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粮食建设实践与思考
2016-07-14张爱如
文/张爱如
智慧粮食建设实践与思考
文/张爱如
江苏省淮安市是产粮大市,在全国0.1%的土地上,生产出全国0.77%的粮食,每年约为国家提供250万吨的商品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视察江苏时提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要求,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淮安调研时指出,“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淮安应当成为先行军”。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智慧化是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淮安紧紧抓住江苏作为全国首批粮库智能化升级重点支持省的契机,加快智慧粮食建设,使得传统的粮食流通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被江苏省粮食局列为智慧粮食建设示范市。
一、淮安市智慧粮食建设情况
从实现资源集聚集约使用的角度出发,淮安市在市直属粮食储备库利用一套设备同时建设了两个点面结合的平台。一个是点上平台,是指该市直属粮食储备库的数字粮库管理平台,侧重微观操作,重在日常应用,业务操作;一个是面上平台,是市级业务综合管理平台。
(一)市直属粮食储备库数字粮库管理平台
该平台具有对粮食仓储的集中监管、动态调控能力,包括6大应用系统,分别是:数字粮库业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动态收购系统、仓储智能化系统、安防智能监控系统、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粮食仓储可视化系统。通过这些应用系统建设实现对业务信息进行统计、查询、流转和监管,实时、快速、准确的数据采集,作业流程的精准控制,并与粮库的其他系统进行大集成,帮助粮库管理者全面提升管理效率、避免管理盲区、降低管理成本。在收购流程中采用二维码技术,按照业务流程,自动引导出入库作业过程。利用智能化技术在粮食仓储方面实现远程控制,智能监管,集成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粮库办公效率。
(二)市级业务综合管理平台
建设该平台的基础是,对基层粮食企业进行互联互通。淮安市粮食局对全市县区粮食行政部门、粮食购销企业、粮食加工企业、粮食合作社、放心粮油店的地理数据进行了采集,为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支持。对全市四县三区127个基层库点进行了数据集成、信号传输、实时视频在线联接。在此基础上建设的市级业务综合管理平台,具有数据集成、挖掘、分析与处理等功能,能满足业务管理、应急保供、服务市民等需求。平台共有智慧粮食地理信息系统、粮食收购管理系统、粮食仓储远程监管系统、智慧粮食报表统计系统、粮食价格预警预报系统、智慧粮食安防监控智能化系统六大系统。该平台按照区域划分不同权限,主管人员根据自己需要随时随地查看实况。
二、 对智慧粮食建设的思考
决断曰智,简择曰慧,建设一个智慧的世界,本身就是一种智慧。近年来,智慧粮食建设与其他智慧行业建设一样速度加快,成效明显。此时,无论是从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都需要进行认真总结思考,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智慧粮食是以创新思维为引领,通过互联互通,人机合一的信息化技术对粮食流通进行智能管控,全面提升现代粮食流通发展水平的系统。
这个系统当前主要围绕国有粮食企业的购销存储监管等主要环节建设,未来应成为面向全社会涉粮企业、联接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大系统,并与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无缝衔接。
(一)智慧粮食的作用
建设智慧粮食在于 “增强国家调控市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一套系统是否真正做到此,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衡量:
1.可控。即在可见的基础上,增加操作指令的设置,达到可监控的目的。
2.可查。 即数据及信息要实现互联互通,要有记录保存功能,正确处理保密与公开的界限,做到有迹可查,可以查现状,也可以查过去。
3.可使。即要有问题导向,经受实践检验,解决实际问题,不搞华而不实的东西。仪器设备灵敏度符合使用要求,流程设置无漏洞不繁琐,数据收集全面准确,做到使用精准便利。
4.可研。即应建立科学的涉粮数据、分析模型和应用平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为对粮食业务的评价、分析、预测等研究提供支撑。
5.可省。即立足建立适宜合理,充满活力的系统,坚持成本意识,优化流程,做到省时、省力、省事、省钱。
(二)当前智慧粮食建设实践中突出的问题
智慧粮食建设将是载入我们粮食史的大事,有个逐步建设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应看到历史事物的局限性,不能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对已经开发的系统求全责备,也应发挥能动性,不能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不去研究甚至视而不见系统建设中的问题。
1.从人员方面来说,大量的数据采集、设备应用在基层一线,但是技能培训还没跟上,还存在不会或不熟练情况;基于怕麻烦怕被监控的心理,部分基层购销企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工作中不够严谨,特别是数据的输入有时不准或不全,不同岗位的数据口径有不一致的现象。
