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议
2016-07-13罗凯洁
罗凯洁
[提要]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有效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水平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保障,然而就昌宁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却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内部控制本身的制度缺陷和执行上的缺失无疑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以及如何进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审计。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内部控制审计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14日
一、昌宁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要素,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笔者通过近几年审计发现,昌宁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规范,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中,仍然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重购轻管,导致资产不实、流失等问题发生,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财务人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是会计核算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个别单位建造的楼房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二是会计核算不准确。购入固定资产或改扩建固定资产只按发票买价入账,实际支出的运杂、保险、安装等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人为缩小了固定资产的价值;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待摊投资支出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记入当期支出;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不进行任何账务处理和卡片登记,长期游离于账外,极易造成资产流失;已投入使用但尚未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只使用,不记账,有的甚至一拖数年,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应据实入账的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不进行任何账务处理,造成这些固定资产有账无物。
(二)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性不强、随意性大、配置不够合理、使用效率不够高。鉴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和资产配置的无偿性,部分单位领导喜欢盲目、随意的购置固定资产,资产购置缺乏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资产配置标准,不考虑实际情况,导致有些固定资产大部分功能未能充分利用、或利用几次后闲置、有些甚至购入后便直接被闲置,利用率低下,造成严重浪费。
(三)固定资产处置随意性大,未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为了防止行政事业单位任意处置固定资产,达到能从宏观上调剂资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以及加强对处置收入的管理,相关规定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固定资产时,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处置价值有规定限额,未经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批准不得自行处理,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但由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使用部门的信息沟通上的问题,处置资产不上报、处置收益不上交的现象时常发生,甚至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价值不菲的固定资产早已私下处理了,未办理任何核减手续,导致财务人员无法调整账务,造成账实不符,至于处理后的收益,则形成了单位的“小金库”。
(四)固定资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重行政轻管理的指导思想,内控制度又不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是粗放型的,账、卡、物三方面不是缺一就是少二,很多会计人员只起了记账的功能,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二级明细科目的汇总数,至于具体的实物是什么、由谁具体负责资产的安全等问题大多成了糊涂账。依据相关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入账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责,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也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等有关各方处理问题的基础。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普遍没有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者由非专业人员参与管理,账实不符成了必然。如单位购置或者通过其他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不入账或不及时入账,账外物资游离于管理之外;单位处置固定资产不核减或不及时核减,早已经报废的资产长期挂账,虚增资产的价值。
二、加强昌宁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从增强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入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必须贯彻执行好《会计法》,把处理事与处理人结合起来,使单位主要负责人真正承担起资产管理的责任,这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薄弱的关键所在。
(二)从管理制度入手,建立系统、透明、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处置等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固定资产的入账手续,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完善固定资产的台账,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确保本单位资产安全、效益和完整。
(三)从监督管理入手,大力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主管部门或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对盘盈、盘亏、报废、损毁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并且要依据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
(四)从人员培训入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注重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核算办法,精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准确判断会计事项,恰当进行会计处理;二是努力提高相关人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会计人员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三是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部审计的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有效履行职责,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保护国有财产的完整;四是积极应用电子技术等现代先进管理手段,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动态的信息化管理,及时、准确、全面、动态地反映资产的使用和增减变动情况,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走向信息化、现代化。
三、内部控制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及目标。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
1、加强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环境审计。通过观察了解,进行内部控制测试等检查行政事业单位是否建立科学规范并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人员职责和任务是否形成分工有效相互制衡机制,领导是否重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和管理,单位内部有没有培育健康有效内部控制的理念和营造良好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环境等。
2、加强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关键环节点的审计。(1)对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分工的内部控制审计。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观察其分工是否恰当,以防止固定资产管理分工不当造成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资产损失或者资源浪费;(2)对固定资产管理授权批准的内部控制审计。按照授权控制原则,检查其授权范围和审核批准程序是否明确规范及制度本身是否合理、有效,且是否得到有效执行,防止固定资产未经得到适当审批或超越权限审批等原因在其购建决策环节失误而导致资产损失或者资源浪费;(3)对固定资产预算编制的内部控制审计。检查固定资产预算控制是否合理合规,是否按照预算执行,未列入预算的特殊事项是否履行了特别的审批手续,以防止预算编制不合理或预算执行不力出现失误造成重大损失;(4)对固定资产流程的内部控制审计。检查固定资产采购、验收、资金支付、账簿登记等流程环节是否严密,检查采购环节是否符合规定、原始凭证的充分性、资金支付的合规性、账簿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等,以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固定资产的取得与其他环节脱节,入账滞后引起账实不符,甚至引起舞弊等情况发生;(5)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的内部控制审计。检查该制度的合理性与实际执行情况,查询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是否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以确保资产安全完整,账实、账账相符;(6)对固定资产处置的内部控制审计。检查固定资产处置的报批程序是否合理、是否严格遵循“先报批后处理”的原则、价格是否合理、收入是否入账等,以防止处置固定资产不当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袁健玲.浅谈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与方法[J].科技信息,2010.
[2]朱燕波.内部控制审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
[3]肖成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