叔没有读过书,进学堂是一场奢侈的精神盛宴。叔叔后天的放浪形骸,多半与他的出身有关。政治风浪如潮涌来时,做地主子女的叔叔,忍辱偷生成了第一要务。他和家人一起落泊到银屏山的小庙里。不出半年,祖父伤口感染化脓,不治身亡。而此前不久,祖母也因病溘然长逝。叔叔跟读书缘分尽失。

多年后谈及此事,叔叔依然哽哽咽咽。

虽如此,叔叔心中依然有梦,他骨子里有很多不甘的东西,像蠕虫一样爬得他难受。8岁那年,叔叔灵光闪现,舞动一把小镰刀,砍几根斑竹,钻几个小孔,削几根竹签,用柴火熏一下竹节,使劲把竹节扳弯,很快就做成了一把玩具型小椅子。10岁那年,叔叔偷偷拿我父亲的木工工具躲进柴屋一角,做木凳,做板板车,做犁地用的轻型枷担,做装死人的小木匣子。

叔叔自负有一点小聪明,以为小小的自己出类拔萃。

几年后,小庙破败,父亲决定带叔叔在庙侧100多米的地方,搭建三间简易茅房,脱胎换骨过日子。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叔叔使出浑身解数,扛树、砍竹、凿孔、打桩、搭架、盖草、夹壁,最后敷泥。这白手起家的初始,如同一张阔大无比的素笺,容得下一个人太多的构想,太多的涂画,太多的激情与身体力行。叔叔建造方面的天赋,被蒙求遮风挡雨的本能渴望诱导出来,像新生的笋尖一日日拱破挤压的乱石,那份艰辛与躁动,不安与欢悦,外人可想而知。

叔叔后来去帮人放牛,在别人家里开了眼界。主人请了一位桶匠,每天要打好多水桶,逢场挑到集市上去卖,要卖好多的钱。眼看着主人的、匠人的腰包先后鼓了起来,叔叔似乎看懂了一些生财门道。尤其那匠人,整天活动在敞坝里,唏哩哗啦,心无旁鹜地锯树、剥皮、劈为桶料,再用靠钻打孔、上销钉、纡桶把、箍桶篾、圆桶,实在让人羡慕。叔叔饭后,总在匠人屁股后面绕,悄悄琢磨。匠人见一个邋遢小子眼睛滴溜溜转,取笑他:想学手艺嗦,交点投师钱嘛。叔叔一听,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连喊三声师傅,说钱没得,先拜师傅,有钱了再孝敬师傅。匠人见叔叔心诚,勉强答应了收他为徒。从此,叔叔跟随匠人去打桶了,一日三餐混饭吃。

那一年叔叔15岁。跟师傅没学多久,叔叔很快掌握了技巧,桶打得又光溜又耐看。他试翅欲飞,想自立门户了。师傅很不高兴,说你哪个脚指拇儿动我都晓得,要分伙不要在我周围臊,抢我的饭碗,你给老子滚得远远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但能力有限,叔叔滚不到哪里去,就在附近的村子里臭他的师傅。他无意抢师傅的饭碗,但停了手自己就没饭碗了。为此,师傅讨厌他,骂他没出息,谤他的手艺,明里暗里挤兑他。

出师不利,叔叔说那时节他唯有抗争。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

叔叔已经不满足于做桶匠了。他无师自通地做起了石匠、土匠、木匠、瓦匠、泥水匠,似乎一通百通,触类旁通。叔叔已经可以到处找饭吃。某天,他和父亲合计着,把我们家的高粱杆夹壁茅房改建为泥墙瓦屋,堂屋共享,靠墙两边共壁。兄弟俩一人半头,从此分家各立门户。我们半头呢,父亲和叔叔架起墙板,自己当筑墙师。除了挖墙泥,平地基,夯石脚,挑墙泥请人外,大半的活都是他们弟兄俩做。那时生活困难,请人吃不起白米饭,付不起工钱,修几间土屋不容易。叔叔那头呢,他谁也不请,独自把活包干。他还是一个单身汉,个人说了算。

叔叔心中有了一个宏大的计划,他得一样一样地来完成。这个计划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定、空间约束,所以叔叔对自己即将实施的建造活动充满了神秘感,漾溢着生机和活力。

叔叔先是对周边的泥土作一些辨认,看哪些泥适宜筑墙和做更好的瓦。叔叔最终选定了屋侧边一个草甸上的高坎泥。当叔叔把草盖揭开,草香中露出鲜鲜的黄泥来,细软而有粘性,叔叔窃喜。在屋侧边的平坝上,叔叔先准备场地,他用竹木搭架撑起一个草棚,以备雨天急用,平时置放风干的瓦坯。叔叔弄来瓦桶、瓦刀、刮刀、割绳,一切准备停当。然后挖出黄泥,挑到坝子里,放地面上加“佐料”、加适量水,开始炼瓦泥。他把自己当牲口使,光脚板跳进瓦泥里使劲“炼”。这是叔叔的创意。瓦泥要炼到稀软粘稠有亮度方可用。

