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义新欧”班列常态化运行的思考

2016-07-14李金龙

港口经济 2016年2期
关键词:常态化一带一路

李金龙

(义乌市交通运输局 浙江 义乌 322000)



关于“义新欧”班列常态化运行的思考

李金龙

(义乌市交通运输局浙江 义乌322000)

摘要:国家明确提出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本文从落实和执行好“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角度展开研究,提出了针对“义新欧”常态化运行的建议。

关键词:中欧班列;一带一路;“义新欧”;常态化

一、中欧班列现状概述

中欧班列是指中国开往欧洲的集装箱货运班列。在“一带一路”建设强力推动下,中欧班列自首列开行4年多来,运量保持快速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截至到 2015年12月底累计开行 1132列,其中2015年全年开行685列,发运 489列,到达 196列,同比增长209%和206%。目前,已有重庆、郑州、成都、武汉、苏州、义乌、石河子、昆明、合肥、哈尔滨等10个城市开行中欧班列,线路总计达21条,如表1所示。

“义新欧”班列是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产物。近年来,义乌主动调整国际贸易结构,俄罗斯、伊朗、中亚五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义乌小商品贸易新的增长点。在此大背景下,“义新欧”班列应运而生。

在目前开通中欧班列序列中,“义新欧”班列的行程最长、途经国家最多、换轨通关次数最多,运行中出现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因此,探讨“义新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对全国中欧班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表1 部分中欧班列情况简表

二、“义新欧”班列运行中主要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和了解,“义新欧”班列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其他中欧班列所面临的共同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地方补贴退出机制需完善。目前,中欧班列的开通和运行,大多是由当地政府推动的,完全的市场行为还没有形成。各地为保证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营,大多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进行扶持,补贴标准一般为7500-10000元/标箱,有的高达20000元/标箱。按照一个列车实际装车80个标箱计,需要补贴至少60多万元。补贴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加上在操作层面上没有可行的退出机制,注定将不可持续。同时,补贴政策扭曲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杠杆作用”:一方面,一些路局、站段受到地方政府补贴政策的影响,为吸引义乌出口小商品上列,出台了类似“公路运输费用全额补贴”的政策,出现“抢货”现象,导致恶性竞争;另一方面,货主受利益驱动会舍近求远,将货物运至较远的地区搭载中欧班列,严重违背了市场规律,造成了资源浪费。

2.境内铁路资源整合需加强。实现交通大部制改革后,铁路部门虽然体制上有所理顺,服务有所提升,但受到长期计划经济思维和“铁老大”的经营理念影响,有些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主要体现在:

(1)统筹协调。改革后,中铁总公司给予下属18个路局更大经营自主权。而由于中欧班列一般跨路局运行,各大路局作为独立经营单位,首要考虑必然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相关优惠政策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一般难以执行落实到位。集中体现在线路的同质化加剧竞争,造成了资源浪费。国内各地开通的中欧班列中间路线基本相同,国内段多经西安、阿拉山口(或霍尔果斯)出境,在国外段大多均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再抵达欧洲。虽然中铁总公司有意整合中欧班列,但成效并不显著,各班列间无法形成有效合力。

(2)时效性。班列尚未真正实现“五定”(定站点、定线路、定车次、定时间、定价格),开行时间、运行历时不确定,对组货造成了较大影响。由于班列装载的主要是高附加值、高运价号货物,主要采用集装箱运输,而铁路集装箱车底和集装箱不足,又受班列途经区段牵引定数不同的影响,即可能会出现一些班列在途中要减轴摘车,导致难以严格班期、随到随运。

(3)运输条件限制。例如,“义新欧”班列途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正值冰冻低温季节,最低气温为-20℃,必须增添高性能保温设施,才能确保玻璃瓶装红酒、橄榄油等商品顺利通过严寒地带。

3.境外协商平台有待建立。

(1)境外铁路运价协商。目前,中欧班列的运输价格与海运方式相比运价偏高,据有关数据统计,班列境外段的每公里运营成本为8.52元,远高于国内的4.51元。加之空箱返程,综合物流费用成本更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现行班列按段计费,由于国内各中欧班列是独自与这些国家进行价格谈判,欧盟的运价费率太高,同时,还要面临独联体铁路联盟随时抬价的压力。

(2)境外换轨通关协商。班列在境外段运行中,频繁的换轨(装)、转关也增加了物流成本。例如,“义新欧”班列目前在哈萨克斯坦、波兰、西班牙进行三次换轨,每一次都会延长班列运行时间并增加成本。以第一次换轨为例,与哈铁协商接续车次、时刻和编组由铁路局负责,货源、箱源和通关协调由中铁集装箱负责,现场装车组织由货运中心负责。班列到达阿拉山口站后,要按出境接续要求及时组织交车,车辆检查、商检作业均按现行规定执行;口岸转关代理多而乱,导致放关时间无法保证统一、边防保函无法提前审批;义乌出口小商品种类多而杂、信息资料不全、不规范,导致无法正常交票。这些都严重影响“义新欧”班列车站准时编车作业。

三、“义新欧”班列常态化的建议

正在市场培育期的“义新欧”班列,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时期,需要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多层次协商、沟通和宣传,要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建立健全各种联合办公机制、整合境内铁路资源、建立境外协商机制,针对性做好货源工作。

