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述评

2016-07-14开治中傅文芳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0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辅导员心理健康

开治中,傅文芳

北海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述评

开治中,傅文芳

北海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

随着高等教育每年扩招,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多,高校的办学要求也不断提高,而这就必然给高校辅导员带来不断增加的工作压力,也会伴随而来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管理模式有不同的学者做了不同的尝试,如萨提亚模式和健身模式。而EAP(员工帮助计划)模式在高校的各类人群中的应用研究与理论探讨也为了将EAP引入到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提供了基础和经验借鉴。作为高校管理者提供的精神层面的福利待遇,这也具有必然性和可行性。现有研究也表明,要发展一套完善的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EAP管理模式还需要更多的学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出更多探讨与研究。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EAP管理模式

北海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学生工作专题研究课题:《我院辅导员心理保健体系的建设与实证研究》立项编号:2015XGZ01。

1.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每年扩招,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多,高校的办学要求也不断提高,而这就必然给高校辅导员带来不断增加的工作压力,也会伴随而来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而EAP(员工帮助计划)模式在高校的各类人群中的应用研究与理论探讨也为了将EAP引入到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提供了基础和经验借鉴。如何结合先进的EAP模式和辅导员管理来形成辅导员心理保健体系,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辅导员的工作效率,成为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管理的新问题和新探索。这种结合能否收到实际成效,也是未来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需要验证的问题。

2.核心概念

辅导员这里特指高校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辅助工作。辅导员制度作为当前一种学生工作管理制度,被国内大学广泛采用。具体来讲,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管理学生生活以及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班级为单位,一个到几个班级会分配一名辅导员。

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简称EAP,是由组织为员工及家人设置的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服务项目。[1]EAP能改善组织的气氛,形成健康的环境,解决员工及其家庭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并帮助组织提供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内容包含组织诊断,对管理者进行建议,对员工及其家庭提供心理咨询,以及开展行为辅导和团体培训。

3.研究现状

3.1辅导员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作为中国高校中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得到更多国内学者的关注。近些年来,我国学者们针对辅导员心理健康进行了很多研究,主要包括该群体心理特质研究、健康状况调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探究、不健康心理分析等方面。[2]但实证研究不多,且研究结果尚不统一。和全国的心理健康水平常摸比较,有高于常摸的,也有不如常摸的。[2]如焦明(2013)的研究就认为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高于全国常摸,从河北省4所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结果看,工作压力主要集中在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方面,而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却不大。[3]而蒋蜀辉(2008)则发现了相反的结果,重庆市305名高校辅导员接受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和自编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量表”调查,不良表现有∶躯体化、强迫、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方面的症状。[4]权小芹(2014)分析影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个人因素、职业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并作了详细阐述。[5]

3.2辅导员心理健康管理

很多研究,在最后都提会出来相应对策和建议,但多是笼统宏观框架的部署,鲜有具体的操作应用实例或者实证研究。如赵美森(2008)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首次从理论层面提出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心理保健机制,包括: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开设专门针对辅导员的心理辅导与活动、组织开展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提高辅导员的心理自助能力。[6]随后,叶海燕(2014)也专门撰文探讨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认为应主要从服务机构、服务内容、服务者、服务方式几个方面来构建。[7]在历年的文献中,只找到以下两篇是真正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式来验证其提出的心理健康管理模式的实际效果。许旭等人(2014)运用萨提亚模式的理论和技术在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方面进行一次探索,对辅导员进行萨提亚模式的系统培训,结果表明萨提亚治疗模式应用于辅导员工作是一种有效的尝试。[8]黄羽在其硕士论文研究(2013)中分别对高校教师生存质量和工作倦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认为EAP符合目前高校的需要,并运用健身干预方法进行试验,对高校教师健身前后差异进行评价。[9]

3.3EAP在高校的实践研究

从美国第一个(20世纪70年代)高校EAP项目开始,到1996年,开展了高校EAP服务的已经在美国覆盖了近一半的高校。在国内,刘波等人(2010)就尝试把现在企业中盛行的员工援助计划引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结合现有成功案例和操作经验,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提供一个可公操作的大学生培养计划和心理援助方案。[10]孙东梅(2008)在某高校的EAP实践得出了EAP对“教职工应对压力的能力有所增强”以及“在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教职工工作绩效和组织绩效、营造和谐组织氛围、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的结论。[11]

唐颖等人(2009)在四川省教育厅课题《运用EAP系统提升大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中发现,近40%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不佳。而通过EAP系统,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够从咨询服务、申诉服务和休闲活动中得到显著影响。通过以上因子来设立EAP体系,能针对性地改善管理策略,增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12]

除了以上实践研究以外,不少学者也在理论上探讨了EAP模式在高校教师[13][14][15][16][17][18]、高校图书馆人员[19][20][21][22][23]、高校后勤[24]和高校行政人员[25]等方面的应用。

3.3EAP与高校辅导员管理结合的研究

相较前面EAP在高校的其他方面的应用,在高校辅导员方面则显得探索得少了很多。在理论方面作过探讨的就只有李艺等人[26](2012)、赵颖等人[27](2013)和陈晓蕾等人[28](2014)。

