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处不同部位静脉采血疼痛程度观察
2016-07-14于晓玲王桂玲
谢 伟,于晓玲,孙 晶,王桂玲
·护理园地·
肘关节处不同部位静脉采血疼痛程度观察
谢伟,于晓玲,孙晶,王桂玲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静脉采血时采血者的疼痛感觉程度。方法选择200例于同日2次采血检测生化项目的采血者,分别在不同部位采血进行自身对比。研究组以左肘关节凹陷处肘正中静脉作为采血部位,对照组以右肘关节两侧静脉为采血部位,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无痛、轻度疼痛者117例(58.5%),对照组为85例(42.5%);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者为187例(93.5%),对照组为164例(82.0%)。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肘关节凹陷处肘正中静脉作为采血部位与肘关节两侧的静脉相比,疼痛程度较轻,穿刺成功率较高,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静脉采血;疼痛;肘关节;肘正中静脉;优质护理
静脉采血是门诊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我院门诊2014年采血总量225 535人,采血试管总量717 148支,平均每日723人。为了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采血患者的疼痛和恐惧心理,本研究比较肘关节不同采血部位的疼痛程度。将采血者分为两组,以肘关节凹陷处为中点划分,凹陷处肘正中静脉为研究组,两侧静脉为对照组。以自身对比方式评价受试者采血时的疼痛程度,评估静脉采血不同部位的疼痛程度,探讨静脉采血部位的选择。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4年6-12月在我院门诊部抽血室于同日不同时间2次采血者200例,年龄23~69岁,平均45岁,其中男87例,平均49岁;女113例,平均38岁。入选条件为同日不同时间2次采血者,分别采血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采血者思维清晰,能正确表达疼痛程度,一般状况良好。
1.2方法
1.2.1采血方法研究组以左肘关节凹陷处肘正中静脉作为采血部位,对照组以右肘关节两侧静脉作为采血部位。采血者手心向上放置,双向核对姓名等信息后,距采血中心点上6 cm处扎压脉带。选择肘关节处粗、直、暴露明显的血管作为静脉穿刺部位。蘸取1/2~3/4棉签碘伏消毒皮肤待干。采用浙江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采血针,静脉穿刺端规格长度为XY0.7×25TW。以35°~45°角度快速进针,采集足量血后,快速拔出采血针头。用直径为1 cm的棉球按压针眼处,告知患者按压时间≥5 min。操作完毕后,医疗垃圾分类放置,然后用3M免洗手消毒液消毒双手。本次操作前先告知并教会采血者掌握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评估疼痛,及时准确评价自身疼痛程度,当场进行记录。
1.2.2疼痛程度比较采血前取得采血者的同意,对同一名采血者于同日分别于双臂不同部位采血2次,对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用VAS法评估疼痛程度。2次采血均由同一名护士完成,避免不同操作者的人为误差。每次穿刺成功后,以数字分级法评估疼痛程度。在纸上画一条10 cm长的直线,标有从0到10的数字。0表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剧烈的疼痛。请采血者对2次采血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评估并记录。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数据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疼痛程度比较200例采血者2次不同部位静脉穿刺的疼痛程度比较见表1。研究组无痛和轻度疼痛者为117例(58.5%),对照组为85例(42.5%),研究组穿刺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表1 200例静脉穿刺疼痛程度 [n(%)]
2.2一次穿刺成功率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者187例,成功率为93.5%;对照组为164例,成功率为82.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3 讨 论
3.1提高采血患者的满意度实行“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护士工作责任心增强,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促进护士个人业务发展及队伍整体进步,切实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我科开展一系列措施,改善采血患者舒适度,维持良好的采血环境,实行排队叫号系统,缓解患者等待时的急躁情绪。对于推轮椅或平车的患者,主动优先为其抽血。抽血室配备糖果,防止采血过程中发生低血糖和晕针的现象。制定相应的紧急风险预案配合抢救,保障患者安全。采血过程中注意微笑接待,言谈亲切,操作轻柔,与患者多沟通,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
