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杂剧《西厢记》作者研究概述
2016-07-14常晓晔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4
⊙常晓晔[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临汾 041004]
近三十年杂剧《西厢记》作者研究概述
⊙常晓晔[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临汾041004]
杂剧《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贾仲明对其有很高的评价,认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关于杂剧《西厢记》的作者问题迄今为止未有定论,根据现有资料及学者观点,可将《西厢记》的作者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归为四类,即王实甫作、关作王续、关汉卿作、王作关续。
西厢记作者关汉卿王实甫
杂剧《西厢记》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共五本二十一折,是我国古典戏剧史上的一部经典名著,其故事内容家喻户晓。由于《西厢记》原本和元代其他版本都已失传,在历经明清两代大量文人学者的传抄、修改、校注等后,对于原书的作者产生了分歧。时至当代,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王实甫是《西厢记》的作者,关于《西厢记》的作者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但是还有许多疑问,比如数人对唱的情况在前四本中并未出现,在第五本中却出现了,而且这一情况与元杂剧的体例不符;再比如前四本和第五本的艺术风格也不相同。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可以将这一问题的观点概括为四类:王实甫作、关作王续、关汉卿作、王作关续。
一、王实甫作
这一观点出现的时间最早,主要依据是钟嗣成的《录鬼簿》(1330)和朱权的《太和正音谱》等文献记载。在《录鬼簿》中钟嗣成将《西厢记》划归到王实甫的名下,这一史料记载成为支撑王作观点的主要依据。早期支持这一观点的学术大家有王季思、赵景深、张人和等先生。王季思先生《〈西厢记〉作者考》等一系列文章,及赵景深先生的《〈西厢记〉作者问题辨正》一文都认为《西厢记》五本全出自王实甫之手。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张庚、郭汉城在《中国戏曲通史》关于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写道:“迄今所掌握的最早《西厢记》刊本,是明弘治十一年(1498)北京岳家书坊重刊印行的。这个本子,没有标注作者姓名,但在书中所附的杂录里,却用了两支【满庭芳】曲子,分别嘲咏了戏的作者王实甫和关汉卿。明崇祯十二年(1639)的张深之校本,则径称此剧为王实甫编,关汉卿续。据此,一般认为,此剧系王实甫所作;也有人认为,其第五本,乃是关汉卿所续。”此书虽然对作者存在疑义,但还是将《西厢记》划归到王实甫名下。
金圣叹曾认为第五本是“狗尾续貂”,有学者也认为第五本有一折中数人对唱的情况,这与元杂剧的体例不符,且这一现象在前四本中没有出现,并认为前四本和第五本的关系甚至出现的年代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面对这一问题,在张人和1996年发表的《近百年〈西厢记〉研究》一文中得到了解决,文章首先重新确认了王实甫是《西厢记》的作者,针对《西厢记》的作者问题,他引用了赵景琛和王季思先生的观点,认为《录鬼簿》是最早记录《西厢记》作者的史料,可信度高。其次认为《西厢记》写景言情的艺术风格与王实甫的写作手法更接近。最后把关于第五本的论争,归因于元杂剧草草收尾的通病,所以进一步说明了《西厢记》是一部结构完整的剧作,不存在续书的问题。
胡绪伟在《〈西厢记〉“王作关续说”辨伪》一文中提出王作关续不可信。作者倾向于王作,并认为关作、关作王续这两种观点随着时间的演变,已经退出了历史长河,可以不论述。文章对以蒋星煜先生为代表的王作关续观点进行了否定,作者首先认为明代《西厢记》的“古本”“元本”并不是真正的古本。其次认为徐士范刊本、凌初的本子都存心托古,没有事实依据。最后,作者认为王作关续说是历史的产物,没有事实依据。
二、关作王续
这一观点是继王作后出现最早的另一观点,它最早可追溯到明成化(1465—1487)鲁氏刻本《西厢》,其中记录到关汉卿编作《西厢》、“王家增修”《西厢》。持这一观点的专家、学者多采用作品内证和资料外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论证。徐子方是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西厢记》的作者应该是关作王续,徐先生通过分析关汉卿现存的其他作品,认为《西厢记》与关汉卿的关系更为密切,在结合其他史料,推断出关汉卿在《西厢记》草创未就之际而辞世,王实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工修饰,使之形成完整的《西厢记》,所以他认为王作关续更有说服力。徐先生的《从关汉卿现存作品看〈西厢记〉作者问题》一文从作品本身出发分析认为关作王续更可信。首先认为现存关汉卿作品如《排衣梦》《大德歌》等多处提及《西厢记》的作品和本事,表明关汉卿对《西厢记》这一题材的喜好和偏爱。其次,通过比较《西厢记》和关汉卿的《拜月亭》《裴度还带》《玉镜台》等作品,发现在情节安排、言语和修辞手法的应用上,杂剧《西厢记》和关汉卿的其他作品有许多相似之处,关系非常密切。最后,通过分析王实甫现存作品和《西厢记》的联系,得出结论认为关汉卿和杂剧《西厢记》之间的联系要比王实甫紧密得多。另一篇《〈西厢记〉“王作关续”说辨析》一文从文献资料的角度,分析认为徐士范《重刻西厢记》、王世贞《艺苑卮言》和顾玄纬《增编会真记序》等中提出的王作关续说无充分可靠的直接史料依据,并且出现的时间较晚,属于后人以讹传讹,故不可信。作者在结尾处否定“王作关续”说的同时,提出“关作王修”说更可信。
