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有效教学
2016-07-14王丽
王丽
【内容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评讲阅读理解时,教师应该多下工夫,重视方法的指导。同时,作为课本的辅助,课外阅读材料应该得到充分的利用。【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理解 课外阅读材料
阅读理解是英语试卷中的常见题型,高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也要反复训练,练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看不懂文章,有的说看懂文章,但是题目不会做。另一方面,教师评讲也是困难重重,如何入手、采用何种方法、讲解到什么程度等等都需要教师反复思考。但是讲解结束之后,学生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课后如何复习,这些方面在学生个体之间相差很大。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几个日常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思索并提出建议,以期引起同行关注。
一、阅读理解评讲要重视学法指导
平时的一些练习中,有些文章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吃力,这些时候即便是就题论题,只要能把题目讲解清楚、让学生理解,教学任务也就算是很圆满了。可是大部分情况下,教师在评讲阅读时,应该在其中渗透方法的指导。虽然说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在具体语篇和题型方面,也涉及到具体的阅读技巧。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知识莫过于方法技能,教师简单的几句方法点拨,既加大了学生思维量,也提高了练习评讲的价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多让学生自主评讲,学生可以换位思考,总结以往教师的指导,有意识地把方法应用到实际中。
第一,向学生强化体裁意识。指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的特点掌握文章的理解方法,并选择有效信息。评讲时可以把相同体裁的文章归类,帮助学生发现一般的规律性的东西。例如:记叙文要以5Ws和1H问题为线索来理解;议论文是阐明作者的立场观点,因此,阅读时要通过查找主题句来把握文章的论点和论据;阅读说明文时要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要注意本章所用的方法(定义法、解释法、比较法、数字法、图表法、举例法、引用法等)。再比如新闻类的文章关注首段;广告类的文章要扫读全篇;有小标题的要重视文章框架等。第二,重视长难句的分析。文章中的长难句往往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而这也往往是题目设置的重点。很多同学没有好的做题习惯,题目做完了,试卷上干干净净,没有阅读、思考的痕迹。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文章中作记号的习惯,阅读过程中,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划出来,仔细分析,没有能力解决的,向老师请教。教师评讲时,长难句也应该作为讲解的重点。和学生一起分析句型结构、单词的活用、从句的种类等等。比如这样一个长句:The 第二,重视长难句的分析。文章中的长难句往往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而这也往往是题目设置的重点。很多同学没有好的做题习惯,题目做完了,试卷上干干净净,没有阅读、思考的痕迹。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文章中作记号的习惯,阅读过程中,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划出来,仔细分析,没有能力解决的,向老师请教。教师评讲时,长难句也应该作为讲解的重点。和学生一起分析句型结构、单词的活用、从句的种类等等。比如这样一个长句: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ways that people use and live in their homes have been largely ignored by existing efforts to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which instead focus on architectural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该句涉及的题目是猜测划线部分词义,其实结构不难理解,难的是学生们对于existing efforts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更深层次的含义,学生就会明白是people's efforts,这样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让学生参与评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解决练习中的难题,指定一名或几名同学提前准备,代替教师在课堂上给其他同学答疑解惑。学生有了机会,以他们自己的视角来解决问题,往往会给课堂带来意外的惊喜。课堂上也可以让同学们组成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解决自己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们主动思考,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系统地、经常地坚持下去。并且在平时的练习中,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运用所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二、阅读评讲应该突出重难点
心理学家发现,一般情况下,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然后保持一段时间的稳定状态,随后注意力开始分散。要提高评讲的效率,教师不能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否则既浪费了时间,学生也不能真正从中获益。另外,教师要重点评讲的必然是学生没有掌握的,根据学生的注意力分配规律,把一节课变的“头重脚轻”,有时也是很有必要的。
为了突出重难点,教师要认真备课。布置作业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最近学过什么语言知识,最近课堂上学习的话题背景知识,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辨别、删选。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文章,放弃一眼就能找出答案或者教师本人也无法解释清楚的文章。课前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得出相关的数据,整理出学生错误的类型和性质,并分析其原因,以此来制定相关阅读文章的教学方法,确定课堂讲评的重点和难点。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篇文章要分析体裁特点,那篇文章要分析长难句,进入课堂前教师要做到心里有数,不能以为仅仅到文章中去找到答案就算完成了备课。
备课时可以打破文章的界限,按照题型进行归类,如考查主旨大意的题可以一起评讲,让学生关注文章的首尾段落以及每段的首句,和学生一起分析正确选项特点以及干扰选项设置的陷阱。或者按照文章体裁归类也是个很好的选择,引导学生体会同一体裁文章的写作特点、语言特点,学会根据这些特点进行阅读和有效信息的选择。
