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企业需求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7-14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周福林

中国商论 2016年13期
关键词:校企人力资源中职

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周福林



基于企业需求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周福林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战略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企业的用人理念、人才储备观念随着外部经济环境与自身的不断壮大而实时调整,但其不变的核心是适用性。现代企业都应具备成熟的人才选拔标准,还要有适应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策略,基于这些原因,再综合企业的用人理念、企业文化与经营思想等方面,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共同进行人才培养与能力开发,成为保障企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本文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的分析,进而提出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期使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能满足企业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需求中职学校人才培养

1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绝大多数企业在由传统的人力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型过程中,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是以人力资源为主导的核心技术打造。基于这种现状,企业在人才选拔过程中,既会重视技能人才带来的当前阶段生产力的提升,也会重视人力资源储备所带来的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始终遵循实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这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契合,使中职学校技术过硬型人才具有稳定就业与长期职业规划。企业解决当前人才需求的主要方式是公开招聘,然而,社会招聘得综合成本过高,以及技术型人才与企业生产模式的契合度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综合来看,企业参与中职学校进行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有:教产一体化、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一等。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不仅可以得到完全契合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也可以有效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不断进行企业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灌输的过程中,提高未来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与忠诚度,最后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 企业需求分析

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其在人才选用、培养方面始终会以企业效益为优先考虑点。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过程中,一般都会综合考虑所应聘人才的实践能力、胜任力、发展空间、成本等多种因素,企业在参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会基于上述几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相对与社会公开招聘的人才,校企合作模式下所培养出的人才更具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适应性强、成本优势大、可成长性强、企业美誉度高等。

2.1适应性强

现阶段的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利用问题上存在许多问题,最主要的体现是在岗前培训与员工技能提升方面的欠缺。这种问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且成金字塔形排列,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这种问题最严重。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时最注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工作经验,一般都会在此方面设置障碍,工作经验的选择比综合能力的考量更为重要,这种需求模式主导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繁盛,从中职学校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已成为普遍模式,本科、大专院校在这种就业需求的引导下,也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企业而言,越是契合度高的人才,越能在短期产生溢价,这对技能人才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方的参与能更好地依据企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并在实训基地或是企业实践中,对整个生产过程有清晰的了解,并熟练掌握企业所需技能。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更具个体适应性,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学生普遍适应性的提升,在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参与整体课程设计的比例不能过高。

2.2成本优势

从短期来看,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前期会投入大量的物力与人力资源,会使企业短期成本压力增高。但是,从长期来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使企业具备了更强的成本优势。首先,有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高技术人才的稀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由于信息不对称与技术型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过高,使得企业长期用工成本增加。校企合作的广泛开展,使企业能够与学校合作培养出足够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储备。一旦校企合作模式长期开展,企业将不再出现人才断档而导致的发展受阻。其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时候,学生在实训的时就可以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虽然会因此有一定支出,但权衡之后还是企业会得到更多利益。校企合作模式开展的时间越长,企业在实习期间与实训基地建设中投入的成本将会一直摊薄,且这种固定资产的投资一般都是以一次性投入为主,后期的追加建设投入会比较小。

2.3可成长性

中职学生由于其自身特殊的年龄问题,其进入社会的年龄一般偏小,这样就具备极强的可塑性。企业在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在进行基本实践技能培训的同时,更要重视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宣传,使学生及早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这样既有利于企业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长期职场规划。职业道德操守的教育问题是各方所必须关心的,家长、学校与社会均有责任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负责。所谓的德才兼备,德字在先,良好的职业操守也能极大地保障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有效避免为他人作嫁衣的事情频繁发生。另外,中职学生由于其年龄问题,在其以后的职场发展中,具备多变性特征。但由于学生的各项能力开发时间问题不尽完善,一部分学生会在进入企业工作与学习中,表现出极强的其他方面的能力,这也是企业值得大力挖掘的宝贵财富。

2.4企业美誉度提升

就业问题正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大学教育的普及在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就业竞争日渐严重的现实问题。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大学、大专院校相比,其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欠缺表现得淋漓精致。而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度展开,对于企业而言,是其良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这对企业美誉度的提升有积极作用,进而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影响力,使其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校企双方均有极大地好处,对学校而言,就业率是保障其扩大招生规模的保障,对企业而言,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使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

3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广使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更具导向性,教学场所由校内教育转变为校内外教育相结合,企业承接了一部分教育功能。这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优点。总体而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外乎教产一体化、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一等几种,而企业通常在理论知识接受完成之后才会介入。笔者认为,针对中职学校前期的理论传授,可以在教学手段、方法、目的三方面进行创新。

3.1手段多元化

在前期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学校教育模式的变革,其首要思路是契合时代发展需求。在这个前提下,大力应用网络、智能手机等技术设备,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进行与学生点对点的实时沟通。从年龄结构来说,年龄层次越小的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也就越快,网络化手段与信息技术的推行所取得的效果就会越大。传统的授课方式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机械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中职学生的年龄结构正处于叛逆性最强时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教学手段变化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方法合理化

教学方法的变革涉及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延续,新教学方法的局限性等。中职学校在前期理论授课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吸收知识,最后通过考试检测学生获得知识量的多少。这种枯燥的理论学习不能有效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会降低学习效率。解决这种情况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案例教学法的使用。用合适的案例引发学生听课的兴趣,然后设置合适的情境问题,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最后进行重点分析。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更有利于学生对本专业学习兴趣的大幅提升,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实际也是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它与实训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另一个则是对实际操作的加深掌握。

二是研究性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师研究性教学,学生研究性学习。中职学校要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法的核心内容是独立发现问题,继而分析问题,最后独立解决问题,其所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目的是学生整体学习技能的提升,使学生更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更具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在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要注意对其实质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机械式地完成特定的操作技能。

3.3目的全面化

依据企业需求而培养出的人才,固然在一定时期内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发展,但是,一旦离开特定企业环境,其个体适应性与普遍适应性之间的矛盾就会集中体现出来。因此,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不是为特定企业所用,而应具备普遍适应性,使学生的整体适应社会能力增强。从目的出发,进而改变培养方法,使培养出的人才能适应整个行业,除符合企业需求的特定能力之外,更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开发。

4 结语

综上所述,技术储备与人力资源储备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人力资源作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其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校企合作模式作为企业培养技术型实用人才的摇篮,其要更加深入地与中职学校展开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学生创造最佳实践条件,也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以丰富的人才储备支撑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贾俊.我国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路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

[2] 吴强.企业需求导向下的中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州地区旅游企业与中职学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2 (05).

[3] 黄国容.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深度对接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

[4] 赵春锁.如何实现中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J].东方企业文化,2014(17).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5(a)-189-02

猜你喜欢

校企人力资源中职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