瓦泥炼成了,叔叔会坐在矮板凳上,用瓦刀叼起瓦泥轻轻敷到瓦桶上,用刮刀绕可旋动的瓦桶匀称刮几遍,拿捏到位,瓦面光滑了,再用割绳切割好桶沿、瓦坯,置平地上,瓦桶一松轻轻抽出,四块瓦坯便立在地上等待阴干,或等阳光来收割它。几个月下来,叔叔做了大量的瓦坯,草棚下堆得沉实了,叔叔又谋划着挖窑烧瓦。

窑址也选在屋侧边的泡沙石坎上。挖窑不仅要锄头、铁锹,还要动用钢钎、大锤和木斗车。木斗车是叔叔发明的,用楠竹头段熏烤纡弯做车轮,胎内用数根楠竹签连接在轴芯上,轴芯是他野外捡来的废品。用松木做斗、山茶棒做斗柄。可载重二、三百公斤。拿出愚公移山的战斗精神,叔叔没日没夜地开挖、搬运,一个装几千上万瓦坯的小窑子就在石坎上形成了。找了一个多月的柴,堆得像小山了。进入秋天,叔叔开始装窑。按照他心中的构想,瓦坯沿炉桥一层一层地堆叠起来,错层式结构,可让柴火烧透,也便于烟雾出行。烧窑讲究技术,烧到什么时候转色,杀青,焌水,封窑,叔叔在外面亲见过,也才敢这么大胆地尝试。第一窑没有烧好,现了黄白花纹,多烧几窑就炉火纯青了。

瓦准备好了,叔叔开始拆草房,平整屋基。件件繁重又琐碎的活,叔叔苦中有乐,干得热火朝天。叔叔一个人挖土,运土,夹墙板,上墙筋,磕墙,在山沟里破了记录,做得惊心动魄,做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常常引来一拨拨路人围观。一些人喝彩,一些人嗤之以鼻,一些人甚觉好笑。此举有哗众取宠之嫌,引来不少非议。而叔叔,好似找回了久远的自尊,弥补了过去太多太多的缺憾。然苦于底子太薄,难以形成大气候。乡村里,做个特立独行的人是需要勇气的。何况一直以来,父亲和叔叔都因出身问题不被人待见。或许,叔叔想通过个人的建造显示人力的强大,显示一个落泊之人在天地间的根基与造化吧。

他是那么胆大妄为,活在自我营造的氛围里,与外界无关无涉。为此,父亲常常为叔叔捏虚汗,他知道生存环境有多恶劣。

经过近二年的折腾,流汗成溪,三间正屋两间耳房初具规模,和我们那半头对称起来,叔叔总算把自己的物质外壳强固一些了。恍若可以娶妻、生子了。然叔叔还想把外围也包装起来,貌似一个小小的庭院。他开始着手建围墙,自制火砖修朝门。就在叔叔修完院墙、建好朝门、美化环境的时候,麻烦事情来了。

叔叔利用所有的空闲时间到河边、山边、村舍边捡那些废弃了的碎瓷片,一背一背地背回家。正午的阳光下,叔叔坐在院墙边,用小鎯头细心地把它们敲打成小方块、小圆块,再诗意般地嵌进尚未干透的院墙里。依叔叔心中的构想,院墙上已经饰绘出一半多、且非常好看的图画。画中有花鸟草虫,有人物、动物。最要命的是中间那个大大的“福”字,也不知叔叔哪根经发了岔,哪里学来的这个“福”?他竟然联想到了“福”的现世景象,忍不住把它放大在墙面上。当工序完成大半的时候,一天,突然来了几个像模像样的人,他们歪着脖子斜着眼看了一会儿,阴森森地说:“享福?哼!这地主子女!要变天啦?要复辟啦?走!叫他跟我们走一趟!”叔叔闻风而逃。他们找到我田坎边铲草的父亲。父亲说:“你们认错人了。”“什么认错人了?你弟跑了,就找你!今天你不把他交出来,就让你去顶!”父亲跌跌撞撞跑回来,气恼地举起锄头在院墙上乱挖一阵,把那个“福”抠得稀巴烂!之后从一个草垛里把叔叔揪出来,扇了他两耳光,把他交出去。叔叔被带到处置点,“背”了一天的书,深刻检讨了自己享乐腐化的思想,把那个“福”字从心中彻彻底底挖出去,才蔫呆呆地回来。

那一年我10岁,那种祸从天降的感觉再次让我惊悚。而叔叔,虽说不曾意料,但前面有过几次被批斗、被劳教、被强制剥夺话语权的经验,反倒让他老油条似的经得起煎熬了。

回家后,剔除尽那个“福”字的残迹,再嵌上其他图案,院墙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看上去没有伤痕。院墙外边,父亲和叔叔为我们栽了三棵李树、一棵无花果。朝门迎面,两根野生的铁角桐树旁,叔叔还为我们栽了两棵壮硕的葡萄。不几年,这些果木长势葳蕤,成为我们家唯一一道亮丽的风景。后来,叔叔找了一个比自己小18岁的病弱丫头,因家庭背景耽误得太久的婚姻得以解决。

