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教育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融合研究
2016-07-14张晶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张晶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创业创新教育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融合研究
张晶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随着创业创新教育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本文分析创业创新教育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融合的途径,总结改革的优势与经验,试图找出创业创新教育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融合发展中的问题与不利因素,努力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结构升级。
关键词:创业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融合
引言
近日,教育部提出《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表示,深化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未来也将把创业创新教育质量作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1]2015年,辽宁省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28.4万,比上一年增幅2.95%。具体到初次就业率平均值,本科生85%,研究生84%,专科生87%,其中高职院校造成的毕业生人数是重要一部分。[2]面对毕业生人数的与日俱增,全面深化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递进,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相关专业建设需要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教育成果。让创业创新教育引领专业建设,构建“融合专业、融合岗位、融合产业、融合社会”的“四项融合”课程设置,成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创新专业,在“2+1”模式基础上,对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安排第三年进入个性化与实践性的创业教育与培训,逐步建立健全以文化引领、课堂教学、自主训练、模拟实践、帮扶指导相融合的高职院校创业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1 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的融合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牢固树立并实施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业创新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面对盲目跟风和冒进的苗头,也应在推进过程中特别澄清对创业创新教育的一些错解与误导,其一是急功近利,盲目鼓励学生脱离专业学习、课堂学习、学校学习的过程,过早的介入创业实践阶段。高等教育面对的重要目标是将学生的生存潜力与创业导向转化为自身的综合能力,这样的一种转化过程是离不开课堂教学、专业教育和必要的创业创新训练的。课堂教学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体系的重要载体。
1.1以正常教学工作为基础,基本课程设置加重创业创新教育教学的密度。以高职院校全体学生为主体,设立创业创新基础、创业创新指导、创业创新前沿、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立相关课程的学分管理,建设科学合理、有机融合的创业创新教育的专业课程群,在学校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上从教学时数、课程设置、教师安排等方面进行创业创新教育课程的实质性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课列为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全年级、全学年、全学制的贯彻创业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同步进行以慕课、视频为载体的全方位授课方式的运用,加快创业创新教育优质课程的网络化、信息化平台建设。
1.2培养创业创新的全新人才对高职院校的的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背景与实践意识,并配备高水准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的培养应建立教师进入企业一线岗位学习工作的管理制度,也可以聘任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技师担任兼职或专职教学人员,参与创业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
2 岗位关联与创业创新教育的融合
为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加强专业相关对应岗位的综合适应训练与风险模拟。一方面,组建专业对岗位的综合实验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综合能力。以在全校性的创业创新课程为基础,扩大学习范围,使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加入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训练,建立终身岗位意识;另一方面,组织创业创新竞赛,注重实践训练。创业创新教育竞赛应以短、中、长期的竞赛赛程进行区分,坚持以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密切联系专业岗位的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
3 产业衔接与创业创新教育的融合
高职院校与企业单位的专业资源对接是自身的优势,但创业创新教育的目的不应该局限于对企业就业的依赖,树立产业就业模式,加强创业创新教育与产业理念的衔接更为重要。逐步加大对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的投入资金是加强产业衔接的基础而长期的过程。资金支持的产业与创业实践的衔接融合包括教育过程、实践训练、市场运作、风险收益等多方面的考虑。
4 社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的融合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主要侧重面上趋向创业创新的技术层面,面对高等教育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开展,校方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落实,是促进学生的创业创新中的全面发展的基石,是适应和服务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需要,是创业创新教育的本质体现实践证明,热爱国家民族,担当社会责任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在内在使命感的驱动下才可以实现高层次的成功创业。因此,对于创业创新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教育尤为重要。联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创业创新氛围,建立创业创新教育的社会文化意识,培养学生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建立创业创新协会、创业技能总部等学生社团形式组织开展校内外创业创新各项活动;加强对高职院校的创业创新教育政策与信息的推广与宣传;积极吸取新闻媒体、政府部门、产业专家、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反馈意见,将优秀学生推荐出去的同时也要让成功的人士走进校园,让社会理解学生创业创新,让学生勇于进入社会创业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策公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沈阳晚报.辽宁省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http://www.ln.xin-huanet.com/zj/jiaoyu/20160225/2706929c.html
[3]丁锴.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王艳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人才.2011(04)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创业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JG15EB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