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参与式教学实效性初探
2016-07-14张立国
张立国
吉林省梨树实验中学
高中政治参与式教学实效性初探
张立国
吉林省梨树实验中学
参与式教学是新课改以来比较推崇的教学方法,它的特色是将传统课堂“教是教”“学是学”的模式变为“教”与“学”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课堂的参与者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意志、情感等多方面的能力。参与式教学的优点不言而喻,适用性也比较广泛。而长期以来,高中政治由于教学内容相对单调乏味,比较难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所以在政治课堂上尝试多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必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热情,提升政治学习效果。本文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经验,对于参与式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探讨。
高中政治教学;参与式;实效性
参与式教学体现的是“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应该在课堂的始终贯彻“参与”意识,体会不同应用技巧的不同教学效果,让它们相互作用,实现政治教学的生动、实用和高效。
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政治课堂中来呢?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优化导入环节,吸引学生进入课堂角色
想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政治课堂中来,首要的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参与的兴趣,因而课堂导入环节必须精心设计和强化。优化导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用时事热点导入。时事热点一般是新近发生的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重大事件,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影响力,在授课之初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热点事件,由事件的讨论扩展到教学内容的学习,既体现了政治的学科特色,又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现象、总结理论知识的浓厚兴趣。
2.设置疑点导入。疑点、问题和矛盾是思维的“兴奋剂”,事实证明,在讲授新课之前设疑,将课程涉及内容的疑点、问题和矛盾处有意提炼出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热情,把政治知识的探究、学习变成不由自主的心理需要,让学生有不解决这些问题就有“寝食难安”之感。
3.形象材料导入。富于形象性的事物因为更加具体、可感,所以更易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想要了解、把握它也似乎更加容易。政治知识本身是较为抽象的,但具体、生动的事物中也完全能够将抽象的道理融合在内,一幅漫画、几首歌曲或者某个电影片段,都可能与政治内容息息相关,因而在政治课上多用形式新颖的材料导入,结合材料探究政治原理和概念,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
二、调整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
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下,课堂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流程,教师哪里问,学生哪里答,何时出示材料、教具,怎样过渡到下一个教学步骤,都是环环相扣的,一步一步十分确定,不容许出现偏差。这是十分不科学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无法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动态的,是师与生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所以应用参与式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多创造参与的机会,避免把学生的思维和手脚“捆绑”住,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那么,怎样调整课堂教学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呢?
首先,教师要学会“放”。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责任不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因而教师要学会“放”,不能再用固定的教学模式束缚学生,更不能“霸占”课堂,一节课一个人一讲到底。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自学的机会、讨论的机会、辩论的机会。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搜集的学习时可能用到的相关图片、故事和视频资料加以整合,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总结出一个小组的综合观点,然后再与其他小组进行辩论或者讨论。对于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或者通过相互质疑能够避免的错误,教师就不急于越俎代庖地解决和纠正,对于一些难点问题,教师也不正式地“现身说法”而是作为平等的讨论者提出意见,让学生自己审视、判断。这样,真正把课堂“让”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让学生接受挑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其次,教师要学会“帮”。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完全地抽离、脱离课堂,而是调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态度绝不是消极地等待、观望,而是要巧妙地帮助学生。
三、把握课后环节,让学生将政治和生活有机结合
生活是学习政治的最佳课堂,给学生探讨政治问题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在课堂上参与政治知识的学习仅是在积极完成学习任务,能够在生活中活用政治知识或者从生活中提炼政治哲学,这才是最为成功的政治教学,也是对政治课最深程度的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课后有许多与政治内容相关的活动,政治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把这些相关内容都详细、具体地讲给学生听,但是却可以把这些活动多介绍给学生,鼓励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多参与。比如参加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参与社会调查、聆听法律知识讲座等,可以让学生对国情民声有更为具体的接触和了解,并能够让他们从生活实际出发学政治、用政治,对于今后的课堂学习起到充分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变“讲堂”为“学堂”,能够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并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1]张凤林.参与式教学的课堂组织与实施策略探究[J].学理论,2012(15).
[2]李咏梅.论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科学之友(B版),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