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对农村高中信息课的思考与认识
2016-07-13秦小军
秦小军
新课标明确了农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与评价,对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作了大规模调整。此次实施的农村新课程标准改革,整合了国外教育的先进理念、思想,在国内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融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突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传递了人与技术和谐共融的现代理念。为配合信息技术教育新课程的实施,非常有必要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教学中能有效地将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农村中学生学习信息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下就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谈谈本人的思考及一些认识。
一、提高了信息课程的地位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纳入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系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的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科目并列。而原有的课程纲要是单独颁发施行的,只是强调农村“中学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实际上不少农村中学将其作为“副课”排列。这次农村高中信息课程改革提高了它的位置,突出了信息课在农村高中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课程内容有较大的拓展和深化
新的信息课改体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信息技术的新发展。通过与原课程纲要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进行了如下调整:
拓展与深化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等五个模块。新增部分:“人工智能初步”模块。压缩与淘汰部分:原课程纲要中的“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操作系统简介”、“计算机硬件结构与软件系统”等3个“零起点”模块,在新课程标准中不再单独列出,各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内容适当补入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之中。
三、突出信息技术内容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倡导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适当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四、强调“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正确运用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中。
五、课程目标体系发生变化
新思想,新理念,新标准的农村信息课改学习中,不免心里还存有疑惑,有些问题:
1.“非零起点”
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尚未制定,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不免成了“空中楼阁”,这就难免事实上还要从“零起点”去考虑问题。信息技术课和其它课不同,它需要电脑作为工具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城市和农村的学校在这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城市与农村学生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差异很大。城市的学生条件好,接触电脑的时间早,学校大多从小学就开设了这门课程,而农村的学生,由于自身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对信息技术知之甚少,而高一信息技术教材是在继承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编写的,有许多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都不讲了,那么必修模块的教学在现有课时和现实条件下,如何实现因材施教,以学论教?这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挑战。
2.教师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日新月异发展很快的学习课目。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广阔的要求。上好这门课,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比以前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需要教师不断地关注、学习和研究新知识、新问题。更需要授课教师不断自我地学习、自我更新。
3.选修模块
课改加大了选修分量,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了,老师讲课的灵活性大了,新课改在教与学中很容易激发起教学双方的兴趣。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由于教育资源的差别,所能开出的选修课差别甚大。比如信息技术新课标虽然规定了5个选修系列,但是,每个系列的模块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怎样考核?老师按自己所长报出的选修课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选择老师时如果厚此而薄彼,课改大大压缩了必修课的课时,却没有减少旧课程的内容,这就要求信息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对比、分析、研究解决其中的各种问题。
4.评价方式
对于信息技术这一领域,由于一直以来都属于高中的次科,甚至可以说是次次科,学生一直以来都不够重视。现在按新课标的精神,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在这一领域修完四个学分,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学习领域的重视程度。但是,如何给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给予一个客观统一的评价?如果选修课的最终评价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配套或不科学,高中信息技术课改就有可能在农村高中信息教学中变味。
总之,作为一名新课改时期的教师,只有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思想,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主动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一起获得新生,这样才能在农村信息课改下的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