3.2应用数字分级法评估疼痛程度本研究以数字分级法评估疼痛程度,以同日2次采血者200例为受试人群。其中女性受试者占56.5%,女性的疼痛耐受性比男性差,能更敏感地反映疼痛的程度。所有受试患者均能配合,正确表达自己的主观感觉,同时多观察和沟通,更准确地进行评估。
3.3不同部位静脉采血疼痛程度的比较2001年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studyforpain,IASP)对疼痛的定义是: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不仅受到外界刺激强度的影响,还与心理、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有关。结合肘关节处静脉穿刺复习解剖学结构,正中神经伴随同名血管降至肘窝,在肘部及前臂发出较多肌支。桡神经分布于前臂下外侧部和后部的皮肤,尺神经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和小指、环指及中指尺侧半背面皮肤。肘关节凹陷处的神经相对稀疏,两侧神经分布相对密集。而痛觉神经主要分布在真皮层,浅静脉的血管大多在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内。肘关节两侧静脉的皮肤较厚,致使穿刺时间延长,采血时痛感较明显。肘正中静脉位置较为固定,皮下组织薄,易暴露,进针时可以直刺。本次研究通过VAS法评估,研究组静脉采血无痛和轻度疼痛者58.5%,高于对照组42.5%,因而肘关节凹陷处肘正中静脉采血比肘关节两侧静脉采血疼痛程度轻。肘关节凹陷处血管直、易于固定,其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肘关节两侧的静脉,其不足之处是消瘦者的肘关节正中凹陷较深,不利于进针,易致穿刺失败,建议采血时选择两侧静脉。
3.4规范静脉采血技术2012年国家卫生部提出“医院的门急诊、手术室等非住院部门也要体现护理服务的人性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要求。人性化护理体现在态度和蔼,礼貌用语,操作熟练减轻疼痛。进针时角度以30°~45°为宜,可缩短进针时间,减轻疼痛感觉。拔针后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棉球代替棉签压迫止血,三横指平行按压5~10min(食指靠近心端,无名指靠远心端),为患者自行按压提供方便,可避免因棉签体积小按压位置不当,形成局部淤血。每次操作都由同一名护士完成,采取自身对照的方式进行研究。
本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原则,推行标准化的采血流程中,创建人性化护理,使被动的服务转变为主动的服务[10]。在静脉采血时,尽量采集肘关节凹陷处的血管,减轻采血者疼痛感觉和焦虑恐惧心理,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
[1]胡玉琴,杨彩霞,廖凤霞.拔河式大角度快速静脉穿刺采血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现代医院,2014,14(3):79-80.
[2]洪涛,卢曙芳.加强手卫生教育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 23(12): 2950-2954.
[3]王明玲,孙银贵.数字分级法与视觉摸拟法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8):124-129.
[4]王桂玲,胡素琴,刘美华,等.医院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3):289-291.
[5]滕丽,刘长兴,刘国伟.检查科室排队叫号系统设计与实现.中国医疗设备,2015,30(9):99-100.
[6]王岚,李杨.疼痛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0-22.
[7]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43-345.
[8]马晓伟.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中国护理管理,2012,12(4):5-6.
[0]惠菊芬,潘文琴,祝晶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东南国防医药,2013,15(1):46-47.
[10]陈英华,傅洁洁,李睿明,等.优质护理实施述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8):43-46.
(本文编辑:齐名)
210002江苏南京,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门诊部
王桂玲,E-mail: wangguiling1964@126.com
R471
B
10.3969/j.issn.1672-271X.2016.03.029
2016-03-23;
2016-04-28)
引用格式:谢伟,于晓玲,孙晶,等.肘关节处不同部位静脉采血疼痛程度观察.东南国防医药,2016,18(3):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