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6-07-14赵爱德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第一九年制学校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初中语文课文

赵爱德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第一九年制学校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赵爱德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第一九年制学校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中,朗读教学就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积累的有效教学方式。然而,当前的朗读教学却存在着“弱化、边缘化朗读”、和“朗读机械化、模式化”等问题,需要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新认识朗读的意义,并且改革教学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等,以提高朗读教学的地位。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当前的朗读教学现状展开分析,并且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策略。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教学问题;研究对策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

1.朗读重视程度不高,课堂朗读时间较少

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进驻课堂,大部分教师都对多媒体教学课件存在盲目使用的现象,从而对整节课堂时间的应用缺乏合理性。比如,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课件或分析课文,而不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不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自主感受课文的魅力和特色等。诸如此类的原因,加在一起就导致了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教学逐渐沦落到“边缘化”状态,再也无法引起师生的重视。语文课本上那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也变成了形同虚设。

2.朗读方式机械化、模式化,缺乏创新

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慨:让学生齐读课文时,要么整个课堂上呈现出稀稀落落的朗读声,要么学生们普遍“唱读”、读起课文来及呆板又机械。总之,朗读成为了一项教师难以掌控的教学方法,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也不会读。这就导致了朗读教学变成了语文课堂上可有可无的装饰品,呈现出“千人一篇,万篇一调”的朗读腔调。再加上,以往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活动,大部分是选取某个学生代表朗读或者让众人齐读,这些朗读方式都过于陈旧老套了,根本无法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也直接导致朗读教学的地位缺失。

3.教师引导朗读过于单调,缺乏情感投入

教师在语文朗读过程中的角色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对教师朗读方法的揣摩、对教师朗读口气的模仿,才能正确把握课文的朗读节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堂上却存在着大部分教师随意引导、缺乏科学性的引导等问题。一部分原因是教师本身缺乏专业的人文素养,无法有效把握好朗读教学的技巧,另一部分原因则是教师对此缺乏重视,朗读时不注重情感的渗透,意识不到朗读对语文教学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实施对策

1.丰富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针对以往的语文课堂上,朗读形式单一枯燥的现象,教师可以自主研发一些丰富活泼的朗读形式,来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从朗读内容着手,选取一些朗朗上口、富有美文色彩的经典文段提供给学生。然后,组织活泼多样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锻炼自己的朗读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组织朗读活动:(1)分小组赛读,比比看哪一组读得最正确、最流利、最有感情。这种朗读方法可以运用于古诗词教学。(2)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模仿角色的身份和心理活动,读出感情来。比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模仿杨志与阮氏三兄弟的对话,仔细揣摩他们的口气和心态,以了解说话人当时的心理活动。(3)配音乐朗读,可以适用于现代诗歌和抒情类散文的朗读,通过营造优美的艺术氛围,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的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艺术美。(4)接力朗读,让学生用接龙的方式阅读每一段落,以缓解科学性文章的沉闷感。(5)课本剧表演读,这一类朗读法尤其适用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当然它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一些。需要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背诵一些对话内容,熟记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等。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相比前几种方法更有趣味性。

2.加强情感领悟,适当点拨朗读技巧

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是学生情感与文本情感相互交融的过程。只有学生投入强烈的情感于朗读过程中,才能有助于更充分地感受到文本的情感所在。因此,教师在学生朗读训练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并且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朗读技巧。比如,如何停顿、如何确定重音位置、不同语气怎样表达以及如何借助语调的抑扬顿挫来提高语言表现力等。其次,教师还要做好自身的范读作用,通过情感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朗读欲望,给予学生一定的情感鼓舞,让学生带着对老师的钦佩展开模范朗读。

3.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健全朗读评价体制

朗读训练中,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训练。毕竟不是所有学生都天生外向、勇气十足,所以针对那些容易胆怯、紧张的学生,教师也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在学生朗读的时候,不随意大段或终止学生的朗读;当学生朗读时遇到困难时,在不打压学生朗读兴趣的情况下,可以给予相应的帮助和纠正;当朗读者在发音上出现差错而引起其他学生哄笑时,教师也要正确引导,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其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朗读比赛,锻炼学生在公共场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心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建立健全朗读评价体系,在积极开展朗读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拓宽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在朗读训练中的激励与诊断作用。

三、总结

朗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古人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重视朗读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对于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更为直观地接受作者思想的熏陶,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另一方面,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理解看似抽象的语言符号等。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朗读个性和朗读技巧等内容,运用一系列的训练方法,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1]黄慈翔.初中语文教学朗读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曲英华.新课标与语文教师朗读教学能力[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3]杨玲燕.捕捉重音,提高语文朗读教学效率[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02期

[4]茹红忠.平等对话:凸显主体地位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1期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初中语文课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背课文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