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2016-07-14卢玉晓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中生物教学

卢玉晓

摘要:批判性思维的建立是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是新课程教育背景下重要的目标。但当前我国高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非常欠缺,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及自我意识的不足。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批判性思维

上世纪初,在西方教育学与心理学领域就已经带入批判性思维的内容,在心理学意义上,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省式的思维形式,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认真反复的不断调查探究,通过钻研与探索,发现新事物,改变对旧事物的理解。应用在当前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缺陷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长时间以来都将基础教育作为升学教学的范畴,应试教育作为受教育的主线,以学生分数成绩的高低评价其学习能力与学习潜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过于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死记硬背,忽略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培养,扼杀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兴趣,对学生想象力、质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阻碍作用。在进入21世纪后,我国对基础教育进行了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在教育者观念及理念上的深层次影响,导致很多学校从管理者到学生,甚至家长都对教育的目的与目标模糊,甚至将素质教育的概念异化,因此所受到的成效并不多。

高中生物课程本身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科,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提供的研究成果下成为了一门新兴的学科,有很多未知的问题有待发现,并且生物本身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这就为学生生物学习的动力及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在高中生物学生的学习方法中,能够培养学生自身的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以及自我校对能力,养成批判性的学习习惯,对新知识的掌握与融合提出大胆的质疑,以及有根据的判断与反驳,最终实现修整,才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与水平中提出新的观点与新的方法,这应该成为我国当前课堂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针对当前我国高中教学课堂上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两点:首先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培养工作,很多教师只是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并没有针对生物知识的本源学习进行探讨,导致学生的学习思维停留在僵化的操作与消化阶段,完全失去了创新的精神与研究的动力。其次,很多教师错误地将批判性思维理解为逻辑形象思维,只将其认为是一种简单地整合生物知识的思维方法或是生物学习的基本技能,因此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无法形成。

二、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主要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能力与思维特点上,通常情况下,批判性思维包括了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数据以及评估证据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个人的主观思考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发现规律能力、正确推理能力、总结结论能力等。高中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尽管辨证思维能力整体还不够强,但是其批判性思维的可塑性非常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性发展,通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开拓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1)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认识能力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因此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同时必须保证自身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在熟知能力养成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很多教学文献调查披露,当前我国很多教师本身不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长时间内将教学方式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上,满堂灌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施行,过于强调学生对理论与知识的掌握。此外,在我国很多教材当中也没有针对学生的思考能力的缺乏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有所侧重地提高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鼓励学生对自身的教学以及科研工作提出大胆的质疑,时刻反思自我,提高能力。

(2)善于引用伟大科学家的批判精神加以示范

在生物的研究领域当中,有不少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伟大科学家对生物的研究均有很强的批判能力,教师应该主动为学生讲述科学家的事迹,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造成深刻的影响。比如孟德尔对当时流传的“融合遗传”理论勇于批判,提出遗传学中两个著名的自由组合论以及分离定律;达尔文不认同特创论等多个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理论,并根据生物学特有的性质提出生物进化学说,推翻了唯心主义长期以来在生物界的统治地位:16世纪中盖伦的生理学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但哈维则勇于突破迷信,根据动物与人体的解剖结果,将长期以来被认为真理的静脉系统与动脉系统无关的理论推翻,推动生理学的发展;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否定了一千七百多年不被怀疑的亚里士多德学说。大量的事例教育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伟人们勇于推翻真理的事迹中,得到新的启发,充分发挥批判性精神的示范作用。

(3)加入多种带有争议性的生物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一定情境的创设,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入各种带有争议性的生物问题,给予学生更多反思与提问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努力提高创造性的发散思维。比如在有关“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知识教学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强调学习的重点,单侧光照会使得植物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而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则分布较多,向光则较少,因此就分出了植物不同位置生长快慢的原因,这也是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然而,有些学生会产生疑问:教材中有明确说明高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那这句话是不是与生长素多植物生长快的结果矛盾。同时对向光一侧的生长素为何会减少,是否因为分解而将其转移到背光一侧?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反问与研究,学生就能通过自身的思考与思维,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和实验性观察得出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与配合下逐渐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推往更深处。

(4)注重错误观点与事例的反思和研究

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理解错误的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要从错误着手,并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进行反思与分析,开拓学生思维,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比如在学习“基因与染色体关系”时,教师提问学生,如果一个精原细胞本身的基因型为AaCc,那么它可以产生多少种类型的精子?很多学生在第一时间会回答四种,将其与数学问题相连,但这个最终答案是不正确的。学生主要出错的原因并非是生物基础知识掌握不了,而在于对题目的理解与解答没有细致,结果是四种的原题意理解成了精子为生物体,但提问实际是精原细胞。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后,要引导学生不断进入到反思与纠正错误的过程,反复练习,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学生能将这种思维与反思能力运用到不同的生物解题模式中,控制题目阅读的错误量,也有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积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对其生物学习以及今后的终身学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批判性能力,积极为学生讲授各個伟大科学家应用批判性思维所取得的成就,引入多种有争议性或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为实现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高中生物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