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思考
2016-07-13唐永健
唐永健
摘要:从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看,虽然其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基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其在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克服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区域性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之路,亟待解决。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52-01
1.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所具备的良好基础
1.1 良好的政策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创造了发展环境。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在全面推进教改的过程中,需要在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基础上,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恢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进而在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国家以有效政策的落实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保驾护航",并突出强调要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从基础教育抓起,为人才的全面成长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就具备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1.2 相关理论基础不断发展成熟。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工作关注的焦点,相关理论研究从深度、广度上都实现了发展,相关领域的学者不仅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信息化建设、教学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等方面,同时还是深入到学前儿童音乐、英语等教学领域。在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上,以苏珊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已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上取得了先进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值得借鉴。
1.3 践行教育信息化较早,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下,学前教育事业积极地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于教学中,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学习网站的建立,进而构建了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这就为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一发展过程也说明了学前教育在践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成功的迈开了第一步,相关理论基础不断发展成熟。
2.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2.1 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学前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在对儿童进行入学准备测查后发现,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中概念范畴的平均通过率仅为55.4%。入学认知准备分为基本概念和综合概念两部分,其中基本概念共65题,包括颜色、数字/计数、量、比较、形状等五个基本认知范畴,被视为入学准备评估的主要评价标准。在我们的测查中,农村学前儿童的平均通过率为65.4%(见图1)。入学认知准备中综合概念共220题,包括空间认知、社会认知、物理认知、数量认知、时序概念等五个综合的认知范畴,被视为入学准备评估的主要评价标准。在这个方面,农村学前儿童的平均通过率仅为45.4%。该结果显示,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学前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儿童综合概念的获得更加值得关注。
2.2 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中概念范畴的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在入学认知准备中概念获得方面,基本概念的通过率优于综合概念的通过率,其中数字/计数(89.2%)和量(79.3%)这两项的通过率远远高于其他项目,而时序概念、空间认知、物理认知和颜色的通过率则非常低。这个结果可能说明农村学前教育中儿童学习重点的涉及面窄,教育者较多关注儿童计算能力方面的发展而忽略儿童其他认知范畴的学习。
2.3 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与其学前教育经历密切相关。在分析研究结果时,我们发现贫困地区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在性别、民族上不存在差异,但是与儿童的学前教育经历显著相关。我们将农村学前儿童的学前教育经历分为四种类型:幼儿园三年学前教育经历(简称幼儿园经历)、学前班一年学前教育经历(简称学前班经历)、学前阶段在小学一年级混读经历(简称混读班经历)以及散居在家无学前教育经历(简称无学前教育经历)。研究结果证实,农村学前儿童的学前教育经历对他们的入学认知准备影响显著,其中具有幼儿园三年学习经历的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状况最好,其次为具有学前班一年学习经历的儿童,而以学前班名义就读、实际上在小学一年级混读三年的儿童,他们的入学认知准备与无学前教育经历的儿童没有差异,表现最差。
3.区域性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3.1 合理定位学前教育信息化,进而实现其内涵建設。在教育事业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资源整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并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就需要针对幼儿身心发育特点,从幼儿的认知特点着手,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进而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教育信息化作用。从以上信息化运用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信息化并非教育的核心,而是实施教学的一个环节。在建设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如下三方面内容:第一,家长的充分支撑,能够通过家庭教育为信息化教育环节的落实提供支撑;第二,幼儿园教师的能力素质的支撑以及幼儿园管理质量的支撑;第三,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互动与沟通的支撑。
3.2 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学前教育资源质的提升。在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以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进而才能通过信息化的建设来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而这就要求做到:第一,政府要给予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的重视,在政策上要实现有效的扶植,并要加大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落实教育的公益性与普惠性。第二,要集中行业教师、学者等的力量,实现理论实践的相结合,并不断更新充实资料库资源,确保资源的质与量。第三,要积极的吸收国外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并搭建与国外信息共享平台,以通过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最优化。第四,要建立关于优质资源评价的机制体制,以确保信息化在教育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3.3 加大政策支持,实现西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我国教育政策立足点之一是要实现教育的公平性,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教育质量,因此,这就要求要通过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进而实现教育的均衡性。而这就要求政府要通过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来进一步实现幼儿园间的沟通交流,进而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同时,要针对当前农村以及偏远山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在政策上实现有效的扶持,进而确保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够惠及所有幼儿,这样才能真正地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学前教育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基于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当前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上所存在的问题,要想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就需要在合理定位信息化、实现其内涵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并要加大政策支持,实现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此外,要以政策提升幼师从业门槛,以培训提高幼师能力素质,以确保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够得到有效的践行。
参考文献:
[1] 赵其超.中小学校园网的设计与应用案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
[2] 韩清林.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上)[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8):2-5.
[3] 罗文挺.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J].企业家天地,2010(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