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在开展少数民族教育中应用国学教育实施教育互补的功能

2016-07-14谢静雯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0期
关键词:预科国学少数民族

谢静雯

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浅议在开展少数民族教育中应用国学教育实施教育互补的功能

谢静雯

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国学教育是传承中华文明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因地制宜的开展国学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认同中华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少数民族教育体系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着国学教育在少数民族教育体系中的实施。本文主要针对国学教育在少数民族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少数民族教育体系中国学教育效率的措施,旨在明确国学课程在少数民族教育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

少数民族;国学教育;互补功能

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在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也关系到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经济、政治、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加强少数民族的国学教育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对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少数民族的预科阶段开展国学教育,能够帮助少数民族的学生树立良好的民族理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精神世界的丰富,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少数民族教育中国学教育实施的情况

(一)对国学教育的当代价值认识不足

在少数民族的教育体系中国学教育首要的问题是,不能真正认识到国学教育的价值和作用。由于本身教学条件的局限性,少数民族的国学教育理论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课程的组织体系也较为混乱。我国少数民族没有统一的国学课程标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方法不能适应国家教育体系对国学教学的要求,国家的教育部门也没有出台有效的少数民族国学教学政策,导致现在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国学教育活动还处在各自为政的状态。

(二)“应试教育”制约国学教育的开展

国学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促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但是国学教育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需要在长期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其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但是国学教育最大的阻碍是我国当前教育环境处在一种功利主义的状态。尤其少数民族由于各种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学问题更加突出,过于重视应试教育课程,忽视了国学教育的实施。

(三)师资水平限制少数民族国学教育的发展

国学教育主要的践行者是教师,需要教师有目标、有计划的带动学生参与到国学教育活动中。但是少数民族各方面发展的局限性,导致高水平的教师更愿意投身科研,而不愿投身于基础的少数民族教育体系中,导致少数民族的师资水平有限,没有足够强大的师资队伍组织展开国学教育活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国学教育对中华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师资水平较低,且没有相对完善的教材,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的甄别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不能充分认知国学对学生成长的塑造作用,没有把握好国学与语文课程的实施的区别,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的形式过于表面化,导致学生对国学失去兴趣。

二、少数民族学生在预科阶段国学素养提升对策

(一)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保障国学教育顺利实施

政府部门在少数民族的国学教育推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应该科学分析少数民族教育体系中国学教育政策发展不到位的状况,安排专业的国学研究人员对少数民族的国学教育现状进行科学的调研,形成国学的系统教育措施,保证少数民族的国学教育体系在预科阶段进一步优化,推动国学教育在少数民族教育体系中的发展,使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学素养得到提升,为其今后的高校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建设专业化教学队伍,为国学教育提供专业指导

国家的民族预科政策,大大提升了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在今年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在预科阶段其实才真正开始接触中华传统文化,才开始有想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渴求,正是这份渴求,体现出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预科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除开展日常学科教育、国家民族理论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该成立专门的国学教育机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能更好的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三)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国学教育的推广

提高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的国学认知,加大国学在预科阶段的推广,保证国学的理念深入少数民族学生的心中。这样才能保证国学教学方案的有效实施。例如,在学习论语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所要实施的内容,制定严谨的教学方案,把国学教育有效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在预科阶段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主动的认识到国学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国学教育活动中,在国学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提升自身将来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四)推动国学教育实施文化教育互补

国学教育的开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预科阶段的具体教学情况,以及课程实施的状态,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国学教育体系。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师生在浓烈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国学的精神内涵,调动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国学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推动国学教育实施和文化教育的互补功能,例如,在理工科的教学中,穿插古代科技史的教育,让学生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中感受到国学的魅力。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少数民族的国学教育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对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更好的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解决由于民族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交际困境。教育部门要认识到制约少数民族国学教育发展的因素,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保障国学教育顺利实施,建设专业化教学队伍为国学教育提供专业指导,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国学教育的推广,推动国学教育实施文化教育互补,促进少数民族教育中国学教育的实施。

[1]吴少伟,戴庞海.高校国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23)

[2]王熙,苏尚锋,曹婷婷等.从国学之“国”看国学教育的当代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宁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国学教育在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跨文化交际困境中的功能性研究;2015年12月立项;项目编号:SK15032。

猜你喜欢

预科国学少数民族
“垂”改成“掉”,好不好?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跟踪导练(二)(6)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疆高校“后预科时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留学生预科教育的管理——以北京大学预科教育管理经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