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耐旱广适型玉米新品种庆农68的选育

2016-07-14陈达庆温国泉汪羽宁

江西农业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选育栽培

陈达庆,温国泉,汪羽宁

(1.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2.广西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7)



优质耐旱广适型玉米新品种庆农68的选育

陈达庆1,温国泉2*,汪羽宁2

(1.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2.广西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7)

摘要:兼顾高产优质、耐旱、广适型玉米新品种等选育指标,2008年根据杂种优势模式理论及血缘关系,利用母本NQ-9、父本Q68组配杂交选育而成玉米新品种庆农68。2011年参加并通过广西普通玉米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广西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新品种庆农68具有优质、高产稳产、耐旱性强等特点;平均产量为7254.00 kg/hm2,比对照正大619平均增产7.0%,一年两季11参试点次有10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的90.9%;容重802 g/L,粗蛋白含量10.05%,粗脂肪含量3.84%,粗淀粉含量69.54%,赖氨酸含量0.3%;抗病虫接种鉴定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中抗锈病,抗茎腐病。201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适合于广西各地推广种植。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庆农68;选育;栽培

玉米是广西粮田的主栽作物之一,除作为粮食食用外,还可作为饲料及工业加工原料,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1]。生产上利用的玉米杂交种多是普通玉米品种,在保证普通玉米品种产量的基础上,选育出籽粒品质性状优良且适宜就地推广的玉米品种可推动当地的玉米产业发展[2-3]。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玉米,多重病虫害常年发生,尤其是玉米纹枯病和锈病,近年来在广西发生普遍,危害日趋严重,已上升为广西玉米的主要病害[4]。目前广西玉米生产中存在着品种结构不合理、耐旱耐瘠品种少等问题,同时,频繁出现的干旱常造成广西玉米大面积减产。加快玉米新品种在广西的更新换代,可促进广西粮食生产的发展[5]。因此,选育优良耐旱杂交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途径。

1材料与方法

1.1品种来源

母本来源:母本NQ-9是从苏湾种群中选优株连续自交至S3代,选育出自身产量高、抗病、配合力高的自交系。

父本来源:父本Q68是以正大818为基础材料,与从泰国引进的TN06杂交组成基础群体,从该基础群体中选优株连续自交至S3代,从中选出自身产量高、抗病、配合力高的自交系。

1.2母本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

从苏湾种群中选优株连续自交至S3代,2005年进行配合力、自身产量、抗病性等的鉴定和评价,从中选育出自身产量高、抗病、配合力高的株系NQ-9。2005年下半年至2007年下半年继续对NQ-9株系进行选优株自交,选留果穗,2008年选典型优株自交留穗,2009年以后选典型植株交替进行自交和姐妹交,并选留标准典型果穗作育种家种子。

NQ-9生育期春季121 d,秋季110 d,株高180 cm,穗位高73 cm,株型披散,第1叶鞘颜色绿色,叶片绿色,第1叶尖端形状为圆形,叶缘波状中,果穗着生于倒数7~8叶,苞叶长度中,包紧度较紧,雄穗分枝6~9个,颖壳紫红色,花粉黄色,花丝紫红色。果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籽行排列直,穗轴白色,穗长14~15 cm,穗粗3.0~3.5 cm,穗行12~14行,行粒数25~28粒,秃顶长0.5~0.8 cm,千粒重约260 g,出籽率83%。田间调查大斑病1~2级,小斑病1~2级,纹枯病6.2%,粒腐病1.5%,茎腐病0.2%,锈病1~3级,平均1.5级,青枯病0.1%,丝黑穗病0.0%,倒伏率0.6%,倒折率为0.0%。一般繁殖密度为6×105株/hm2,制种密度为5.25×105~6.00×105株/hm2,在中等肥力条件下,一般产量为3000 kg/hm2以上,最高可达4500 kg/hm2。主要优点是顶土力强,茎秆粗壮,产量高,综合抗性强,保绿性较强,配合力高,籽粒外观优,缺点是天气异常或肥力不足时稍易秃顶。

