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引领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新常态

2016-07-14解建宝河北省文化厅05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1期
关键词:结构性文化遗产供给

解建宝 ( 河北省文化厅 050000)

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引领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新常态

解建宝( 河北省文化厅050000)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

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定义。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听起来很生僻的一个词,习总书记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并进行了诠释,现在已为大家耳熟能详。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运用和最新诠释。强调要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从理论角度看,任何时期对两者都要重视,但就特定阶段看,往往要选择一端侧重发力。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产生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在经历了供给不足阶段(1978-1998)、内需不足阶段(1998-2010)之后,开始进入现在的新常态阶段。需求不足阶段是需求侧的角度,就是以前常讲的投资、出口、消费的“三驾马车”,是从经济运行的结果出发的,便于宏观调控进行短期的逆周期调节。现阶段强调的供给侧是从经济运行的源头入手,从产业、企业角度观察认识问题,更加突出长远的转型升级。”如果将需求管理比喻为“西医”,新供给所强调的供给管理更像是“中医”。“西医”可以救急,但副作用大。中医疗法如文火慢煮,综合施治,需要把握火候,引出的味道也更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在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

二、非遗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分析

(一)文化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和文化需求分析

笔者认为,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工业层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所差别,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中的传统工艺类更为明显,诚然二者都需要在供给端着重发力,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但在文化需求方面,也同时需要进一步刺激和引导,使更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产品和服务为大众所熟知和认可。今年5月份,文化部等部门下发了两个通知,正好体现了文化领域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两个角度。一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正是从供给侧方面来讲的。《意见》指出要充分调动文化文物单位从业人员积极性,发挥文化文物单位的资源优势,通过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推动优秀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旅游等跨界融合,创意研发更多与市场融合、群众喜爱的文化创意产品,提高供给的文创产品质量。二是文、财两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通知》,是从需求侧角度来讲的。《通知》指出,决定在2015年“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项目”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培育文化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新的支撑点,可以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重要贡献。

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从供需角度看,按照国际经验,当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会出现文化消费“井喷”现象。201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7485美元。同时,有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文化消费的潜在规模约为5万亿元,而实际消费仅为1万亿元,存在约4万亿元的消费缺口。由此可看出,面临几万亿元的文化消费缺口,文化领域大有文章可做。因此,我们需要立足供给端,放眼需求端,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培育引导需求市场,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两点论和重点论。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去年以来,我省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组织实施了“6643”工程,计划到2017年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煤炭、3000万吨玻璃。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结构需要转型升级,文化改革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作为文化领域中的非遗保护范畴当然亦是如此。面临的机遇: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面临新的形势和发展机遇。中央对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习总书记关于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指导和遵循。经济进入新常态,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发展,“互联网+”等新形态、新业态的涌现,公共文化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工匠精神”,振兴传统工艺计划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带来了新契机、新空间、新助力。除上述机遇之外,在政策和资金扶持方面也有突出优势。在国家层面,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42.06亿元;2011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1372项(子项3145项);命名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86人;建设了国家生态保护实验区18个;国家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00个;国家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96个;每年6月文化遗产日举办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在我省层面,2014年6月《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颁布实施;已公布五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690项,其中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48项,居全国第四位;公布了四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19人,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6人;累计申请国家非遗专项资金近亿元,安排省级非遗专项资金3700万元;形成了“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品牌;命名了17个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2个传承示范基地,13个传播基地,16个研究基地,11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面临的共性问题:从全国来看,普遍存在如下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逐渐失去;个别门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逐渐脱离,后继乏人,受众的逐渐减少,在过去的60多年,20%以上的传统地方剧种陆续消亡;不少体现精湛手工制作技艺的传统生产工艺被机器大生产所替代;可持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还不够健全;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队伍建设与保护工作需求还不适应;重申报、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歪曲、滥用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力还不够。

面临的个性问题:从我省来看,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是非遗资源大省,还不能说是强省,受经济发展、财政投入、硬件设施、创新不足等因素制约,非遗传承项目单位和基地普遍存在规模小、散、弱的特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造成的原有文化生态环境的破坏;传统工艺品行业比较普遍存在“精致的不大众,大众的不精致”现象,市场认知度和占有份额还较小;非遗的保护利用和创新发展还留有广阔空间。

笔者将非遗保护领域中十个种类概括为三大类别:民俗(民间文学)类、表演艺术类(传统戏剧、舞蹈、音乐、杂技、曲艺)、传统工艺类(传统美术、技艺、医药)。前两类总体市场程度较低,生存状况处于濒危或较濒危状态;后一类和市场结合紧密,生存状况相比较好,但还存在产品质量不高,与现代生活脱离的现象,还不能满足大众需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不够显著。

三、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引领非遗领域新常态

在供给端,我们应着手提高非遗产品、节目和服务的质量,切实扩大有效供给。传统工艺类(传统美术、技艺、医药),一是发现和弘扬中国的手工精神。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走进生活,增加就业,促进非遗领域形成有民族特色的知名品牌乃至国家品牌。鼓励传统工艺品生产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二是树立走进现代生活的意识。面对文化旅游消费需求旺盛的新常态,合理开发利用特色文化创意产品,产品要体现“物美价廉”,找准精致和大众的结合点,在文化旅游景区、重点商圈、交通枢纽等开设专卖店或代售点,扩大消费群体和成交量。三是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会同旅游部门开通多条旅游线路通往旅游资源、非遗资源丰富的地区,挖掘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独特优势,吸引北京、天津等发达地区的游客到此游玩和消费。四是基于“互联网+”的思路。以“文化+”、“+文化”为主要标志意义的文化经济方兴未艾,“文化+”注重文化与业态的融合,追求经济效益;“+文化”注重附加于产业的精神价值,追求社会效益,唯有两者有机统一,才能够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预期目标。当前“文化+”尤其是文化+互联网风声水起,代表了文化发展的方向,在传统工艺方面,要把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文化产品,通过国内外优秀和成熟的互联网交流交易平台,既可以大力推介宣传我省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能够线上线下进行展销,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这种新兴方式相比传统展会方式成本低、更持久、更便捷。民俗(民间文学)类要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集中期,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通过主流媒体和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介,大力宣传吸引更多游客前往和消费,促进当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如打树花表演通过社会力量介入包装,已成为蔚县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表演艺术类(传统戏剧、舞蹈、音乐、杂技、曲艺),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终极目标,培育知名文化品牌,如中国评剧艺术节、中国国际吴桥杂技艺术节、西河大鼓书会等。用市场思维,打造更多精品力作,以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吸引眼球,让人们充分认识这些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和内涵,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在需求侧,要大力宣传和培育引导。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等主流媒体以及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体,广泛深入宣传推介我省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创产品。二是充分利用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传习所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活动。三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按照“交流、交易、交往、交融”的四交理念,多措并举,通过多种方式和平台,推出更多优秀文化产品走出河北、走出国门。

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要抢抓机遇,顺势而动,主动作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唯有抱团,才能取暖;唯有协同,才能共赢;唯有改革,才能突破,相信我省的文化领域特别是非遗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建宝,河北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非遗处副处长。

猜你喜欢

结构性文化遗产供给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人力资源劳动就业培训分析
Tough Nut to Crack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