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抗生素滥用的科学举措分析
2016-07-14张琴
张琴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中川镇卫生院
遏制抗生素滥用的科学举措分析
张琴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中川镇卫生院
抗生素在现代临床医学的治疗之中,是抵御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利器,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抗生素涌现出诸多品种,在抗菌谱日益扩展的条件下,细菌感染性疾病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然而,在抗生素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临床治疗的不合理应用以及非临床上的滥用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为了提升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需要遏制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减少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抗生素;使用;合理;抗药性
自从青霉素被人类发现以来,医学用于抗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获得了极大的进展,有效地治疗和控制了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蔓延。然而,由于广谱抗生素存在滥用和临床上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忽视了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因素对药效学的影响,导致人体内部的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引发临床抗菌治疗失败。为此,需要对抗生素滥用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遏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用药举措,减少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提升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一、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分析
1、对于人体内部器官的损害
药物尽管可以治疗人体的疾病,然而,药物普遍都有一定的毒性,抗生素在杀灭病原菌的治疗过程中,也会对人体的内部器官产生一定的损害,它需要经由人体的口腔进入胃肠道,并由血液输送到各个细胞之中,抵达病灶部位时才会产生杀菌作用,而其他的组织同样也要经受药物的“考验”,其代谢的产物要经由人体的肝肾器官排出体外,会对肝肾器官造成一定的损害,尤其是有慢性肝炎或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当避免使用在肝内代谢的抗生素,如:氯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等,另外,还有一些抗生素对于人体会引发变态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发热、造血功能抑制等,更为严重的还会导致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病变。
2、导致大量耐药性病菌的产生
由于存在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不合理使用以及非临床的滥用现象,导致细菌与药物多次、反复接触之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会下降,在一些普遍细菌被杀灭的同时,也使一些致病菌存留下来,并在抗生素的长期不合理的刺激之下,使这些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了临床医学中较为棘手的耐药菌株。
3、导致菌群失调,延误临床治疗
所谓菌群失调,是指人体中的正常菌群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会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临床症状,这是由于长期滥用抗生素的病患者的体内中,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被大量杀灭,而一些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细菌却大量繁殖,如:金葡菌、白色念珠菌等,导致患者出现二重感染,并出现临床症状如:假膜性肠炎、白色念珠菌性肺炎等,难于诊断,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二、遏制抗生素滥用的科学措施
1、首先要科学地诊断出感染菌,合理地选用药物
在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对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标本培养,检验人员在对病患者的标本进行检验之后,明确患者的感染菌种类和性质,再使用合理、相对应的抗生素,这是由于细菌感染和疾病之间的关联存在不确定性,需要采用标本检验的方式,加以仔细的甄别,例如:真菌性肺炎选用普通的抗生素治疗无效,而应当选用抗真菌类药物;衣原体、支原体肺炎不能选用抗生素,这主要是由于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产生治疗作用,而衣原体和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而,采用抗生素无效。革兰阴性菌引发的肺炎也不能使用青霉素G、大环内脂类、万古霉素等抗生素。
2、要以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选取合理的抗生素
不同的抗生素有其不同的抗菌谱和药学特性,因而,在使用药物时要突出其特性,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例如: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对于革兰阴性菌而言,具有独特的抗菌活性,因而,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在临床药物选择的过程中,应当依照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给药,对于药物选择与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不符的,要进行解释说明。
3、根据病患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一些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等,要谨慎用药,要根据不同的病患者的身体状况,选取适宜的用药方案,如:新生儿的抗生素用量要按照日龄进行调整;孕妇不能选用药物在乳汁中分泌浓度高的药物品种,如:磺胺类药物、氯霉素、氨基糖苷类药等。对于肾功能不全的病患可以选择经由肝胆系统排泄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内酰胺类等。
4、注重用药的科学性
在进行临床用药的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抗生素的适应证、给药途径等,要根据病患细菌感染程序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给药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等,如:对于儿童的给药途径,通常采用静脉滴注法。同时,在给药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则应当立即停止给药。
三、结束语
总之,要禁止滥用抗生素,要注重临床治疗和非临床过程中的抗生素正确合理的使用,要让病患者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避免对人体内部器官造成较大的损害,要提倡科学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维护人类的生存权利。
[1]万蕾.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危害及解决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6(06)
[2]冯东阳.抗生素未来应用前景的调研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