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校抵御和应对宗教渗透防范机制探析

2016-07-14丁敏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0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大学生信息

丁敏

黄河科技学院

网络环境下高校抵御和应对宗教渗透防范机制探析

丁敏

黄河科技学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网络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让信息的传播也更加迅速,让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不可否认,网络环境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又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信息的制造者,网络这把双刃剑,在传播积极信息的同时,又把不良的信息、腐朽的信息、落后的信息带到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中,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现状及成因分析,是新形势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观、加强高校理想信仰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网络环境;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神论;应对宗教渗透;抵御和防范机制;措施

课题项目:黄河科技学院2016年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项目,编号《KYSZ2016016》。

一、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主要原因

(一)大学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以及自身特殊的精神状态。大学生以好奇探索的心态进入大学,一时间无法接受如此自由的时间,害怕做着无用功又担心碌碌无为浪费时间耽误青春,刚刚告别灌输式教育的中学时代,新的环境新的受教育方式都使得这个群体开始刷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部分同学从农村走进都市,繁华的表象不免让他们感受到灯红酒绿的独特魅力,以至于眼花缭乱迷失自我。

(二)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直系亲属如果对于宗教信仰没有正确的认识,从某种层面上便会直接导致学生畸形的心理状态,就算在表象上风平浪静或许在未知的时间便会爆发某种特殊的负面情绪,寄希望于宗教之上,在潜移默化之中成为宗教徒的后备力量。

(三)政府与学校方面。政府对于宗教信仰的态度不明确,科学理论的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社会风气。由于宗教学方面的研究与相关学术建设存在很大的漏洞,这样的必然结果就是高等教育人才缺乏对宗教信仰的正确认识,在心里出现问题的同时无法将情绪合理的转化而求助于可怕的宗教信仰。学校应当对学生的信仰起到规范和引导的作用,一旦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手法出现问题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对于宗教一知半解,加重了其误入歧途的可能性。

二、高校宗教渗透的实质与其网络环境下渗透传播的巨大危害

(一)高等院校宗教活动的主要形式

(1)专职人员亲身说教。在大学这样一个人际关系复杂、安全建设不能够做到细枝末节的环境里,滋生诸多以自身本职工作为掩护而进行宗教宣传的群体。他们以进行本职工作为由,再借助工作便利的快捷通道,通过众多手段一步步靠近大学生,平时观察同学们的精神状态,尤其注意那些内心迷茫的学生,这个时候学生的内心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极易被其同化,开始对宗教信仰产生信任逐步依赖这种扭曲的心里寄托。

(2)宗教相关的纸质读物为主要的传播方式。因为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广泛存在着进行宗教渗透的宗教人士,他们借助自己本职工作之力印制各类与宗教教义教规有关的经书、报刊、影像等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也不难看到流通的纸币上面有反社会反人类的宗教口号,这些负面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不断地向社会各类群体传播着所谓的“真美”世界。意志稍有松懈便会失去对我们国家以及民族的信任,而被宗教所利用。

(3)通过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进行传教。互联网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来进行信息交换,信息交换具有一定的时域性、信息交换具有互动性,信息交换的使用成本较低,信息交换更是趋向于个性化发展,使用的人数众多。宗教人士利用这种共有的便利条件将与之有关的传教信息进行整合,信息储存能量大且时效性强且有多种存在形式,诸如图片、文件、音频、影像等等。

(二)高校潜存的宗教渗透危害巨大。近年来,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部分地区进行非法渗透,这些不法分子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邪教活动。他们不仅大肆进行反动宣传,还传送反动影像制品和纸质媒介,组织经文班等等,一系列的阴谋活动不断地蒙蔽和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在其中懵懵懂懂防范意识较为薄弱的大学生群体便是主要的受害对象。这些非法的言论以及活动在不断地侵蚀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不断瓦解我们日渐稳固的社会秩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极大危害。

三、互联网时代高等院校抵制和应对宗教渗透的策略

(一)如果想要让在校大学生从根本上有力的拒绝非法的宗教活动,抵制其渗透行为,就因该更加全面的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教育,必须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在高校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学校方面应派遣老师积极地引导和教育在校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将党的宗教政策宣传到位。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了解宗教就必须对其做出积极的引导,通过对党相关宗教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看清事实,使宗教的神秘面纱不揭自露。这样以来对于宗教有了更深刻更科学的认识不仅帮助同学们更积极地学习我党有关的政策方针,不断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与真知,将自己投身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复兴我们祖国才是新时代人才的最终追求。

(三)严格规范涉外人员的行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使得我国宗教发展态势日渐复杂,境外组织不断加大对中国的传教力度,对外开放的环境为宗教的传播提供较为便利的条件。所以应该更加注意防范和打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以合法交流为掩护的各类传教和渗透活动,在不涉及隐私的情况下对其工作和生活动向做简单的抽查报告以确定其是否为进行非法宗教渗透的宗教人士。

四、总结

网络宗教渗透的长期性、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高校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工作必将是一场长期、艰巨的任务。对此,我们既不能诚惶诚恐,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要承认宗教渗透的客观存在和做好抵御防范工作的难度,绝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只要全社会尤其是高校各职能部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校,高校反渗透工作必将走上规范化、常态化、法制化轨道。

[1]顾华详.论宗教极端主义的危害性及法治措施[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3)

[2]蔡茂华,吴善添,林佩云.高校防范宗教渗透的制度体系反思与重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0(07)

[3]孙琥瑭,杜丽.列宁宗教思想及其政策实践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宗教学研究.2014(01)

丁敏(1984-),女,河南驻马店人,助教,教育教学,管理学,研究生,黄河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大学生信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