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数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6-07-14黄循彪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黄循彪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高数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黄循彪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数学是高职院校内一门关键的基础类教程,伴随社会对高职学生需要程度的提升,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高职学习中的数学教育也开始曝露一部分难点,学生高数理论基础薄弱,成绩呈现出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甚至对高数有抵触情绪。而面对这类局面,高数课程改革是势所必然,应以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导向,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高职院校内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挖掘学生对高数的学习潜力。笔者在本文中从高数教学遭遇的困境着手,解析改革的策略。
高职院校;高数课;教学改革;讨论
教育部的法令指出:以后十年,应着重培养高学位的研究性专才以及拥有高端技能的技术类专才。当前经济态势下,就业压力过大,社会需要高职学生不但有过硬的知识储备以及熟稔的职业技能,还需要有科学文化素质,并接受再教育。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培养技术类专才,让学生的整体素养能够大幅度提升。复合型专才的培养重视专业性,实用性、技能性以及技术性,其本质是就业教育的一部分。然而复合型专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假如仅重视专业知识的积累,而忽略基础课--尤其是高数课程,那么对学生来说是有害的;没有高数课程传授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那么整体素养的提升就更谈不上。
一、高职院校高数教学状况以及困境
通过对学生的访问,笔者认为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并不到位,高数让不少学生谈之色变。学生普遍基础理论掌握得不扎实、学习动机欠缺、学习信心锐减、自控能力偏弱,一些学生对高数课程教学存在抵触情绪。这部分学生的意识里,高数过于艰涩,并且属于可有可无的课程,让其学习高数犹如在“上法场”,因此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了。课程教学变得死板、单调。这样的抵触情绪让教师想教都无从下手。
此外,一部分高职院校为了实行教学计划,通常会缩减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内容,致使教学内容过于繁多而教学课时不够。为了实现教学计划,不顾教学质量加快教学进度,教师除了讲课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管控,导致一部分应精讲、细讲的重难点无法一次性讲透,让学生如堕云里雾里,更别提探究性学习以及参与式学习了,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
二、高职院校高数课教学改革探讨
针对日渐凸显的高速教学困局,教师应怎样提升高数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数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剖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以为高数教学改革是势所必然。而高数教学的改革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而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不但要让教师自行变更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更应从本质上化解困局。对高职院校的高数教学状况进行解析,笔者认为相关机构不但要重视学生数学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应与专业课程结合,让数学教育能够为学生服务。因此,高数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理论扎实、实践性强的高数教科书,教学目标应明朗、适当、具象化,并且具备较高的可行度。在不干涉数学科目的系统性以及由浅入深的准则的前提下,活用教科书,对教学内容实施科学的安排以及模块式整合。依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准、认知特征以及理论基础,适当删除一部分繁复的理论推演、算式的证明以及计算,尽可能运用典型例子阐述定理以及解题思路,让学生的解读能力进一步提升,并适当延长练习课课时,让学生养成开动思维、动手计算的习惯。然而,主体内容应维持原样,分时段、分等级,从易到难利用模块式的教学模式,实现跨学科交叉,让高数课能够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
此外,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能够指导实践,并呈现出专业特征,教师应为相异专业的学生订立各具特色的高数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将简易的高数应用习题转换成实际专业环境下的具象化的应用习题,让高数理论能够指导实践,这对专业课的学习来说也有所裨益。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般来说,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可能并不规范,在学习高数课程阶段容易开小差,并且参与理念缺乏,然而其思维灵活,实际操作能力强。针对学生的这部分情况,第一,教师应补充高数教学中涉及的中学数学理论,协助学生形成扎实的数学基础,高数教学应从易到难,不能激进冒进,应一步一个脚印,先将基础夯实;第二,教师在高职课程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呈现出教师激励导向的教学功能,启迪学生参与,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单独思考并自发地用于实践,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让学生形成对高数课程的真知灼见,让学生爱上高数课;第三,课余时间应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要求学生干部组织学生探讨高数问题,并相互解题,有必要时应实现一对一帮扶服务,如此,既能拉近学生间的距离,又让学生形成了表述能力,并且对高数理论与解题思维的掌握也有所帮助;第四,在教学模式的使用上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思考与实践融合的能力。高数课教学应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敏锐,激励学生通过阅览材料独自解题,培育学生的自学技能,学生意识到自身学习高数的潜能,就会对高数课改观,这也方便教师教学。
(三)教学形式的改革
教学形式应多元化并且变通性强。以往的知识灌输类模式要进行扬弃,并要注意新式教学模式的使用,例如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程的讲授。抽象性是高数的主要特征,高职院校的学生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常用的教学反思无法将抽象化的概念或算式直接呈现给学生,而多媒体技术通过对声音、光影的处理,让静态的概念变得灵动、抽象的算式具象化,并且让高数课堂重新变得生机勃勃,这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局限的一种突破。多媒体教学形式让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并且对抽象理论的把握会更为精准,对其学习热情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发。
此外,网络以及各类高数教育平台均能够尝试,教师通过这部分媒介诱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高数的世界里恣意遨游,并探寻、开发一部分有着研究价值的高数课题;通过QQ、微信、微博等平台的交流,让高数课题资源能够共享,这对提升教学效果来说也至为重要。
(四)教学过程的改革
高数教学需要教师有过硬的教学本事,应想尽办法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依照学生状况科学明确教学内容的尺度和数量。在讲解高数知识阶段,应重视教学情景的创建,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尽可能不用或少用专业术语,性质定理用浅显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有助于学生牢记,方便学生解读性质定理。
此外,应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并完成变式引申练习,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同时,应巧妙书写板书,让黑板上的文字条理通顺,并凸显高数教学的理论点以及重难点,让学生不至于看得昏昏欲睡;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完成对知识的记录,消化理论并提出问题,应规避学生由于赶不上进度而形成抵触情绪。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应不吝惜赞美之词,课程教授完毕后应布置一定量的课后练习,以简易、实用的习题为核心,配以理论综合性较强的选做题。
(五)考评模式的改革
在考评学生高数学习状况时,第一,应将学生的总评分为两个环节:平日成绩以及期终测验成绩。平日的成绩通常应从课后练习、出勤率、课堂表现、小型测试等层面实施考评。而期终考试应使用半开卷的形式进行,考试时容许学生携带教师指定的参考材料,缩减纯理论性知识的考评,应增添一定比例的应用题以及开放题,着重考评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而且,在此阶段,应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发放难度不一的卷子,或让其对相同试卷的相异难度级别的考试题目进行自由选择,确保考评的效果和质量。
第二,应设立试题库,让考试与教学分开,由教务处随机取发试卷,如此方可客观地考评教学效果,进而让考试更为公平。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差异性的一种尊重,用不同的考试试卷测试能力、基础理论掌握情况、数学思维等都呈现出差异性的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其效果更能够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