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与海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比较
2016-07-14吕业清谷强
吕业清,谷强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台湾与海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比较
吕业清,谷强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高职院校11所,在校生达到7万多人,专兼职教师达到5千多人,对于年均考生只有5万多人的海南来说,高职教育在海南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尽管从数量来看海南高职教育举足轻重,然而从质量来看,海南高职教育与台湾等其他地区高职教育还有不少的差距。本文将从台湾与海南校企合作对比中探讨海南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校企合作;比较
注: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HJJG2013-48。
2016年海南高职院校11所,在校生达到7万多人,专兼职教师达到5千多人,对于年均考生只有5万多人的海南来说,高职教育在海南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尽管从数量来看海南高职教育举足轻重,然而从质量来看,海南高职教育与台湾等其他地区高职教育还有不少的差距。
一、台湾与海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比较
台湾高职院校以产业为导向调整其高职教育。台湾区高职院校通过产学合作项目,实现人格教育、优质校园建设、信息化学习及国际接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育出具备专业技能、人格高尚的企业人才。台湾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来决定学生教学模式,传统的学业成绩测评模式发生了改变,从业技能指标成为学生考核指标。把学生就业能力成为学学生成绩考核模式,让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实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海南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新兴高端服务业将成为海南重点发展的产业。海南高职院并没有将海南产业的转型发展融入到教学之中,传统产业的专业设置限制了海南高职教育对海南经济的参与度。海南高职教育应该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在教学模式上适应海南经济发展的要求,使高职毕业生从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海南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大陆与台湾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方式比较
台湾高职院校通过轮调制实现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企业承担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学校制定人才培养培养方案并实施课程教学。轮调制即学校把把同年级同专业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学生在校园和企业之间进行轮流上课与实习,这样企业保证始终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在企业实习,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学校始终有部分同学参加学习。随着轮调制在台湾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运行,促进了高职院校对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精技术人才的培养。海南高职院校通常采取毕业顶岗实习,课程实习等校企合作模式,由于实习人员的短期性与不固定性,企业不愿与高职院校深入合作。
三、台湾与海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比较
台湾高职院校课程内容注重对学生实施体验式教学,拓展学生的职业体验,培养学生人文底蕴。以人为本进行课程建设,注重培养学生人文价值观。台湾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兼顾学生短期职场竞争能力培养和长期职场管理能力培养。
台湾高职院校重视专业群设计,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将高职专业进行专业群组合,并以专业群来进行相对统一的课程培养方案设计。海南高职院校课程设计方案,没有充分引入企业的参与导致课程设计,影响人才培养效果。海南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提升学生职业修养,在课程建设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其课程设置重点,注重课程实用性,追求当前经济热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
四、大陆与台湾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师资建设比较
台湾高职院校对于教师能力与学历水平同等重视,许多院校教师博士化,更多引进具有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为持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台湾高职院校鼓励教师作访问学者。海南高职院校重视师德教育,高职教师对于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应当具有相当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现代的职业教育理念。双师资格是海南高职院校必备要求。海南高职院校要求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学历资质又要具有职业资格,通过双师资格要求确保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五、海南高职校企合作途径
1.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创新
海南省政府要出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为高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岗位,为教师实践提供必要条件,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必要的报酬,建立海南省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将把行业规范职业道德逐步深入到高职教育中去。
完善高等院体制机制,制定高职教育体制机制章程,提高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在专业设置、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实行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将高职院校逐步推向市场。实行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聘任制改革。实行高职院校校长负责制。
2.建立校企合作的职教集团制度。
通过校企合作整合多方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职教集团,推动企业将车间延伸到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将教学延伸到企业。学校的实验实训平台应该成为具有实际工作的场所,企业的车间应该成为学校的实习平台。建立符合企业规范的职教集团,完善企业董事会制度,将高职教育与企业资源有效结合在一起,既推动企业技术更新又提高高职教育学生能力的培养。
3.改善高校与企业校企合作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制定教学培养方案,使高职院校的教学培养方案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轮训制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部分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另一部分同学留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适当的时间后两个小组进行互换,这种轮训制校企合作模式既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要求又能把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端技术人才。
[1]白宗新,汤厚宽.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之比较研究[J].江苏高教,2001(4).
[2]研究发展处.德明财经科技大学2010年产学合作研发专刊[J].2011年3月版.
[3]袁熙肠.中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6]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7]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