1.3父本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

以正大818为母本,与从泰国引进的TN06杂交组成基础群体,从该基础群体中选优株连续自交至S3代,2006年开始对配合力、自身产量、抗病性等进行鉴定和评价,从中选出自身产量高、抗病、配合力高的株系,定名为Q68。2008年选优株和典型植株进行自交,并选留果穗,2009年以后选典型植株交替进行自交和姐妹交,并选留典型标准果穗做种。

Q68生育期春播117 d,秋季106 d,株高189 cm,穗位78 cm,株型半紧凑,第1叶尖端形状为匙形,第4展开叶边缘绿色,成株大部分植株叶鞘有紫斑,叶缘波状少,果穗着生于倒数7~8叶,苞叶绿色带紫斑,苞叶长度中,包紧度较紧,雄花分枝10~14个,护颖主体为绿色,但有紫红色条纹出现,花药黄色,花粉量大,花粉黄色,花丝紫红色,果穗锥形,籽行排列直,轴心白色,穗长12.0~13.0 cm,穗粗3.0~3.5 cm,穗行14~16行,行粒数25~27粒,秃顶长0.5~1.0 cm,千粒重260 g左右,出籽率84.0%,籽粒桔红色,粒较深,硬粒型。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小斑病1~2级,纹枯病9.7%,粒腐病0.0%,丝黑穗病0.0%。一般繁殖密度为60000株/hm2,制种密度为52500~60000株/hm2,在中等肥力条件下,产量为3000 kg/hm2以上,最高3750 kg/hm2。主要优点是株型好,综合抗性高,花粉量大,籽粒外观优[6]。

1.4杂交及试验过程

2008年上半年根据杂种优势模式理论及血缘关系,以NQ-9、NQ-8、NQ-7等为母方,以Q68、N12、N6等为父方,组配杂交组合,2008年下半年对组配的杂交组合筛选田进行产量、抗性等鉴定,从中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杂交组合NQ-9×Q68。为明确该组合的产量、抗性、适应性等,通过参加区试鉴定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品质及其他综合性状,为最终确定品种能否审定从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7-9],因此2009年在广西武鸣、都安、天等、宜州、贵港、南丹等地进行了鉴定,2010年上半年参加广西普通玉米筛选试验,2011年参加广西普通玉米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广西普通玉米生产试验。

庆农68选育系谱图见图1。

图1 庆农68选育遗传系谱

2选育结果

2.1品种特征特性

庆农68生育期春播118 d,秋播108 d,株型披散,苗期长势中上,中、后期长势均强,株高265 cm,穗位115 cm,第1叶鞘颜色绿色,叶片绿色,第1叶尖端为圆形,雄花分枝13~14个,护颖主体为紫红色,花药紫黄色,叶缘波状少,果穗着生于倒数第6~7叶,苞叶绿色,长度中,包紧度较紧,花药紫红色。果穗为筒型,籽粒为黄色,硬粒型,轴心白色,穗长20.7 cm,穗粗4.97 cm,秃顶1.2 cm,穗行幅度14~18行,平均穗行15.2,平均行粒40.3粒,单穗粒重158.7 g,日产量4.95 kg,百粒重33.6 g,出籽率84.9%,空秆率0.9%,倒伏率0.2%,倒折率0.0%,双穗率0.5%。

2.2生产试验产量表现

由表1可以看出,玉米新品种庆农68在生产试验中春季平均产量为7285.50 kg/hm2,平均产量排位第4,而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产量为6777.00 kg/hm2,庆农68比对照种平均增产7.5%。庆农68秋季平均产量为7221.00 kg/hm2,平均产量排位第9,而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产量为6778.50 kg/hm2,其比对照种平均增产6.5%。庆农68两季平均产量为7253.25 kg/hm2,排第7位,而对照平均产量为6777.75 kg/hm2,其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7.0%。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一年两季11参试点次中有10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的90.9%。

表1 2012年广西玉米生产试验产量比较

2.3生产试验品质表现

容重为玉米的重要商品品质之一;粗淀粉、粗脂肪、赖氨酸含量是玉米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其含量的高低被当作玉米营养品质优劣的评价尺度。从表2可以看出,玉米新品种庆农68的容重为802.0 g/L,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排名第一,比正大619高4.0 g/L;其粗蛋白含量为10.05%,比正大619高0.01个百分点;其粗脂肪含量、粗淀粉含量及赖氨酸含量与对照正大619相当,差异不显著。