叔叔在家乡的几条溪谷、几道山梁间溜达久了,有些厌倦,他开始思谋着向外面的世界探寻。他背着家伙,从赤水河边溯流而上,独自闯荡去了云贵高原。走出家门,叔叔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他的手艺在那些规模庞大的建筑面前是多么的蹩脚、不靠谱。他只能做些乡户的活。试着去工地上问问,门儿都没有。终于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再难有深造的机会,叔叔甚是苦闷。他做的那些手艺,工钱不多,往往大年三十了还结不了账。在外面混,人家要欺生,你会觉得很孤立,却又无可奈何。偶有一两次出彩,比方为某学校做旗杆立旗杆、为某民居设计飞檐翘角之类,不过是烟花耀眼一时而已。

叶落总要归根,叔叔又飘荡回来。几年时间里,队里的田土已经下放了。由于叔叔缺位,边缘化了,他分到的土地都是离山吊远的边边角角,是人家撂荒了丢出来的。找谁主持公道,再分配呢?事不过当时,错过了也就错过了。

大半生的时光里,叔叔摸爬滚打,磕磕碰碰,不知不觉间耗尽了热情。曾想大干一番、纵横驰骋于千里疆场的建造梦成了泡影。暮年的叔叔,絮絮叨叨,靠着过去那段意气风发的记忆过日子。回望从前,年轻时犯的那些错,遭的那些罪,暗夜里复又显影,叔叔很是折磨,进而辗转难眠。当我们那半头房屋空落、父亲骤然离世,叔叔内心建构的那个生存世界显然被颠覆了。那无法言说的伤痛与破碎感,让叔叔心理严重失衡。看不到自小与他相依为命的兄长,叔叔像孩子一样,时不时又噾噾地哭。叔叔扛着病体,夜夜为我们守老屋,延缓老屋的寿数。睡在摇摇晃晃的竹楼里,听野外寒风悲咽、蛐蛐们整夜整夜的哀鸣,叔叔依稀还能感受到一丝丝亲情的慰籍。老屋这儿垮沙,那儿漏水,越来越残破衰败,叔叔难安、难忍,便给我弟说:“老七,啥时候回来添点瓦、撑几根柱子嘛……”明知道这些话枉然,但作为老屋的缔造者,他依然要不厌其烦地说。

以为叔叔会就此消停下来,坐待油尽灯灭了。谁知,叔叔心中又冒出了一个怪异的念头,让他昏沉的残生回光返照,让周边的生灵都惊诧一回。

“文革”期间,银屏山上的小庙没有因为小而幸免于难,庙宇摧毁,菩萨们被打得身首异处,弃于荒坡野地了。叔叔要在银屏山小庙的废墟上搭建一个凉棚,类似于影视中观音大士随意点化的一个去处,把七零八落的泥塑、石雕找回来,还菩萨们一个安身之所。

人力、财力都不够的叔叔,只得将开花结果的愿望缩回到根部。

叔叔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望我能为他化点缘。因为木料山上有,水泥、沙、石子和瓦还得找地方买。无奈我拉不下这张脸,只得从包里掏300百元赞助。为此,叔叔也高兴。他积极行动起来,大事化小,小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两个多月后,那个凉棚搭起来了。

接下来要做的,一是找回过去那块庙碑,碑上刻有当初建庙的因由及举事人功德等。还要找到那些残肢断臂掉了头的菩萨像,它们已散落在茅坑、树林中了。事隔多年,那些菩萨苍苔满布、泥痕一身,早被萋萋荒草覆盖、被树根竹根裹紧了。而叔叔,为了找到衪们不舍晨昏,不怕蛇虫草莽。他呕心沥血、透支体能,一丝不苟地做着这件事,总算在一个夕照绚烂的黄昏,把残碑立在了路口,把最后一尊菩萨背进了几平米的凉棚里。

不几日,叔叔来凉棚里洒扫,发现已有人前来供过香、果了。

看着被自己拼接、擦洗、搬运至此的十余尊菩萨,端严入座,而今受人香火,叔叔泪水潸然,进而心满意足……毕竟,这样的凉棚里,阳光可以照拂,明月可以喧哗,清风可以拂荡,群山可以护卫了。这是一个落尽繁华、高于尘壤之上的清明境界,叔叔可以把不安分的灵魂一并安放进去,陪同过往的烟云、忘佚已久的先灵,静息下来。

叔叔似乎圆了梦,那晚睡得很安稳。半年后,叔叔在一个夜晚深睡不醒了。他着意留给我们的,除了他那半头千疮百孔的土屋,便是庙址上那个沧桑的凉棚了。

猜你喜欢

叔叔
怪叔叔书签
实现了一半
为什么不能蒙着头睡觉?
海上空军基地
提示一下
提示一下
谢谢你,包裹我!
和警察叔叔手拉手
警察叔叔本领大
熊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