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思考

2016-07-13诸良忠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三味书屋含蓄百草园

诸良忠

【摘 要】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主题发展,或是历史变迁的思考,或是对这篇散文的主题加以讨论,目的只是希望对作者的本真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切实的反映。

【关键词】百草园;三味书屋;含蓄;快乐;健康;批判现实主义;封建教育制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秋天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一篇回忆儿时的散文。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是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对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一次极大的冲击。但是,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也对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加紧围攻,对革命力量加以迫害,社会斗争极为尖锐的档口。按鲁迅先生自己所说,就是:“为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而已。当时的鲁迅先生自感百无聊赖,想借儿时的“小花”,排遣寂寞,并把此类回忆儿时生活的散文,归为“朝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曲回忆少年时代生活的欢歌,文中充满儿时清新和甜美的回忆。在文中不乏闪烁着儿童的天真与淳朴。这样一篇回忆儿时的散文,在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有着无数的解读。加之,鲁迅先生独特的人格和为人,使这篇回忆性的散文蒙上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从我了解的情况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发展,大致可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1)建国以后,从1956年的初级中学《文学》读本开始,直到1966年文革前,可以算是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文学强调的是革命的现实主义,注重政治教育的功能。所以,鲁迅先生的“旗手”身份显得尤为明显,对鲁迅先生的写作本意难免曲解。政治倾向性远远大于鲁迅先生写作的真实性。故此,当时的教学参考中,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概括为:“作者通过童年的回忆,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的束缚和伤害,肯定儿童身心应该得到正常发展。”在这里,“封建教育”是一个批判的重点,“批判”一词摆在突出的位置,有强调的作用在里面。显然,这是对鲁迅先生的原意的一种自以为是的解读。

(2)1966年5月16日文革开始至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十年的文化浩劫中,一切为了政治,把鲁迅先生推向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风口浪尖,所有的文章也一律冠上了革命的旗帜。就是这样一篇回忆儿时生活的散文也不例外。所以,这个时期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解读,无疑是一篇反帝反封建的佳作。故此,教学参考书中是这样解释的:“百草园是童年鲁迅渴望摆脱封建教育束缚的理想的‘乐园,三味书屋则是封建礼教、封建教育摧残儿童的缩影,是禁锢儿童的牢笼。鲁迅在强烈的对比中批判封建主义的教育。”这个解释看似立意深远,是“封建礼教”,“封建教育”,并且,是“强烈”的“批判”。其实,这样的解读,把作者的本意彻底的扭曲了,而且,误导了后人对该文的理解。

(3)1976年至1985年,中国对文革以来的政策加以拨乱反正,使中国教育从新走上正轨,这时的学校,有了一个较好的教学秩序,对以往的指导思想也从新加以定义。这个时期的中国,也是知识饥渴的时期,是全国人民求知欲大爆发的一个时期。对十年文革加以清算,人们奋发努力,求知若渴,学习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对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更是万分尊崇。所以,笼罩在语文身上的政治因素开始有所转变。从1981年开始的语文教学参考书,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有了新的说法。在张厚感主编的《初级中学〈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是这样提的:“文章通过两种不同生活的对比,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这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封建教育制度”还在批判的范畴内,只是在前面加了“含蓄”二字。在表达上稍有改变而已。这也难怪,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意识,要想在一夜之间就得以完全改变,显然是不合情理的,但终究有了一些改变了。最起码已经嗅到了一丝丝清新的空气。

(4)1985年之后,中国的社会改革步伐加快,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较大的解放。在社会进程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也出现了多元发展的趋势,对现代作家的作品产生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这个时期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理解,出现了多种的解读。其一是:“嘲讽脱离实际的清末私塾教育,暴露封建社会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漠视、束缚、残害。”其二是:“真实地再现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后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生气勃勃的少年生活的缅怀和追求。”其三是:“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其四是:“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其五,文章“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一时期的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的解读算得上是百花齐放了。

纵观以上的各个时期、各种解读,无不具有时代的烙印。我们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论述,可以看到中国人眼中的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毛泽东是这样论述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不但肯定了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而且,进一步颂扬鲁迅先生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这段论述,给鲁迅先生一个明确的定论,是“现代中国的圣人”,这似乎可以确定,鲁迅先生所有文章都带有反帝封建的特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旗手”。其实,鲁迅先生只是“人之子”,是一个饱含人间深情,具有渊博知识的一个著名学者。老舍这位大汉学家也对鲁迅先生给予这样的评价:“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的确具有“匕首”的特质,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无疑是一篇满含深情的回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抒情散文。我认为,在课文的解析中,理应遵循鲁迅先生的创作本意,而不是按照自身的需求加以解读,或是按照社会的需求来冠于某种特殊的含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先生对寿镜吾老先生是这样评价的:“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镜吾老先生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并且,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鲁迅先生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其祖父下狱,少年鲁迅去外婆家——皇甫庄避难,所以中断了学业。1894年夏,重返三味书屋,直到1898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学习才离开,鲁迅先生在这里就读前后有六年的时间。从绍兴旅游景点“三味书屋”旧址的简介中,对寿镜吾老先生是这样介绍的:“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字镜吾,浙江绍兴人,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以授徒为业。他授书极为认真,对学生要求也极为严格。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都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得人格品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这段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所受到的教育,对鲁迅人格成长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先生对寿镜吾先生饱含深情,对自己的启蒙老师非常敬重,念念不忘。其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前后两个部分,无论是“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在字里行间都满含深情地抒发自己对儿时快乐生活的回顾。鲁迅先生没有上学前,在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有园内宽敞的环境,趣味无穷;有长妈的故事,给自己无穷的遐想;还有雪地里捕鸟的乐趣。鲁迅先生到“三味书屋”就读,有东方朔的问题可以探求;有读书的乐趣,所以自己才不知不觉就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⑧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学习。这说明鲁迅先生读书是非常刻苦努力的,并且,乐在其中。文章的字里行间并没有鲁迅先生对“封建教育”的什么批判。在“三味书屋”的六年中,鲁迅先生不但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学会了绘画,这为鲁迅先生以后留学日本,学习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看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鲁迅先生并无批判的用意,只是对自己幼年的一段快乐生活的回忆。从我的角度看,这篇文章的主题,这样理解或许更加贴近作者的本意。文章描述了幼儿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艰苦生活,展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书塾教育给予作者的思想启示,表达了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合理要求。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理解,或许只是我的片面之词而已,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华来主编.初级中学课本《文学》第二册教学参考书.112——117.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84——90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73年出版

[3]张厚感主编.初级中学〈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38页.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1年版。

[4]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5]《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6]《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7]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8]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三味书屋含蓄百草园
含蓄
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游百草园
三味书屋之“三味”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含蓄
寻找百草园
含蓄
靓诺 含蓄中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