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混合式教学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若干思考

2016-07-14孟德娜

中国市场 2016年49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内容政治

孟德娜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辽宁 沈阳 110164)

慕课混合式教学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若干思考

孟德娜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辽宁 沈阳 110164)

近几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改革悄然而至,教育工作者们对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可谓莫衷一是。文章从两种对立的态度切入,解读了慕课教学带来的知识碎片化与系统性的矛盾、教师角色和职责出现的变化以及如何规避慕课教学的风险。

慕课;混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

所谓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即大规模在线课程,2011年秋天发端于美国。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它是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带来的一次教育风暴。2013 年,中国知名大学纷纷加入国际慕课平台。国内一些学者们纷纷表示,这将对中国的大学教育带来极大的变革与挑战。在此过程中,有热烈响应的,也不乏反对之声,暂不论孰是孰非,笔者认为,一项新的教育技术的出现,我们的态度是怎样让技术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最终达到提升教育效果的目的。

1 盲目崇拜与过度藐视

盲目崇拜的人,没有看到慕课教学模式本身固有的弊端。现有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模式多数还是在大教室授课,不能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课堂上也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到课率不高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和回避。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一直没懈怠,教师们都在努力地寻求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模式和方法。当慕课来袭,有的人就盲目乐观,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手段的诞生,可以包治百病,解决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所有问题。显然,这种期待势必会落空的。

过度藐视的人,悲观地认为打破固有的模式是危险的,他们没有认识到慕课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中巨大的灵活性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升。过度藐视的人有这样几种担心:一是不愿接受新技术。一般是年龄稍长一些的教师在运用慕课平台教学的时候,很有负担,他们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和动力不强。二是不愿放弃已经熟练掌握的原有讲稿和工作积累的成果。新的教学模式,必然要重新整理搜集和准备新的教学文件和资源。最后,就是前文提到的,对慕课教学是否符合教学规律产生质疑。质疑的人也没有全面地了解慕课的授课形式。比如现在有的院校就选择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并不是不和学生们见面,只是次数减少而已。

在慕课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发挥慕课教学的优势,不断地在实践中规避慕课教学带来的风险和弊端,才是为了提升教学时效性,教师们应该做的事情。

慕课的弊端体现在学生角度就是,学生的学习变得没有监督,自主性差的学生会利用系统里面的种种功能蒙混过关。慕课的弊端体现在教师的角度就是,教师们对着机器录制下来的课程内容,并不能真正意义上称之为是在教学,同时教师也需要更强的责任心。综上,混合式慕课教学模式出现了。混合式慕课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把课堂教学和慕课教学相结合。笔者学校的慕课教学模式就是这种混合式慕课教学,学生们的课程是分单周和双周的。我们把混合式慕课教学中的课堂教学,称之为面授课,面授课是被排进教务系统的大课表中的,如果是单周面授,那么学生在双周的时候就要集中进行线上的慕课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是完全托管式的,在一定程度上既监督了学生要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又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教学要求。比如,教师在面授的时候,讲些什么,怎么讲,等等。

2 知识的碎片化和系统性

慕课学习是把章节的内容打碎,重新编排,录制成教师的授课视频。每个章节少则8个视频,多则15个视频不等。每个视频15~20分钟。学生们以章为单位进行观看学习。显然,知识的碎片化已经很明显了,视频之间的关联性不大,每个视频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内容。那么,学生虽然对于每个视频的内容都有所掌握,但是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如何,相互关系如何都是模糊不清的。以此类推,每一门课都是由若干章组成的,那么章与章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模糊不清的。慕课知识的碎片化,还表现在:视频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旧知和新知没有衔接,每个视频都是自成体系的,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也是少见的。在这个问题上,视频的教学内容多少显得很呆板。

笔者认为这种碎片化的教学内容更适合自然科学学科。因此,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线上学习和线下面授学习相结合,为解决知识的碎片化和系统性产生的矛盾提供了可能性。学生们线上进行慕课学习,以知识的碎片化为主,到了面授课,教师要在课堂中把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梳理与答疑。

3 教师职责变化

以往我们对教学中师生双方的定位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难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还是很普遍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试行,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的改变。同时,也重新定义了教师的职责。伴随着慕课模式的实践,教师职责变化成为一种必然,有的人把教师定义为助教或者助导。这些提法笔者认为并不准确,因为不能从本质上重新定义教师的职责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无法接受这个职责定位和名称的。如果作为助教的话是不是不论专业、学术和学历背景都可以来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了呢?

教师职责的最大变化是:由原来主要进行知识和理论的传授,变成了“翻转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这一变化对于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教师自身业务成长的利弊得失。关于这个问题学者们也是众说纷纭的。笔者学校的慕课混合式教学,只是在个别专业进行一种实验性质的尝试,并没有全面推广。除了对于新事物固有的谨慎之外,还有就是考虑到教师的业务成长问题。有的人也会担心,长此下去教师们是不是就不会讲课了呢?其实,教师的教学技能不会退化,但是关于知识点的斟酌与分析的能力会减弱,也就是说对于一门课的教学内容不会像传统教学那样了熟于心,讲解起来那么得心应手。

4 慕课混合式教学的风险规避策略

首先,处理好名校课程资源和本校课程资源的关系。慕课课程分自建课程和外校课程。当一个高校从资金、师资、教学资源不能完成自建课程,多数会选择外校已经建好的课程。国内一些名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都在共建慕课中文平台。特别是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在本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那么,使用同一个版本的慕课资源,就会出现课程内容的同质性。教学内容的同质性是非常不利于一门课程的长足发展的,特别是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同质性的教学内容,在说服力和感染力,以及批判精神的培育都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一些普通院校教师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挤压。名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不能照搬照抄,毕竟学生的学情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慕课混合式教学过程中,自己院校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进行面授,弥补了课程内容同质性的弊端。

其次,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时期的教师掌握现代网络技术是必要的,因为无论你接受与使用与否,技术的更新悄然而至。新的网络技术手段更便捷,新时期大学生掌握起来更容易。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只能是教学内容和教师魅力决定的,而不是先进的技术手段本身。因此,不但要努力地学习和应用新的网络技术手段,还要努力地挖掘更科学、更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

最后,处理好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关系。顾名思义,线上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慕课平台里学习任务的完成;线下学习就是慕课平台以外的学习,包括面授课和学生自修。在线上,教师可以通过慕课平台里的统计功能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进行日常教学管理,比如发通知、发起讨论、布置作业、完成测试等。在线下,学生来教室里参加面授课;课下完成教师布置的小组作业等。慕课混合式教学,就是要兼顾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教师的考核也主要围绕线上和线下两部分展开。

[1]刘志军,冯永华.课堂教学变革的反思与重建——“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的思考[J].教师教育学报,2014(3):53-63.

[2]李梁.“慕课”视域下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68-71.

10.13939/j.cnki.zgsc.2016.49.196

孟德娜(1980—),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学内容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