1.健全联合办公机制。“义新欧”班列常态化问题除了铁路外,还涉及到口岸、海关、国检、货代、陆港集团等众多单位,迫切需要一个有权威的政府部门,总体组织协调工作。这种情况下,尤其在其初步成长发展阶段,政府主导下“顶层设计”非常有必要。除了在国家层面上建立健全各种联合协商平台以外,建议各地也成立相关联合办公机制。以义乌为例,建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发改委、陆港口岸局、商务局、交通局、义乌海关、国检等参加的联合领导小组,加强与国内“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相关职能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协调相关各方的关系,提高运输组织的效率水平,创造“义新欧”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

2.建立境内铁路资源整合机制。建议中铁总公司要从“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大局出发,完善与班列开行有关的制度建设,做到有奖有罚,令行禁止。强化管理和严格考核,制定有效的考核制度,对班列开行情况进行追踪与分析,并按规定对各部门进行奖惩,以促使班列常态化运行的制度化,提高组织班列的积极性。目前,具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尝试开行阶梯班列。进一步扩大货源吸引范围、增加开行密度、降低物流成本,在近期采取中转集结方式基础上,组织国内各主要城市的货源,经铁路集结后开往欧洲主要节点城市。鉴于目前多条中欧班列的线路有所重叠,以及“义新欧”班列路径最长的实际情况,因此可以组织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的相同到站的车流,与义乌西站本身车流联合组织开行“义新欧”班列,缩短开行间隔,以增强班列的时效性。二是保证节点效率。争取更多货源通过班列运输,不断增加班列开行班次,并要求中铁集装箱公司信守承诺,督促内部公司之间严格按照“六统一”标准(统一品牌标志、统一运输组织、统一全程价格、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经营团队、统一协调平台)落实班列组织方案,避免各地间对班列货源的无序恶性竞争。将“义新欧”班列纳入运行图,定点定线开行,而且铁路局调度所在日班计划中重点落实组织和安排,确保按图正点运行,中途不得改编。对纳入班列的货源,优先批准要车计划、优先配车、优先挂运,注重“义新欧”班列开行质量,注重品牌信誉。

另外,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加强班列运行设备保障,针对班列运行每年有4个多月遇到严寒天气,配制专用冷藏保温车。

3.建立境外协商平台。一是在境外运价协商方面,建议请国家铁路总公司,加强与境外铁路公司的沟通,建立跨国铁路国际协调机制,与沿线各国政府部门、企业积极合作,围绕铺画全程运行图、降低运营成本、货源组织、运输安全等事宜进行广泛交流。同时,按与口岸作业时间密衔接的原则,联合编制全程运行图,加强信息交换,进一步减少班列运行时间,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二是在换轨通关方面,建议请国家海关和商务部等部委,加强与班列沿线国家协调,在建立中哈、中俄间信息交换机制基础上,通过提前录入随附单据信息,实现电子预报关和单据预审,压缩境外口岸转关时间。同时,因地制宜、对原有口岸监管、通关模式进行改革。以“义新欧”为例,认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对义乌小商品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转关清关服务;在完善国内口岸快速通关模式上,能够实现内陆口岸与阿拉山口等边境口岸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三是在内陆口岸开放方面,建议国家加快中欧班列相关内陆口岸的开放进程。例如,允许义乌铁路口岸临时开放的基础上,支持义乌设立汽车整车、肉类、食品、水果进口指定口岸,这些都是在操作层面行之有效的措施。

4.针对性做好货源工作。根据适合中欧班列贸易的货源特点,更加有针对性的组织货源。一是明确货源定位。吸引以前通过海运的高附加值货物及对运输时间有要求的货物,以及空运中对时间要求不是特别高的货物。二是加强多渠道推介。义乌市场除了连接着全国500多万浙商群体,还连接着144.5万海外浙商群体。浙商群体具备了国际化视角、本土优势的互补结合,也对义乌发展国际多式联运起到一定程度的支撑作用。通过推介等各种形式,借助华侨华商、跨国公司等多方力量,推介、宣传“义新欧”班列,让更多货物通过班列进行贸易往来。三是尝试电商邮包运输。中欧间跨境电商和国际邮包铁路运输需求十分强劲,目前虽然从重庆、郑州、乌鲁木齐、哈尔滨试运了国际邮包,但尚未形成常态化运输。近日,海关总署和邮政集团正式批复义乌设立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在此基础上通过铁路、邮政、海关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尽快解决邮包运输监管、单据信息共享等问题,可以满足义乌市场转型发展的需求,同时促进班列运量增长。

稳步推进“义新欧”班列常态化运行,这是贯彻建设“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未来义乌乃至浙江打造“义乌商圈”体系的重要抉择。在当前形势下,义乌要围绕建设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目标,把推进“义新欧”常态化运行与继续深化“义乌试点”、拓展“义乌商圈”有机结合,积极参与、承接和搭建国际物流大平台、大项目、大载体,逐步构筑新常态下以“义新欧”国际物流通道为基础的“一带一路”的新起点。

参考文献:

[1]李金龙等.集装箱物流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古龙高.基于陆桥通道视角的中欧办理优化与建设的思考[J].大陆桥视野,2015(5):46-49.

[3]李金龙.抓住“一带一路”机遇主动转型——二论加快浙江沿海港口发展[N].浙江日报,2015-12-4.

[4]李翀宇.打造中欧班列国际品牌构建“一带一路”铁路运输新格局[J].港口经济,2015(12).

[5]李金龙.“义新欧”班列常态化助推义乌试点转型[J].现代企业,2015(12).

责任编辑:张明

猜你喜欢

常态化一带一路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常态化研究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