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琦瑶的老上海风情
——解读王安忆《长恨歌》的又一视角

2016-07-14毛恬雅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杭州311121

名作欣赏 2016年24期
关键词:王琦瑶长恨歌王安忆

⊙毛恬雅[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杭州 311121]

王琦瑶的老上海风情
——解读王安忆《长恨歌》的又一视角

⊙毛恬雅[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杭州311121]

《长恨歌》的创作无疑是源于王安忆日积月累对上海的体味,这一连串发生在旧新上海的故事,密密麻麻地折射出王安忆对上海人与文化的热切关注。浓烈的老上海文化是王琦瑶美的原因,小女儿的情态赋予她更细致的内涵,她本能地追求美与风光,包括其对爱情的态度,那炽热的爱,每一段都犹如飞蛾扑火,此恨绵绵无绝期。

王安忆长恨歌王琦瑶老上海爱情风情

《长恨歌》的出世无疑是源于王安忆日积月累对上海的体味,这一连串发生在旧新上海的故事,密密麻麻地折射出王安忆对上海人与文化的热切关注,其开头四节《弄堂》《流言》《闺阁》和《鸽子》长达二十多页对上海的肖像描写,就是真实存在的文化因子。浓烈的旧上海文化是王琦瑶美的原因,她本能地追求美与风光,包括其对爱情的态度,那炽热的爱,每一段都犹如飞蛾扑火,此恨绵绵无绝期。当这座城不断进步着,而王琦瑶却仍然是旧时代的延展,小说结尾长脚对王琦瑶丑陋的那段描述,正是因为长脚是来自于雄性世界的男人,有着对男权和金钱的极大欲望,因此无法发现王琦瑶那来自旧时代的美与韵味。笔者暂时撇开王琦瑶的美,来探索王琦瑶那炽热的爱情。在爱情的洗礼下,窥探王琦瑶的一生得失,以及王安忆在其身上投注的老上海风情。

一、所得爱情之精髓

首先什么是“得”呢?在王琦瑶的角度看来,有那么多的男人爱过她,如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逊、老克腊;还有那么多男人心甘情愿照顾过她帮过她;更别提倾心于她的男人了,是数不胜数的,如阿二等人。那么王琦瑶是否富足了呢?在长相平庸的女性看来,王琦瑶确实该知足了,她的异性缘无非就是美貌给她带来的丰厚资产,她有权挥霍。

但是她有权挥霍吗?事实上,她并没有像之后出场的张永红那样爱一个抛一个,王琦瑶对爱情是忠心的。她何尝不渴望拥有那两全其美的爱情呢?大众视野下的既有爱情的实质又有婚姻的保障,对此她是有所期待的。其实伊始,程先生是可以为她实现如此简单的愿望的,可年轻的女人尤其是貌美出众的女人总是心有不甘,无限期待遇到更好的他,宁愿冒了风险去践行人生的幸福。最终,谁能料到就是那被王琦瑶视作最后的人生依靠的金条成了她被死神召唤的引子。

唏嘘之余,我们还能为她感到欣慰的是她确实有所“得”,她的“得”就在于爱的过程,每一段感情都是刻骨铭心、用情至深、忠心不二。彼此的深爱就是那华丽的嫁衣裳,彼此的怀抱就是那实至名归的“家”,何苦追求那徒有虚名的正房夫人的名义呢?不然你看,平安里的女人们都是羡慕她的,这就是有力的证据。

二、所失爱情之完整

既然不必在乎那浪得虚名的正房夫人的名义,那么王琦瑶“失”在哪里?纵观其一生,都是与男人纠缠在一起的,这些男人的陆续出现,对王琦瑶来说只不过是生命中的过客而已,无可厚非,王琦瑶那几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是破碎不完整的,所以她就失在无法拥有完整的一份细水长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

然而她平庸的女儿薇薇虽然得到了,却给人一种不免廉价的意味。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每一段经验都是一笔财富,那么王琦瑶确实比她女儿要富有,但是自古以来谁不崇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呢?梁祝,双双化蝶的情义;罗密欧与朱丽叶,殉情的节奏;纳兰词也唱到“一生一代一双人”,这就是传统的从一而终的完整而浪漫的爱情,“一根红线牵到底”这样的信念,令人感动……而小说里的王琦瑶想得而得不到,那么多爱她的男人里没有一个可以给她这样的完整,这或许也是时代的原因吧,历史的断裂、时代的更替,就这样残忍地映射在王琦瑶的每一段感情中;而薇薇的时代则不同了,崭新开放的新时代赐予了薇薇完整的幸福。这对来说王琦瑶来说也不失为是一种弥补。

如果让我改写王琦瑶的人生,我想从王琦瑶和李主任剪彩完毕那里进行转折。那时的王琦瑶,她的美已经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和大老板、领导们一起剪彩,也足以体现她人生的不平凡,剩下的只需要和程先生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或许,两个人的爱情转为婚姻之后会逐渐流于平淡琐碎,但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呢!人生不需要时时处于高潮与巅峰,可贵的是那类似于直线的平淡和温馨。如果我们足够幸运,那么遇到一个人,就学会珍惜,最初可能不是理想的那个人,可只要有着那份执着和爱,互相改善,那个人也就会是对的人,伴你一生细数良辰美景!

