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高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2016-07-14张悦
张 悦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石家庄市高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张 悦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摘要: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高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时期,然而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远不能解决高中生的生命困惑,因此开发高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显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高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是教育的本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生命教育是教育发展战略中“四个重视”教育之一,生命教育成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阶段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生命教育的缺失,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身心健康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相结合的三级课程模式,使得校本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设置的选修课程,也为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契机。那么,如何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呢?其具体步骤为分析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背景、明确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设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全面地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进行评价。
一、高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背景
(一)相关政策
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和传统、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2014年4月,石家庄市生命教育启动仪式在市第一中学举行,同年结合本市的教育实际制定出《石家庄市学校生命教育指导纲要(2014-2018)》。此纲要中对进行高中阶段的生命教育做出了详细阐释,包括内涵与意义、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与组织实施。
以上文件的颁布为石家庄市高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也指明了具体方向。
(二)实际需求
1.学生需求。进行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以学生为本,进行实地调查后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如今高中生面临的高考使得他们更注重分数,而相对忽视了对自己生命的认识,对自己心灵的探索。他们对周围一切事物充满好奇,渴望认识生命、探索生命、树立人生理想;希望走出校园,亲身体验,在实践中理解生命的意义;喜欢别出心裁的学习方式,不满传统说教和现有结论。因此,在设计本门课程时,应注重学生对生命的情感体验,并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活动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其中来。
2.教师需求。教师渴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而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就有利于促进其专业发展。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有利于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给教师提供更多的课程主动权,使教师直面从拟定目标、选择材料、组织安排课程到评价学习效果等方面的问题,提升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新时代下教师不可或缺的。
3.学校需求。生命教育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依然没有一个合法地位,我国开展生命教育的地区还不是很多。对于石家庄市的学校,自主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很少,生命教育大都是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而且,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也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因此,学校对于具有生命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是有需求的。
(三)校内外课程资源利用
1.校内课程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石家庄市的各类高中学校纷纷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这就为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高中教师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人生感悟、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实践智慧等能直接作用于生命教育课程;石家庄市的高中学校大都实现了现代化教学,校内的教学楼、图书馆、网馆、多媒体设备为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场地保障和技术支持;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对学生生命教育的普及,这些都是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观有利条件。
2.校外课程资源。石家庄是河北省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交通便利,其中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敬老院、文化馆、公园等可为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提供活动与实践的场所。另外,家长可以参与其中与孩子共同学习与体验。校外课程资源对校本课程开发起到了辅助和促进作用,要充分利用,不能将其忽视。
二、高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生命的起源。
2.了解胎儿的发育、形成过程,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3.了解青春期常见的一些心理特点,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和原则,学会正确、合适的与异性交往的方法。
4.了解死亡的分类以及人类衰老的迹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兴趣小组实地参观博物馆以及查阅资料,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小组研究与讨论中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自主意识,养成一定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3.通过研究成果汇报、小组讨论汇报发展书面表达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亲身调查研究生命的起源的过程中认识自然生命,领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2.欣赏生命的诞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学会感恩父母、善待父母,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
3.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
4.敢于正视死亡,懂得珍惜生命,发现自我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三、高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内容
结合学生需求、校内外课程资源评估,根据高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目标,借鉴《石家庄市学校生命教育指导纲要(2014-2018)》中高中阶段生命教育内容,开发出高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本课程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与体验使学生认识生命,力求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课程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五大板块。
(一)追溯生命的起源
第一课时:“生命的起源”主题导入,PPT展示,学生分组,提出问题,查阅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组织参观地球科学博物馆。
第三、第四课时:分享学习成果(PPT或者小论文),交流评价。
(二)我从哪里来
第一课时:课堂导入,观看动画《生之爱》,观看纪录片《爱的奇迹》。
第二课时:同学感悟,交流分享。
(三)青春不陌生
第一课时:课堂导入,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相关视频展示。
第二课时:异性交往内容,方式、时间和场合,要注意的事项并讨论如何处理意外事件,异性交往的尺度与原则。
(四)感谢有你
第一课时:心理小实验,散文和音乐欣赏,“爱的天平”活动。
第二课时:活动感悟,分享交流。
(五)生命告别计划
第一课时:课堂导入,死亡的分类,《生命的秘密之生命告别计划》视频,衰老的迹象。
第二课时:绘制生命线,生命存在的意义,思考题,总结。
四、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实施
(一)教学设计
1.追溯生命的起源
(1)教师通过展示“生命起源”的课件导入主题,引导学生分组,每组提出问题作为探讨的主题。课下,学生在学校图书馆、网管查阅与收集相关资料。
(2)教师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地球科学博物馆,并听取专业人员讲解。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学习成果(PPT、小论文、演讲),畅谈活动过程中自己的心得与体会,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2.我从哪里来
(1)教师导入,播放动画《生之爱》,提出问题:我到底从哪里来?
