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问题研究

2016-07-14闫胜永杨瑶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0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幼小教学内容

闫胜永,杨瑶

1山东省鱼台县王庙镇炳灵小学;2广东省惠州市文星小学

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问题研究

闫胜永1,杨瑶2

1山东省鱼台县王庙镇炳灵小学;2广东省惠州市文星小学

幼小衔接问题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阶段,对其进行研究势在必行。然而当前小学一年级教学存在着一定的的问题,文章从从国家政策、师资配备、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策略性探究,希望能够在幼小衔接的教学实践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幼小衔接;小学一年级;策略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转变过程中的衔接研究,是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提出了要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在幼儿园阶段创造条件以完成幼小衔接[1]。2012年我国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要抓好幼小衔接[2]。

一、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幼小衔接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师资队伍

现在的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采取“包班制”,教师肩负着帮助学生从接受幼儿园教学到接受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的同时,又担负着两门重要课程的教学,在这这种情况下,教师难免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另外,很多学校一年级教师年龄相对偏低,虽然从精力上能够相对较好地达到教育教学要求,但是缺乏教学经验的不足又会影响其引导学生幼小衔接的发展。

现在小学教师完全按照学校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所以从意识上来说有的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幼小衔接过程中对学生正确引导的重要性。同时,由于这些教师全都是一直在小学进行教学的,所以没有幼儿园教学经验,对学生幼儿园学习的方式方法不熟悉,也有可能导致教学中幼小衔接问题的出现。

2.教学环境

现在很多小学学校的班容量过大,有一些学校的人数都超过了50人,这使得教学资源的人均分配率比较低。从一年级学生角度出发,他们会发现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区域从原来的一个大教室分成了室内、室外,卫生间的位置以及使用也和之前不一样。可以说学生要从以前的3个老师30个学生的生存环境逐渐适应到1个老师几十个学生的生存环境,同时还要注意与高年级同学的来往,构成更大的生活、学习环境,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年级教学,也是幼小衔接过程中教师常常面临的关于学生适应新环境的问题。

3.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教学内容主要是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以课本为依据的,教师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教学心得,这样的内容相对于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来讲从知识点上来说数量增多,从接受知识的深度上来讲大大加深了,这样的教学内容造成的结果就是课余时间减少,学生自然难以一时接受并马上适应。

4.教学方法

刚入小学的学生从来没有接受过一节课40分钟的课堂教学,而且小学教师采用的讲授法不能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很难一下子就进入到小学的教学模式中。所以课堂上会发现很多学生坐不住,扭动身体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引导其能够在40分钟内集中注意力。

二、幼小衔接中的教学策略

我们要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去解决幼小衔接中的教学问题。

1.教学政策的调整

我们往往把幼小衔接当做幼儿园时期解决的事情,事实上学生的很多问题都出现在进入小学之后,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在政策上进行调整,让小学阶段也重视幼小衔接问题。

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各州就已经陆续将幼儿园的教育和小学教育放到一种体制之下了。英国、瑞士等欧洲国家为了较好地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将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合并到了一起。国外的这些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都可以成为我们借鉴的对象。

2.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校给一年级学生配备有教学经验的班主任和一至两名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衔接阶段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一年级教师队伍合理搭配,采用“老帮新、新助老”方式,老教师的经验加上新教师的精力保证学生成功过渡。

另一方面,小学教师缺乏幼儿园教学经验,这时应力争幼儿园、小学教师的一贯制。现阶段,幼儿园教师与小学低年级教师可以到对方的教学环境中进行观摩,相互学习;可以定期举办座谈会或者研讨会;上级主管部门还可以对教师进行培训。

3.教学环境的设置

学校要将一年级要安排在比较低的楼层,降低上下楼频率,从减少其与高年级同学的碰撞几率,以保证学生安全。另外,一楼与操场、阅览室等教学场所离得较近,和室外的卫生间也有连接,学生就可以逐步适应现有环境,切实解决幼小衔接问题。

教室内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个角落设置具有温馨感的环境,制作具有艺术美感和卡通效果的评比栏,将幼儿园时期的“小红花”制度沿袭下来,学生能会在一种相对熟悉的氛围中完成幼小衔接。

4.教学内容的整合

教学内容以课本知识为主,但是比其之前学的难度加深了,数量也增多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不要让学生一下子就接收到过多信息。一年级教师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月主要给学生立规矩,让学生平稳过渡。在学生养成较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后,教师就将教学内容的重点转移到教材上来。比方说语文的拼音,数学中的数字书写和十以内加减法等。

5.教学方法的实施

教师在教学中要承继幼儿园时期的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提问法等实践性强的方法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按照其幼儿园期间坐座位的方式,这就会让学生觉得现在的学习和之前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差别,从而更愿意接受现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集中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分组教学乃至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那些适应性强的学生快速进入到新的教学中,而适应性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保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2/10-15/4248631.shtml

闫胜永(1979-),大学本科,小教二级,山东省鱼台县王庙镇炳灵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杨瑶(1987-),大学本科,广东省惠州市文星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幼小教学内容
小学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