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6-07-14杨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0期
关键词:法学法律人才

杨欢

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法学院

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杨欢

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法学院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在法律人才的培养上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专业细化的培养模式虽然为我国法律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随着司法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和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一定的变化,对此应该对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对此,本文主要对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概述并阐述了其自身的缺陷,并对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概述。

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教育

引言

法律人才培养是教育制度的组成之一,同样在司法制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法学教育的目标,同意、和谐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在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中,主要包括法学教育的特点、法学教学的方法和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等方面。当前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不能很好的满足群众和社会对法律人才的要求,所以我国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一、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特点

正是因为法律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法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基本要求也相应的具有特殊性,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中,主要是根据法律职业的要求和特点来进行的,在教育、培训和考试制度上都需要进行阶段的划分,并且需要一定操作样式和实践规范来进行衔接。其中,教育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法学学科教育、实践教学和法律继续教育。

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有法律职业教育制度、统一的法律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法律学科教育制度以及终身化的法律继续教育制度等部分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衔接,通过这些组成部分能够使得法律职业从业者能够达到知识、素养和技能等方面的整体要求。通常来说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个基本特点,分别是双重性、完整性和全程性。

(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上文中提到了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教育方面分为三个方面,其中学校学位教育模式主要是法学本科教育、脱产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法学硕士学位教育以及法学博士学位教育;实践教育模式主要包括观摩庭审教学、模拟法庭教学、社会公益服务、法律援助以及专业实习;法律继续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是对法律工作者提供及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补充、更新或者晋升更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提供专业的教育和训练。

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

学校学位教育的缺陷,首先是法学本科教育的存废的问题,自从成立法律舒适专业学位教育之后,就产生了法学本科教育存废的问题;其次分别是脱产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困境、法学硕士学位教育的困惑;最后是博士学位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实践教育的缺陷,首先是实践教学的时间比较少;其次是教学的内容方面缺少一定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另外在实践教学上缺少一定的条件支持;最后是管理和监督的机制不健全。

法律继续教育的缺陷,首先体现在法律继续教育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只是形式化的进行教育,没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其次是对法律继续教育的投入较少;再者是受教育的时间较短;最后是教学的方法较为单一,不能很好的进行思维的创新。

三、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律思维

首先应该加强法律行业从业人员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法律思维的培养,我们应该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对法律职业素养和法律基本职能课程的教学,积极做好全国统一的司法考试的考核,改善获取法律人才获取资格的途径。

其次是对法律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制要求的法律思维的培养,对此需要对法学教育的理念进行深入更新,应该对法学教育的知识机构和学科结构进行改进,并且树立高综合素质的法学教育培养基本目标。

(二)构建新型的学校教育模式

首先是推行以人为本的个性教育,需要保证法律能够充分的对人性进行重视,能够体现出人文的关怀以及对人的正当权益的保护。法学教育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因材施教,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其次是加强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的合理化改革,应该注重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法学素养;应该加强教学的内容和课程设置的改革,使得法学教学能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防止法律人才素质的退化;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在课程设计上增加自主讨论时间,选取素材为主的教材,采用师生互问互答的教学模式。

再者是技能训练和知识传授的双重训练,加强对知识传授方面的改革,加强对国外法和国际法的学习,在技能训练方面的改革,应该引进诊所法律教育并进行整合,建立法学家培训制度。

最后是对教学新机制的完善,应该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积极的调整,依托一些基础教育学科进行教学,增加法学方法论等方面的教育。

(三)加强实践教育的思考

首先是增加法学实践教学的课时,我国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着重对法学原理和规范的传授,没有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对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现行法学教育模式的实质性改革。其次是保证法学实践教学计划的合理性,法学实践教学中主要包括诊所实习、庭审旁听以及社会调查等形式,不少的实践课程的内容和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另外还应该提高实践教学的办学水平,努力的对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进行完善。

(四)充分重视法律继续教育

首先应该加强法律继续教育观念的重视,人们应该不断地对继续教育的观念进行更新。其次是加大法律继续教育的投入,主要是对专业技能、场所机构、理论知识和资金费用等方面的投入。再者是增加法律继续教育的时间,通过适当的增加继续教育的实践,能够有效的提升法律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熟练度。最后是对法律工作者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样能够保证法律继续教育的顺利进行。

结语

当前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渐渐的不能满足社会和群众的需求,所以应该对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转变,通过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来为国家带来更多的实用型法律人才。

[1]周世中.构建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和途径——广西师范大学法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系列论文之一[J].高教论坛,2010,08∶66-68.

[2]刘秀丽.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包玉华,颜士鹏,侯璐.“3321”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的构建[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34-37.

猜你喜欢

法学法律人才
人才云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让人死亡的法律
法学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