表2 2012年广西玉米生产试验各品种品质表现

2.4生产试验抗性表现

从表3可以看出,玉米新品种庆农68大斑病为1.5级,小斑病为1.3级,纹枯病发生率9.2%,茎腐病发生率0.2%,锈病1~3级,平均1.5级,青枯病发生率0.1%,丝黑穗病发生率0.0%。病虫接种鉴定结果: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病情指数为51.9,中抗锈病,抗茎腐病。

3庆农68的栽培技术要点

3.1播种育苗

播种育苗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播,早春播种5 cm地温应稳定在12 ℃以上。行距80 cm左右,低洼或排水不畅地块宜开沟起畦,畦宽1.4~1.5 m(含沟),每畦2行,穴播3~6粒;二是用育苗盘移栽,移栽最佳时期为2叶1心期,做到苗齐、苗全、苗壮[10-11]。软盘育苗或营养杯育苗。早春比计划移栽提前20 d,其他时期提前12 d开始育苗,在材料上准备好育苗圃、育苗杯、营养土、肥料、农药等。(1)营养土配制:取用优质农家肥1/3,沃土2/3,每平方土用硫酸锌0.1 kg,二铵2 kg,硫酸钾0.5 kg拌匀、过筛、装杯淋透水或定形(球、格)待播。(2)扣棚覆膜后,早春应特别注意控制好棚膜内温度。①播种到2叶期:提高床温,促进出苗;棚内温度30~35 ℃。②2叶期至炼苗期:管理的重点是控制床温,保持温度在20~25 ℃,最高不超过30 ℃,防止高温下幼苗徒长;幼苗长至2叶1心时炼苗,棚膜昼揭夜盖,揭缝大小要根据棚温而定。

表3 2012年广西玉米生产试验各品种抗病性表现

3.2水肥管理

基肥施22500~30000 kg/hm2腐熟农家肥;苗肥施尿素75~105 kg/hm2、钾肥120~150 kg/hm2;攻秆肥施300 kg/hm2复合肥;攻苗肥施尿素225~300 kg/hm2。玉米因前期温度低、生长慢,应施足基肥;大喇叭口期施肥量应占全部施肥量的60%~70%。

灌水要根据土壤墒情、降雨情况、玉米植株形态指标等因素并结合施肥同时进行。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玉米下部叶片中午发生萎蔫,傍晚能恢复正常时,为浇水的适期。

3.3与其他作物间作

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生产上可与其他适宜的作物进行间作,比如可和大豆同时播种在同一条垄上,垄距为65 cm,大豆双行播种20~24粒/m;玉米株距1.7~1.8 m。

3.4加强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确保全苗。5叶期根据品种特性确定留苗密度,留苗以45000~52500株/hm2为宜。

(2)适时中耕。适时进行中耕松土,破除板结,消灭杂草,并起到“控上促下”的作用。

(3)对密度过高、长势偏旺的田块,在玉米8~12叶展开期,用玉米矮丰宝等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对防止玉米倒伏具有较好效果。

4制种技术要点

保持品种种性关键在于保持亲本自交系的种性和纯度,原种扩繁时要求隔离安全,严格去杂去劣。要与其他玉米隔离种植,隔离距离一般 300 m以上,可采用自然屏障隔离或高秆作物隔离。种子生产技术要点为[12-14]:

(1)选择安全隔离区种植原原种,严格去杂去劣。在苗期、拔节前、抽雄前分期多次拔除因田间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的杂种苗、自然变异的畸形苗等。

(2)选择典型优良植株进行套袋自交保纯原原种,基因库保存。

(3)加强水肥管理,提纯复壮,保持种性。

(4)及时认真做好母本去雄,必要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5)制种父母本行比1∶(5~6),母本种植密度56000~63000株/hm2,父本57000株/hm2;春制父、母本同期播种;秋制第1期父本与母本同期播种,第2期父本待第1期父本起针后再播。

