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粮安工程” 补好收储短板

2016-07-14范有祥

中国粮食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库点江都粮库

文/范有祥



实施“粮安工程” 补好收储短板

文/范有祥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着力抓好包括“补短板”在内的五大任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目前对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粮食产业而言,短板主要表现为流通基础设施与粮食产业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制约了粮食流通效率的提升。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粮食局把仓储设施建设作为紧迫任务来抓,制订中长期建设规划,精准发力,着力补好这一短板,不断提高全区粮食仓储装备现代化水平。

一、正视不足,增强加快仓储设施建设的紧迫感

江都区地处江苏省产销过渡带,共有13个镇,107万人口,耕地面积达104万亩。近年来全区粮食复种面积在13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55万吨,商品粮食总量约为25万吨,粮食商品率为45%。2013年实施危仓老库改造之前,由于库点建设年代久远,仓容量小,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原有的粮食收购库点布局、规模和质态已不能适应现代粮食物流业的发展要求,其特点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库容状况差。江都区共有32个粮食收购库点,仓容面积7.2万平方米左右,库容量20万吨,建设时间均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根据调查,80%以上的仓容建设时间在40年以上,通风、保温、隔热、防湿等基本保存条件都达不到要求。而近十年内建成的粮仓面积只有0.85万平方米,仅占总仓容量的11.9%。全区理论仓容量达20万吨,但实际储存能力仅为17万吨。

二是规模库点少。在该区32个库点中,万吨以上的库容仅有1个,8000~10000吨的1个,5000~8000吨的 9个,3000~5000吨的10个,3000吨以下的11个。这些库容既不具备储备资格,又不适应收购要求,企业经营效益差,难以维持生存与发展。特别是全区至今没有粮食物流园,仓储设施条件不仅落后于周边县市,在全省也排名靠后。

三是库容状况与粮源不匹配。由于江都区行政区划合并和调整,农业产业化及城镇化发展,部分库点粮源少,已失去原有的作用。根据统计分析,现有布局通扬运河以南大桥粮管所及吴桥粮管所仓容面积0.7万平方米,仓容量1.8万吨左右,除新建的浦头和谢桥两幢3750吨仓房外,其余仓库均属于危仓。由于开发区建设,大桥所辖库点中,大桥站点资产已置换,其他点收购能力严重不足。吴桥辖区粮源相对丰富,但库容较少。中部宜陵、丁沟区域尽管粮源充裕,却也无一规模库点。

四是配套设施不完善。该区烘干设施覆盖面过小,2013年全区国有购销企业只有2台(套)烘干机,烘干能力严重不足,在遭遇极端灾害天气时无法满足种粮农民的需求。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科学管理手段落后。

以上四个方面的不足已成为该区粮食流通业发展的瓶颈,库点小而散、库房陈旧、功能不全、布局不合理,迫切需要更新改造,调整布局,否则该区粮食流通业将无法走出困境。

二、抢抓机遇,加快仓储设施建设步伐

根据江苏省粮食局确定江都区“1+8”粮食流通节点布局安排,自2013年以来,该区粮食局抓住国家实施“粮安工程”机遇,编制中长期粮食仓储设施建设规划,大力实施“粮安工程”建设,扎实抓好“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提升仓储管理能力。

一是用足政策快建设。抓住国家重点支持粮食仓库建设的契机,争取政策支持,推动项目实施。在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对仓库和附属设施维修改造,维修改造土建工程按照省市要求统一制定流程、质量和标准,2014年全面完工,并顺利通过验收。2015年,对危仓老库项目回头看,排找不足,加以完善,力争修一处成一处,提高全区整体的仓储承载能力。三年实际完成维修改造工程决算2476万元,维修仓库10.1万吨,场地4.95万平方米,新增设备115台套。锦西、郭村、东汇3个库点建成收储信息化系统,与省市实现了互联互通。

二是多元投入促建设。在建设资金筹集上,从多方面入手,确保建设需要。近三年除获得国家、省财政资金1851万元外,区级财政专项补助仓库建设600万元,财政支持力度之大、项目之多在该区粮食发展史上是少有的。在高徐2.5万吨仓库建设中,发挥农发行政策性银行的作用,获得仓储建设项目专项低息贷款900万元。同时,立足自身,盘活存量,将大桥、黄思、储备库等土地、房产整体出让,预计可筹集项目资金3000万元以上。用好用足国家对农机项目扶持政策,与农机部门合作,获得专项补助,并吸纳民营资本共同建设,在郭村、东汇等收储点新建了三座烘干机,新增日烘干能力600吨以上,既化解了资金制约瓶颈,又极大地解决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烘干能力不足的矛盾。