三、得失间的上海风情

20世纪初,老上海平安里款款走出一位上海小姐,而王琦瑶就是其中既普通又典型的代表。有评论家说“王安忆把上海这座城市化为女人的心灵的同时,拆解了女人的历史,构筑了女人的现代,为当代女性城市文本组建了一个界碑”,笔者要附议之。王安忆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典型的上海小姐,代表着无数个不知名的上海小姐,她们出生于老上海的每条平安里,每个门洞里。她们读书、绣花、同姊妹私语,和父母怄气。平凡的一生,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谁曾为她们的所得而欢欣,谁又愿为她们的所失而悲伤?她们穿梭于历史,是历史的牺牲品,因而历史就浓缩于她们的风情之中。

小女儿情态,便是她们最基础的风情,这情态的名字就叫王琦瑶,既美丽又脆弱,既哀怨又坚韧。王琦瑶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最后也死在上海,小女儿的情态始终相依相随。又怨又哀又传奇的一生,全被“小女儿”收了去。不仅仅只是顽强坚韧的王琦瑶,就连蒋莉莉、严师母、薇薇和张永红这些女性也有着小女儿情态,她们在和生活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王琦瑶也好,张永红也好,其实她们都是上海这座城市特定背景下女人们命运的写照和缩影,上海的女性心里都是有股子硬劲的,她们的硬不是表现在“攻”上,而是在“守”。有这样的上海才有这样的王琦瑶,作者试图在这样一个叫王琦瑶的人或是这样一群王琦瑶的身上去寻找一种特属于上海的风情。

王琦瑶执着地守着上海这座城,其间有过“逃离”,最终还是情不自禁地回归。在上海,她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繁华与风光,也经历了人生的无奈和苍凉。四十年过去,这座城市发生了太多的变化,电车的铃声也不复存在,连路名都换成新的了。她体察着这座城市的人事变迁,感受着变迁中的痛苦和挣扎。王安忆选取了王琦瑶这个女性形象作为上海的代言人,这个女人和这座城的恩怨情愁,以及围绕着这个城市展开的一群平凡人的喜怒哀乐便陆续上演了。在王安忆看来,女人与城市之间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城市为女人提供了施展自己的空间。王琦瑶是属于上海的女性,不管是当年那个走红的“上海小姐”,还是四十年后穿着老式旗袍、过着普通日子的平凡女子。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上海在变,而王琦瑶对上海的热衷、赞美与归属感却从未改变。王琦瑶是旧的,她又是新的,在城市变迁的表象下面,王琦瑶用尽一生去坚守老上海风情。这种风情是家常的,是一切繁华的底色,上海因此才成为上海,这才是一个城市的底蕴和根基。

王安忆选取《长恨歌》为题,笔者不免联想到白居易的著名长诗《长恨歌》。如果说白居易对史诗精神的追求尚且停留在“历史人物或传奇人物”这一层面上,王安忆则立志于开拓一个女人小视角里的广阔世界,王安忆曾说:“女人比男人更善于体验自己的心情感受,也更重视自己的心情感受,所以她们个人的意识要比男人们更强……她们天生地从自我出发,去观望人生与世界。”她们不再是千古传奇人物,不再是男权的附属品,爱情与生老病死都只是一个小女儿的生命过程,涓涓细流,风情万种。

[1]丁晓莹.《长恨歌》历史叙事中的个体意识[J].文化学刊,2016(1):76-78.

[2]周琳琳.王安忆《长恨歌》中的上海文化与大众形象分析[J].名作欣赏,2015(36):34-35.

[3]崔志远.寻找上海——解读王安忆的《长恨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89-99.

[4]张中宇.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倾向与文化意义[J].文学评论,2004(4):89-96.

[5]周新民,王安忆.好的故事本身就是好的形式——王安忆访谈录[J].小说评论,2003(3):33-40.

作者:毛恬雅,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王琦瑶长恨歌王安忆
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长恨歌——笔画设计
此恨绵绵无绝期
沪上淑媛
长恨歌
王安忆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金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兰峪水,长恨歌
忧伤并美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