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国民阅读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2016-07-14王琳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0期
关键词:国民纸质全民

王琳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数字时代国民阅读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王琳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由此看出,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以及精神境界,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水平,一个书香充盈的社会定是美丽的精神家园。但是如今有多少人在阅读?人们的浅阅读、碎片式阅读乃至很少阅读的现象值得警醒。本文意在通过对国民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升公民综合素质。

国民;阅读现状;原因分析

国民阅读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大概不会有人反对。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国家的国民阅读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的程度。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没时间读书,且阅读的碎片化、快餐化、娱乐化、功利化等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当今国人的阅读状况并不乐观。

从1999年开始至2014年止的12次全民阅读调查结果,历史性的揭示了15年中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及其发展变化历程。

一、中国国民阅读率的发展现状

从12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18-70岁公民基于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1、这15年间国民传统阅读方式在减少,但尚未也不可能完全消失,其中基于传统纸质媒介图书的阅读率仍保持在50%以上,报纸阅读量仍保持在58%以上,期刊阅读率保持在38%以上[1]。但随着新媒体阅读方式的发展和普及,国民的上网率和数字化阅读率持续升高,则是一个必然趋势。

2、这15年间国民传统纸质阅读率经历了从高到低,再从低到往上回升的波动。从1999年的60.4%下降到2005年的48.7%[2],这引起了国家文化部门的高度关注,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倡导和持续开展,国民阅读率连续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但直到2015年第十二次全民阅读调查为止,仍未达到1999年的水平。

3、2008年开始,首次对数字化阅读方式(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等)的接触率进行考察,到2014年的七年间,国民数字出版物阅读率呈现连年增长趋势,其中2015年为最高58.1%,2008年最低为24.5%,累计增幅为33.6个百分点[3]。

二、中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的发展现状

1、进入新世纪,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广为应用,电子阅读、掌上阅读随之兴起,改变了人们千百年来的阅读方式,纸质图书的阅读比不上随时随地的掌上阅读或网络阅读来的方便,电子阅读甚至超越纸质阅读成为现实。

2、2009-2014年的六年间,我国18-70周岁国民每天的阅读时长在波动中呈现增加趋势。其中2013年最低,为13.43分钟;2014年最高,达到18.76分钟,增幅统计为5.33分钟[4]。

3、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连续七年持续上升,达到60.4%。其中微信阅读飞速增长,超过半数(51.9%)的成年国民在2015年进行过微信阅读。

三、中国国民阅读行为的变化及其原因

通过12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的研究成果表明: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行为变化与机械时代阅读行为变化相比,还呈现出其它一些新变化和新特征:(1)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追求经济速度的激增,人们忽视了阅读带来的各种营养和提高,使看书、读书出现了断层;(2)数字媒介又将读者带入了虚拟的世界,使读者用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在线阅读,使成人纸上阅读量远远低于电子图书阅读量;(3)通过手机上网的比率持续大幅增长,超过4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传统纸质阅读数量减少,更多时间都浏览与掌上阅读。(4)除此而外,国民的阅读也出现了不良现象。获取方式、阅读视野、阅读取向都存在误区;过分沉溺于感性化、平面化的知识获取方式;过分流连于细枝末节而缺乏宏观视野;过分沉迷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玩味之中。同时“最该读书的时候没人读书”,“最该读的书没人读”,“最该读书的人不读书”也成了国民阅读的尴尬。

我国国民阅读行为发生的上述变化主要原因存在两个方面:(1)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生存节奏加快和生活压力加大,“没时间看书”成为人们的最重要原因。学生忙于学习,阅读的图书大都是教辅类。而都市白领、蓝领们每日操劳,早出晚归的生活,没时间阅读也似乎不难理解。调查中还发现,现在的学生在课内外阅读时间无法满足自己对于阅读的需求。不仅在校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少得可怜,悠闲阅读对职场人士来说也多是奢望。调查的受访者把不读书的原因归为“有手机和电脑就够了”。甚至表示,一来感觉出门带本书不方便,二来大家都不看纸书了,自己拿着本书就显得怪怪的。(2)数字化技术引发阅读媒介发生变化是导致国民阅读行为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笔者认为,改善和促进国民阅读的现状应该包括两个层面:(1)从读者层面来说,要进一步提高阅读对国民健康成长、职业能力提升和为社会服务意识的认同;(2)从社会层面来说,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及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环境和有效机制。与世界接轨,利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让“阅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通过每年度“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来引起国民及专家学者对阅读的重视。

现在“世界读书日”在中国已遍地开花,对我国“全民阅读”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梅文.第二届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2002)[J].传媒,2002(7):54-56.

[2]“第三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2004)”研究成果发布[J].中国出版年鉴2005,110.

[3]“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2004)”研究成果发布[J].2006(25):14.

[4]解读第五次全国国民调查结果,[N].北京青年报,2006-04-24

猜你喜欢

国民纸质全民
全民·爱·阅读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可持续全民医保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