三、课外阅读文本要加以利用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除教材以外,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哪里来?其实,在做阅读理解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文章,难度适中、语言优美。这样的文章在课堂评讲完之后就完成了它的使命,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其中的一些,作为学生精读、泛读的文本。
第一,利用课外阅读材料增加英语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挑选与课文配套的阅读材料时,教师要更多选择新颖而具有时代感的文章,以巩固课堂阅读效果。例如模块7第2单元project部分的话题是中医的针灸,我在选择学生的课外阅读时,注意到了一篇比较新的文章,介绍一款智能手机的APP,人们可以利用手机拍摄自己的舌头,然后根据颜色等症状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因为是学生了解而又有兴趣的话题,虽然是科技类文章,学生阅读时的枯燥感却少了很多。第二,利用课外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阅读材料中的好词好句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学生仅仅通过课本中的语言知识是无法应付考试的,更多的应用和知识补充应该来源于课外阅读。文章中的固定短语、常见生单词、熟词生义、生词熟义等都应该让学生了解掌握。必要时,一些段落可以让学生朗读甚至背诵。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情感通过语言、眼神、肢体动作等途径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一定的感染作用和激励作用。当形成了师生情意交融的氛围,课堂上任何心理疲惫和厌倦情绪都将被冲淡,教与学便成了一种享受。因此,我认为教学观念的转变首先从教态入手,一些老师为树立威信,往往从走进教室起就表情严肃,步履沉重,课堂上语言表述千篇一律,没有激情,试问学生如何能打起精神,如何能对学习感兴趣呢?相反,老师亲切的目光,恰当的微笑,饱满的精神,可使课堂气氛轻松,学生在老师的情感熏陶下,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佐以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语言,那么学生不但会兴趣盎然地听课,而且还会觉得四十五分钟时间太短。例如:我在讲“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给学生归纳的实验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离、熄”七个步骤,为使学生更好地记忆,我给学生把这七步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调色彩来表述,学生听后开怀大笑,印象深刻,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只有把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彼此促进,和谐发展,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高的兴趣。
二、关爱学生,增进情感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积极学习化学的过程就是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协调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注意培养学生情感的稳定性。例如:我发现班级张某的化学学习成绩出现下滑趋势,于是我课间找他谈话,问最近有什么事情使他分心,成绩明显下降。该生表情茫然,不愿对我吐露心事,于是我暂时放下,密切关注他的动向。有一次,无意中发现他和一名女生走的比较近,关系看起来比较亲密。我想可能是他青春期情窦初开,导致学习分心,成绩下滑。于是我再一次找他谈话,以一个朋友的角色跟他分析早恋的利弊,并和他说我没有告诉班主任或叫家长来学校。我用很真诚的语气和他聊,他慢慢地放下心中的芥蒂,把内心的想法和我做了交流,我也顺势将他的思想重心引向学习上来,从那以后,我觉得我俩的关系更近了,课间我俩会相互开开玩笑,遇到什么事情他会主动来和我交流,更重要的是上化学课比以前更积极了,我觉得这感觉挺好,没必要跟个老夫子似的和学生保持距离,我相信老师和学生的心近了,学生对你的课才会更有兴趣。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情、寓学于情的目的。
三、情理兼顾,内化情感
《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积极的情感,如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加强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兴趣,锻炼学习意志,培养合作精神。
例如:在讲授“酸碱指示剂”时,我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先讲述酸碱指示剂发现的故事,抛出“是否想自制指示剂”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萌发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想法,进而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查阅资料并探讨制作指示剂的材料,最后学生通过用紫甘蓝和牵牛花汁液来制作指示剂,并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进行实验来验证他们的想法,然后再与书本知识作对比,使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指示剂的作用,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在内心也获得一份成就感。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就知识讲知识,这样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往往教学效果也是适得其反,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去思考、去争论、去阐明自己的观点,做课堂的小主人。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要他学”变为“他要学”,只有内心真正的想学习,才是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
化学既是一门好学、有用、有趣的学科,又是一门与人类发展、人的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它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时时关注生活,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逐步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制品的意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刻理解生活中的化学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
比如:讲到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时,可以给他们介绍合理搭配每日食谱,做到健康饮食,健康生活;了解食品中的各种添加剂,如加碘盐、铁强化酱油……都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添加剂,消除学生“化学添加剂都有害”的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