三是强化管理保建设。江都区粮食局对项目的实施,严格按照“廉洁、高效、安全、优质”的原则,努力建成标准高、质量优、程序规范的精品工程,着力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展改革、建设、规划等部门和相关地方政府参加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粮食局作为建设单位,提前谋划,做好项目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设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办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项目确定后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实施。粮食、财政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二是健全监督体系。请纪检部门跟踪监督,项目工程阳光操作,公开招投标,规范工作程序。施工过程中,建立台账,完善资料,在部分项目完成后及时邀请区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计,努力打造廉洁工程。三是加强施工管理。抢抓有利时机,科学安排工期,并建立项目督查机制,对每个项目实行每旬例会制度,局相关人员驻点督查,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完成序时进度。锦西点烘干机项目仅用45天时间就完成施工,在全省第一个通过了竣工验收,夏粮收购投入使用,为种粮大户解忧。把质量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聘请专业的监理公司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理,同时组织抽调精干人员专门负责监督工作,构建监理单位、局项目建设小组和库点负责人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努力建设优质工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工程。注重现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施工安全。

维修改造后,粮库容貌焕然一新,达到了粮仓上不漏雨、下不潮、保温隔热、防鼠防雀等基本要求,粮库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粮食储存科学化水平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粮食收储能力明显增强。目前,总投资3100万元的高徐、永安库点3.8万吨仓库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之中,将在今年夏粮收购中投入使用。

三、着眼长远,构建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网络

“十三五”期间,江都区将狠抓仓储设施建设。

一是继续推进粮食仓储项目建设。按照“一园四中心”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该区交通、粮源等资源优势,立足现有基础,加快仓储布局调整,抓大放小,盘活存量,适度规模经营。“十三五”期末,将建成三阳河粮食物流产业园,完善提升中心库和骨干收储库,着力打造1个中心库、8个收储库,新增现代科技装备的粮食仓容18万吨。中心库仓容量为5万吨以上,收储库仓容量为2.5万吨以上,全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仓容达30万吨。中心库和收储库烘干设施全履盖,配备完善的通风、熏蒸、粮情检测和低温储粮系统,提高科学保粮水平。此外,将添置各类仓储作业机械,提升“四散化”作业水平。对三阳河粮食物流产业园,将整合樊川粮管所、丁沟粮管所有效资源,吸收民营资本共同投资,在三阳河沿线建立集收储、大米(面粉)加工、物流于一体的产业园。一期新建5万吨粮食平房仓,分步实施,逐步形成10万吨储粮规模,并新建日处理400吨稻谷的大米加工生产线和日处量500吨的原粮烘干线,配套建设办公、消防等附属设施,项目总投资1亿元以上。

二是加快数字化粮库建设步伐。全面推广粮食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仓储技术,以智慧粮食引领粮食工作。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硬件和电子设备等基础设施,按照省“数字粮库”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技术标准,建立安全可靠的数字化粮库信息系统。2017年前建成全区粮食信息化平台,“十三五”末实现中心粮库出入库作业、视频监控、远程监管、多功能粮情检测、粮食仓库业务管理信息化。2016年完成永安粮食储备中心库信息化建设,2017年完成高徐、武坚点信息化建设,2018年完善郭村、锦西、丁沟点信息化建设,2019年完成樊川、吴桥点信息化建设,2020年完成邵伯粮库信息化建设。至“十三五”期末,永安、高徐、郭村等9家仓储信息化全覆盖,并实现与省市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承担政策性粮食承储任务的库点收购结算、仓储管理信息化100%。

三是扩大烘干设施覆盖面。“十三五”期间,结合该区仓储库点布局调整及粮源分布状况,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实现1个中心库、8个收储库烘干线全履盖,中心库烘干能力达500吨/天,收储库烘干能力达250吨/天。烘干线采用低温循环式,配套烘前仓、烘后仓及清理、除尘系统。2016年建设库点为高徐、邵伯粮库,2017年完善永安粮食储备中心库烘干设施,再新增日处理250吨原粮烘干线,2018年实施武坚、吴桥点烘干设施,从而实现烘干设施全覆盖。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粮食局)

猜你喜欢

库点江都粮库
扬州江都区三个强化 做好防汛应急准备
扬州江都区 “三聚焦”办好民生实事
枕戈待旦 令出必行 扬州江都区毫不松懈保春节安全
扬州江都区开展“五个一”专项行动
粮库竣工
粮库里的机器人
河南省夏粮收购将加大食品安全指标检测
智能化粮库现场见闻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
我为抗日政府管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