陈文等人(2013)在基金项目《基于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现状的EAP模式构建》中认为构建EAP模式的高校辅导员的完整的服务体系和心理解压机制,为辅导员提供诊断、咨询、培训与指导等服务,是一项兼具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心理援助计划。[29]

谢钢等人(2013)在2011年度教育部课题《高校辅导员压力管理中的EAP实证研究》通过对213名高校辅导员进行压力反应和压力管理问卷调查发现:辅导员的EAP体验不丰富、EAP意愿较强烈、EAP需求较集中,组织信任与支持较高。但此研究仅仅完成了辅导员对于EAP需求和意愿部分的研究,没有能够实际的开展实施EAP管理模式。[30]

4.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纵观以往的文献,研究整体缺乏系统性,研究工具较为单一;研究方法具有局限性,如所提出的心理健康管理体系缺乏实证研究;只有理论框架缺乏普适性和可推广性等诸多问题。

前人探讨的EAP理论在高校的应用和具体实战经验都为我国以后逐步在辅导员管理中引入EAP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现在在高校辅导员管理中已经有的EAP的部分形态,比如每年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检查、青年教职工之间的联谊活动、面向辅导员开展的心理讲座等,从内容上看,都属于EAP零星的、初级的状态。不能够在深层次解决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和处理压力的根源。所以,作为高校管理者提供的精神层面的福利待遇,这也具有必然性和可行性。

EAP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都渗透着“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等人本管理的理念。[31]因此,笔者认为,构建一个完整的辅导员心理保健体系应该包括两个部分:辅导员管理模式和辅导员心理保健服务。其中,辅导员管理模式体现在:考评激励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学校支持系统。而辅导员心理保健服务则囊括了心理健康教育、个体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培训、其家人与亲人的心理辅导。目前现状是,辅导员很想自己“发力”成长,而学校和社会的组织表现都比较“乏力”。根据前面提到的体系建设,构建辅导员压力管理的学校支持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在心理健康管理模型中提供“助力”。研究者可以在前人已经探索出来的模式中去不断完善和实践现有模式,探索适合当地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管理的模式。

[1]王雁飞.国外员工帮助计划相关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2).

[2]刘燕,陈丽香.我国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24)6∶9-12.

[3]焦明.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12月.

[4]蒋蜀辉.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职业压力源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6月.

[5]权小芹.独立学院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8月第30卷第15期∶121-122.

[6]赵美森.高校辅导员心理和谐的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6月.

[7]叶海燕.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31)3∶77-80.

[8]许旭,范卿瑞,吕世斌.萨提亚模式在高校辅导员沟通中的应用[J].师资建设研究∶260-261.

[9]黄羽.基于EAP模式—健身干预方法对高校教师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4月.

[10]刘波,肖茜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员工援助计划(EAP)的植入研究[J].文教资料,2010(2)∶202-204.

[11]孙冬梅.探索高校教职工EAP模式,积极推行健康管理,努力构建和谐校园[J].北京教工,2008(6)∶22-23.

[12]唐颖,郭亚杰,李璞,张慧琴.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EAP影响因素分析[J].调查与研究,2009(6)∶171-172.

[13]郭学静,陈海玉,张家来.EAP∶保护高校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J].调查与思考.2007年10月∶94-97.

[14]黄旭辉.EAP∶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4月第12卷第2期∶38-41.

[15]王洁.EAP在高校青年教师生涯发展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2014,29(475)∶107-109.

[16]谢家红.EAP在高职教师压力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10(1)∶99-102.

[17]李士明,吴玉桐.运用EAP提升高校教师幸福指数[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30(5)∶159-160.

[18]路红,凌文辁,任杰.引入高校教师压力管理的组织机制∶EAP模式[J].教育探索,2009,12∶127-128.

[19]张黎.员工援助计划(EAP)在高校图书馆员工管理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20]肖玉虹.试论EAP与高校图书馆组织文化的融合[J].医学信息,2008,21(11)∶2018-2020.

[21]杨艾茹.民办高校图书馆的EAP管理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2,6∶32-34.

[22]施雁冰.EAP策略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3,11∶96-97.

[23]李晓惠.EAP在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干预中的应用[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3(181)∶70-73.

[24]赵树魁,吕晓波,王明炬.试论高校后勤EAP的构建[J].世纪桥,2008,12(166)∶80-82.

[25]刘福莉等.基于EAP的高校行政人员能力培养体系构建[J].科技信息,2010,19∶519-520.

[26]李艺,张宁,孙鑫.高校EAP工作模式下朋辈辅导员的积极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65-66.

[27]赵颖,刘娜.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应对∶以EAP为视角[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659-661.

[28]陈晓蕾,陈永华,李淼.EAP—促进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新机制[J].学理论,2014∶278-279.

[29]陈文,刘莹玉,蒲清平,杨忠习.基于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现状的EAP模式构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7-81.

[30]谢钢,张曼曼.高校辅导员压力管理中的EAP实证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37∶99-101.

[31]孙东梅.国内外员工帮助计划(EAP)的研究综述[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25)3∶55-59.

开治中,北海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