(2)教师继续引导,播放纪录片《爱的奇迹》,感受胚胎的发育和成长。
(3)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分享观看《爱的奇迹》后的感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3.青春不陌生
(1)教师引导:到了青春期,男女出现第二性征。教师出示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并进行讲解。
(2)学生表演关于异性同学相处的情景剧。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剧中三个人物的不足之处有哪些?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3)教师继续引导:我们如何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呢?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关于异性同学交往的内容,方式、时间和场合,处理意外事件的问题等。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指正。
(4)教师总结异性同学交往的尺度与原则。最后,欣赏音乐《友谊地久天长》。
4.感谢有你
(1)心理小实验:在纸上写下你认为在你生命中最为珍贵的五项事物(其中有两项是“我”和“父母”),依次进行舍弃,看看自己最后剩下的有没有父母。
(2)欣赏散文《孩子,当你还小的时候》,配乐筷子兄弟的《父亲》。
(3)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天平,左侧写出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右侧写出自己为父母做过的事情,“称称”哪边重,分享感受,教师总结。
(4)课下为自己的父母做几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记录自己的感受,课上分享。
5.生命告别计划
(1)教师通过诉说网络上的一种能测算死亡时间的报道导入主题。
(2)讲解死亡的分类,观看《生命告别计划》视频,总结人类衰老的迹象。
(3)绘制自己的生命蓝图,写出过去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补充将来自己要做的事情。
(4)思考:假如你最亲的亲人离开了你,你的感受是怎样?反之,假如你自杀了,你的亲人又会如何?如果你的好朋友因为某件事情想自杀,你会怎么做?最后,教师总结。
(二)进度安排
本课程的实施进度可根据学校的实际课程时间安排。高一学生刚刚入学,课程相对不太紧张,本课程的五个板块共有十二个课时,保证一周留有两节课的时间进行生命教育。
五、生命教育校本课程评价
树立全新的评价理念,注重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个别差异性。
(一)评价目的
课程评价是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依据预定的课程目标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是调整和改进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依据。本课程评价的目的就是在于不断改进教师实际教学活动和学生自身行为表现。
(二)评价主体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校长、教师、学生自我、家长都是评价的主体。
1.校长:校长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学表现给予评价。
2.教师: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自我评价和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3.学生:学生对自身在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总结,同时对教师教学表现、小组其他成员表现进行评价。
4.家长:家长通过家长会、网络交流等来对学生和本门校本课程做出评价。
(三)评价方式
1.观察法:通过观察处在自然状态下的被评价者的行为表现,搜集真实的信息资料。
2.访谈法:通过事先制定的访谈提纲对学生或家长进行访谈,搜集真实的信息资料。
3.评价表:通过填写评价表进行评价。评价表分为学生学习表现综合评价表和教师教学表现综合评价表。学生学习表现综合评价表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教师教学表现综合评价表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价、校长评价,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学生学习表现综合评价标准:①学生自评标准:课程知识掌握情况、知识运用能力、与小组沟通合作的能力、课堂发言情况、想法创新性、善于提出问题、学习态度、课程活动的积极性、生命观的提升等。②小组评价标准: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为小组做出贡献的程度。③教师评价标准: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课堂听讲的专注度、发言积极性、课堂体验积极性和认真程度、遵守课堂纪律、自觉维护课堂秩序意识、学习任务的完成程度、学习方法转变情况。④家长评价标准:家庭生活中良好表现次数增加的程度、思想进步程度、不良行为习惯的改进程度。
(2)教师教学表现综合评价标准:①学生评价标准:准确传授课程内容的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上课的认真程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探究性学习、课件及其他教学设备的使用能力、满足学生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②教师自评标准: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需求、选用合适教学方法的能力、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按时按量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教学效果的能力、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反思与调整的能力。③校长评价标准:课程内容选择的科学程度、选用适当教学方法的能力、普通话以及教态等基本教学素质、课堂氛围、实际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索桂芳,李天锁.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设计[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4(9):40-41.
[2]石家庄市教育局.石家庄市学校生命教育指导纲要[Z].2014.
[3]范蔚,李宝庆.校本课程论:发展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75,93.
[4]王小珍,邓庆平.生命教育的“身份”问题——试论生命教育日报在教育体系中的应有地位[J].思想理论教育,2008(8):9.
[5]张贺清.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15.
[6]李军.中学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2-6.
[7]刘怡.高中生命教育中深化学生生命观培养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98-101.
[责任编辑张翼翔]
School-based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Senior High School in Shijiazhuang
ZHANG Yue
(College of Education,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Hebei,050024,China)
Abscract:Life education is a kind of education activities designed to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life,cherish life,respect life,love life,and improve survival skill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High school is the best period to undertake life education to the students,but the penetration of life education in the discipline teaching cannot solve the confus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so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senior high school life education is urgent.
Key words:senior high school;life education;school-based curriculum;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6-0084-0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6.029
作者简介:张悦(1990-),女,汉族,河北涉县人,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