孔繁信《杂剧〈西厢记〉作者新探》认为今本《西厢》是关作王修。首先通过引用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考》和张羽《关氏春秋》两则史料,佐证《西厢记》原作者为关汉卿。其次,通过引用关汉卿的《大德歌》和《崔张十六事》,说明关汉卿与《西厢记》的关系更为密切。再次,孔繁信认为今本《西厢记》是关作王修,并肯定了王实甫对《西厢记》的修改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后,分析认为王作关续纯属以讹传讹,没有信服力。
三、关汉卿作
这一观点最早始于明代都穆(1458—1525)《南濠诗话》,其中记载到俗传关汉卿作,王实甫足之。这一观点除了有直接的史料可以证明外,还有许多其他间接资料可以佐证,比如明代张羽《古本董解元〈西厢记〉序》、刘丽华《口传古本西厢记·题辞》都提到《西厢记》的作者是关汉卿。
吴金夫《〈西厢记〉应为关汉卿所作》首先反驳王作观点的不可信,认为《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也有不严谨之处,并举很多例子论证其只可参考,不可全信。其次,从关汉卿的小令、散曲、杂剧,明人的一些记载和《西厢记》的语言风格等,推断出关汉卿也写过《西厢记》。最后,通过举例说明元代不同作家会写同一题材,只是时间先后的问题。
董如龙《〈西厢记〉作者关、王二说辨析》通过大量引用元明两代史料分析认为关作更可信。首先反驳王作观点,认为《录鬼簿》也有疏漏之处,不可全信。其次,引用《中原音韵》等史料,证明明代存在大量关本。最后,通过对比关汉卿的小令《崔张十六事》和弘治岳刻本《西厢记》,发现相同的曲词有二十多处,所以认为《西厢记》的作者是关汉卿。
陈绍华《关汉卿也创作过一本〈西厢记〉》一文为解决争议,另辟蹊径,提出关汉卿和王实甫都做过一本《西厢记》。在学术界公认王实甫《西厢记》的基础之上,通过引用史料分析证明关汉卿也做过一本《西厢记》,并认为王作关续有其合理性,从而能够解释第五本和前四本艺术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四、王作关续
这一观点出现的最晚,源于王世贞《艺苑卮言》,其中记载:“《西厢》久传为关汉卿撰,迩来乃有以为王实夫者,谓‘至邮亭梦而止’,又云‘至碧云天,黄花地’而止,此后乃汉卿所补也。”除此之外,徐士范《重刻西厢记》、王世贞《艺苑卮言》和顾玄纬《增编会真记序》中都有提及这一观点,认为西厢记是王实甫作关汉卿续写。近代王国维、吴梅、鲁迅等都赞同此说,可见这一学说影响之大。蒋星煜先生是研究《西厢记》的权威学者,他通过整理研究现存各刊本《西厢记》的序、跋、作者姓名题属等,推断认为《西厢记》的作者是王作关续。赵山林《独辟蹊径,致远钩深——评蒋星煜先生的〈西厢记〉研究》中提到蒋先生关于作者问题的观点,即从明刊本来研究考证,并且主要看作者姓名的题署,而其他论著、方志、笔记只能作为参考。赵山林认为蒋先生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非常谨慎、客观。
蔡运长《〈西厢记〉第五本不是王实甫之作》一文从作品的艺术风格角度出发,验证“王作关续”更有道理。文章对比了前四本和第五本的不同之处,认为前四本的语言较为文雅,文辞精美、诗化程度高,借景抒情,属于文采派。而第五本的语言较俗,文采平淡、诗化程度低,直抒胸臆,属于本色派。最后通过对比王实甫的其他作品及艺术风格,认为《西厢记》前四本和第五本反映的不完整的艺术风格,是因为这部作品出自不同的作家之手。
关于《西厢记》作者问题的研究一直时断时续,近十年在这一领域没有取得任何新的成果,研究已经趋于平淡,多是总结性的研究。面对这一复杂问题,在没有发现任何新的证据前,很多学者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目前把《西厢记》划归到王实甫名下,虽然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但是面对其他学者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时,王作这一观点的学者们并没有直接有力的证据来否认其他观点的悖谬性。所以,笔者认为《西厢记》作者问题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尚待努力。
[1]谭帆,陆炜.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
[3](元)王实甫.西厢记[M].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
[4]张庚,郭汉成.中国戏曲通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
作者:常晓晔,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辑:水涓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