2.从设施方面来说,系统还不够成熟,与粮食业务还不完全匹配;不同厂家的技术参数与标准不一致,给互联互通带来障碍,再进一步说,还缺少将来与其他智慧行业的互联互通的技术研究;有些可通用的子系统缺少顶层统一设计,造成各地重复投资。
3.从资金方面来说,建设系统的费用还不足,面上组织技术研发的投入还不足,系统运行的维护保养费用没有解决。
三、智慧粮食建设发展建议
智慧粮食建设是个系统工程。研究系统工程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实践中将其中的矛盾性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可以促进智慧粮食建设更好发展。
(一)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结合
需要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下,对智慧粮食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深入研究制定行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路线。也需要深入基层一线实践,蹲点解剖麻雀,从细微处入手。
(二)示范先行与全面推进结合
不能一哄而上,应根据不同地方、不同条件、不同要求,分别建立一批智慧粮食标准化示范区,先行试点为后者提供借鉴,逐层推进。
(三)标准化与多样化结合
就像公路网一样,各地的高速公路必须统一标准,统一建设,这样才能保证畅通无阻,这是主动脉。而直接或间接与之连接的是不同等级不同路况的道路,这是毛细血管。江苏智慧粮食“1210”工程的10个信息化子系统就是江苏粮食的主动脉,属于标准配置。在此基础上,如何丰富,或再开发什么系统,各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应拘泥。
(四)人才与技术结合
在国家及省级分层成立智慧粮食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对智慧粮食建设总体规划、行动方案、推进实施、绩效评估开展咨询指导。在粮食行政部门、重点企业设立专职智慧粮食工作机构及人员,负责具体指导智慧粮食建设,负责上下沟通左右联络。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利用智慧粮食平台开展远程培训教育,鼓励企业与教育机构联合培养智慧粮食技术人才。支持重点企业、教育机构和智慧粮食建设承建方共同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测试中心、服务中心。
(五)粮食实践与信息技术结合
信息技术再发达,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就是聋子的耳朵。信息技术人员要深入到基层一线,成为一个熟悉粮食业务的工作者,从用户视角进行服务设计。粮食工作者要学习信息技术,摸清它的个性特征,能驾轻就熟。一个系统研发出来,还要在实践中反复使用,反复修改,切实符合粮食行业的真实情况和发展规律,如此才是真正能用、实用、好用的信息技术产品。
(六)高水平与易操作结合
信息技术涉及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是21世纪重点研发的高科技,而粮食工作与千家万户打交道,又靠千千万万基层一线工作者操作。因此必须要将最深奥的理论,最复杂的技术,用最浅显的语言,最简单的操作表现出来。这就需要花大功夫编制出深入浅出的使用说明书,这就需要在确保功能不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操作流程,这就需要稍加培训就能自主进行操作、简单维护。此外,还要尽量做到物美价廉。
(七)局部与整体结合
从单个粮库来说,要处理好智慧粮库建设与整体工作的关系,智慧粮库建设要服从服务于粮库整体建设与发展,粮库的整体建设与发展要考虑到智慧粮库的建设需要。从粮食行业来说,要处理好不同层次智慧粮食建设与全行业智慧粮食建设的关系。不同层次要根据实际需要、建设能力、运用能力等量力而行。要处理好智慧粮食与所在区域智慧建设的关系。智慧粮食建设要借鉴其他行业的建设经验,要主动融入地方智慧建设的大局,与之兼容,受之带动。
(八)抓住当下与立足长远结合
长远是当下的延续,当下离开了长远就会失去方向,长远离开了当下就会落空。眼前建设要服从长远规划,具有前瞻性;长远规划要能从现在做起,具有操作性。
(九)传承与创新结合
在做优传统业务的同时,跳出粮食以全局视野开拓新领域。比如引入设计粮食的理念,模型化、板块化、精准化的研究粮食,实现与其他行业的多维对接,魔方组合,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流通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比如开发建设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平台,而不是认为安防监控、气体检测等系统就能解决安全问题。这个平台应包括安全生产标准化、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检查、行政执法、事故查处等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数据中心,对企业进行按照色别进行动态分类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力求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十)信息开放与保密原则结合
粮食数据关系国计民生,既要保护人民的知情权,做到应公开的都公开,更好地服务人民;又要切实保守国家秘密,做到应保密的决不泄密,筑起粮食安全防火墙。
(十一)扶持引导与督查考核结合
基层缺少建设资金,认识智慧粮食建设的必要性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这时推进这项工作就需要加以政策扶持引导,让基层有积极性、有能力去做这项工作。但是也要防止得到扶持后乱作为、不作为,因此有必要建立强有力的督查考核机制,确保有序推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