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6-07-14张昕妍
张昕妍
吉林医药学院
关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几点思考
张昕妍
吉林医药学院
人是时代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人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的贡献都是巨大的。生物的发展具有新陈代谢的特点,人也是如此,作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主力军,劳动人口需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注入新的血液,使得这只主力军迸发出青春的活力与光彩。思想政治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向导,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得当代大学生成长为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本文笔者主要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存在的不健全思想等方面的分析,得出了几点关于发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仅供参考。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突出的重点
1.1加强政治性色彩
人是现代化的主体,又是现代化生活的实际承担者,也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有其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是我国当代大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已不是单一的经济竞争、政治竞争或是军事竞争,而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又真实的体现在人的素质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色彩能够加强我国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牢固我国大学生的爱国之心。很多西方国家在培养未来接班人的时候,其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具有着浓厚的政治性色彩,在塑造核心主义价值观的同时将爱国之心和民族荣誉感一起植入了有志青年的内心。
1.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时效性一直是影响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我国在“行”和“知”这两方面的教育没有做好统一。在我国市场经济的主导之下,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的关注度貌似更高于政治局势,其实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由于人口基数上的压倒性胜利,我国的经济实力在目前的世界格局当中是不可小觑的。而行知分离则会导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失去了时效性,必然会影响我国对于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因此,应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综合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向“知识密集化”转换步伐的加快,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反映在大学的课程内容上,就是要实现大学学科专业结构的综合化。为了适应这种教育形式的变化,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已经将高等院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像综合化转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成长的一个重要部分。注重人的个性培养,发展人的个性特长。“创新是一个人优良素质的综合表现,它不仅包括创新能力等智能层面,而且包括创新个性等人格层面。”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压抑个性,就是抑制创造欲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综合化,不仅仅是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与国际教育世界接轨,更是为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4以法制为支撑,大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事业
我国是一个重法制的国家,在现阶段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之下,我国的法制事业越来越好,我国执法依据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一切都是按照法制制度来进行的。我国有句老话叫做“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成“方圆”,就必须“有规有矩”。日本在教育上拥有这一套完整的法制体系,日本的教育事业的成功是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这一点是值得我国学习的,为了大力发展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应当以法制作为支撑点,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制法规。
2.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不健全的思想
2.1家庭因素
很多学生三观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因素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这句俗语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什么样的家庭养成什么样的娃。有的家长对孩子抱有的期望跳大,过分苛责孩子;有的过分溺爱,养成了温室里的小花经不起一点风雨;有的是单亲家庭,孩子先天心理存在缺陷;有的过分暴力,家暴导致孩子暴躁。这些家庭因素都会影响学生树立正确地核心价值观。
2.2社会经济制度导致
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变化性大。在过去,上大学一般是由政府出资,学生支付自身的生活费用即可,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之下,我国很多高等院校不再是公立的,高昂的学费就将很多寒门学子拒之门外了,很多贫困地区的学生为了上大学,家里的经济负担变大,本身贫困的家庭更加贫困。这就导致了学生三观的树立产生了一定的扭曲,尤其是价值观,很多贫困学生自身自卑,并且对于金钱看得比较重。
2.3自身学业及就业带来的压力
由于人口基数大,竞争大,我国的学生不仅仅要面临着社会上的竞争,在学校里就已经具有了竞争,为了能够上好的学校、好的专业,学生本身承受的学业压力就是极大的。加上我国就业形势的不乐观,上了大学之后学生又开始愁就业,这两方面所带来的压力都不利于我国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4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
环境造就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是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也许人们考虑的是人身安全;如果生活在贫困地区,人们担心的是温饱。不同的社会环境会有不同的追求,我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环境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如果不道德事件或者是恐怖分子横行,那么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3.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3.1把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充分掌握学生的基础情况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年轻、有朝气,却又稚嫩、对未来迷茫,对于这个特殊且庞大的群体,校方应当把握好该群体的特点,充分掌握好学生的基础情况,对于三观出现扭曲的学生要安排特殊辅导,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偏向柔和,防止刺激到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3.2发展社会经济,缓解社会萧条带来的影响,积极探索工作新途径
大力发展社会经济,摆脱金融风暴带来的危机,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对于经济贫困的学生应当给予经济支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积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防止出现错误的价值观,避免学生对国家失去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3.3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心理辅导,缓解学生压力
调整课程安排,为学生实现减压,定期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心理辅导,帮学生度过迷茫期,缓解学生的压力。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为学生树立起信心,对于自卑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正能量。
3.4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能取得效果
加强公益活动的宣传力度,很多事情都是“耳目有染”,接触多了就会慢慢开始去做,单方面靠学校和老师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够的,很多时候社会接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当一个人在一个充满美德的环境下成长时,他也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如果你相信这个社会是真善美的,那么你就会发现很多事情都不是那么的糟糕。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把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三观,才有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1]罗运民,李全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2]张少云,赵明.人文关怀∶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3]王景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