(6)合理施肥:按常规高产栽培技术要求进行。

(7)注意抗旱、排涝和病虫害防治。

5结论

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可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及品种结构调整,同时新品种是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庆农68系以NQ-9为母本、Q68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并历经鉴定实验、筛选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性鉴定、品质检测等多年多级试验的严格遴选,一致表现出遗传性状稳定、丰产稳产性好、耐旱性强、生育期适中、品质良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参加广西普通玉米区域试验评定认为:庆农68果穗较均匀,籽粒较小,出籽率较高,平均产量7253.25 kg/hm2;抗逆性较强,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纹枯病、锈病。并于2013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13006号),适合于广西各地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 任军,才卓,张志军,等.玉米的营养品质及发展方向[J].玉米科学,2006,14(2):93-95.

[2] 时小红.河南省普通玉米品种品质变化规律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0(9):37-42.

[3] 李民法,李寒松.关于加快玉米新品种引种工作的商榷[J].中国种业,2008(8):57.

[4] 张培坤.玉米纹枯病调查研究初报[J].广西植保,2001,14(1):8-9.

[5] 郭小强,李华胜,覃德斌,等.抗旱耐瘠高产玉米正大619在广西的示范与推广[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8):771-774.

[6] 陈达庆.稳产多抗广适型玉米圣达16的选育[J].中国种业,2015(4):55-56.

[7] 苏桂华,徐艳荣,苏义臣,等.玉米区域试验流程[J].农业与技术,2011,31(2):24-26.

[8] 杨文玲.玉米区域试验的几项关键技术[J].种子科技,2010(2):38-39.

[9] 马学文.玉米新品种系参加区域试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种业,2006(11):44.

[10] 刘兴舟,李猛,张建,等.皖北地区主栽玉米品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8):145-150.

[11] 李猛,陈现平,张建,等.不同密度与行距配置对紧凑型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8):132-136.

[12] 翟冬峰,刘为更,张远景,等.优质高产多抗甜糯玉米新品种西星红糯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14,46(10):123-124.

[13] 时成俏,覃永嫒,黄安霞,等.优良玉米杂交种桂单58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种子,2012,31(5):114-116.

[14] 班兆丹,钟腾达,王威豪,等.玉米杂交种万川1306的选育[J].种子世界,2015(3):40-41.

(责任编辑:许晶晶)

Breeding of New High-quality, Drought-resistant and Widely-adaptable Maize Variety “Qingnong 68”

CHEN Da-qing1, WEN Guo-quan2*, WANG Yu-ning2

(1.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ning 530007, China; 2.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ning 530007, China)

Abstract:To meet the breeding indicators of high yield, drought-resistance and wide-adaptability, inbred line NQ-9 and Q68 were chosen as the female and male parent for crossing in 2008 based on heterosis theory and consanguinity. The results in 2011 and 2012 new maize regional trials showed that the newly crossed maize variety “Qingnong 68” had good quality, strong drought resistance, and high and stable yield. The mean yield was 7254.00 kg/hm2, 7.0%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10 out of the 11 yield tests, “Qingnong 68” had higher yield than the control (90.9%). Its bulk density, crude protein content, crude fat content, crude starch content, and lysine content were 802 g/L, 10.05%, 3.84%, 69.54%, and 0.30%, respectively. “Qingnong 68” had strong resistance to leaf blight, medium resistance to banded sclerotial blight and rust, and resistance to stem rot. “Qingnong 68” was suitable for extending in different places of Guangxi, was approved and certified by Guangxi Crop Variety Committee in 2013.

Key words:New maize variety; Qingnong 68; Breeding; Cultivation

收稿日期:2015-10-30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攻1123001-7C)。

作者简介:陈达庆(1967─) ,男,广西博白人,农艺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育种研究工作。*通讯作者:温国泉。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16)06-0010-05

猜你喜欢

选育栽培
苹果树栽培及冻害预防技术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自然栽培的味道
瑞华麦5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茄子新品种“福茄6号”选育技术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夏季苦瓜栽培
大豆要高产,该如何栽培?
三七栽培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