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开展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016-07-13施华丽

学周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身心发展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施华丽

(河北省正定县实验学校,河北正定050800)



科学开展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施华丽

(河北省正定县实验学校,河北正定050800)

摘要:研究表明,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探讨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研究在体育教学中科学开展教学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

关键词:体育教学;身心发展;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面对当前中学生受社会复杂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的现实,教师在体育课中,要科学开展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健康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本文从分析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入手,探讨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研究在体育教学中科学开展教学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

一、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追求安逸、贪图享受

现在的中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百般庇护下长大,长时间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非名牌衣服不穿,非知名饮料不喝,非高额消费不玩,由此引发了他们追求安逸、贪图享受的不良心理。

(二)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现在的中学生很多都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他们从小就是家庭成员围绕的对象,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星星不敢换成月亮,使他们逐渐养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其主要表现为唯我独尊,自己的要求一旦无法得到满足就耍性子、发脾气;遇到不顺心的事动不动就离家出走或是逃课;斤斤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不顾他们和集体的利益。

(三)表面孤傲,实则孤独

有的中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中不愿和教师、和同学们沟通、交流,常常是少言寡语,甚至是远离集体,单独活动。中学生这种淡化、疏远的人际关系,使得他们看起来是“孤傲”的、“特立独行”的,然而,他们的内心往往是害怕孤独的,极度渴盼得到集体的温暖。

(四)胆小怯懦、恐惧害怕

胆怯、惧怕是一种普遍的情绪,每个人的心里都会产生。对于中学生来说,成绩优秀的害怕同伴之间的竞争;成绩一般的害怕跟不上教学、追赶不上成绩好的学生;成绩差的害怕教师的看不起和同学们的讽刺。除此之外,有的学生害怕某个学科的学习;有的学生害怕自己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值;有的学生害怕不能如期完成学习目标,等等。惧怕一旦形成习惯,长久下去就会变成性格上的胆怯,最终发展成心理问题。

(五)嫉妒怨恨,憎恶敌视

中学教师常常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的学生也因为长得好、家庭条件优越等原因得到教师的宠爱。这极易引起另外一些学生的不平衡感,从而产生嫉妒心理。如果这种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会引发他们的恐惧,甚至是绝望情绪,进而生发出怨恨、敌意恶劣。

(六)反其道而行之心理

中学生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自我意识极大增强,迫切要求摆脱家长和教师的说教和束缚。有的学生明知家长和教师说得对,就是不反其道而行之,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展示出“自我”,而且他们目空一切,凡事都觉得“我行”“我能”;有的学生则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对教师和家长的要求不屑一顾,按照自己的判断行事。

二、体育锻炼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主要表现在: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集体性和竞争性是体育活动的两个显著特点。学生在进行集体性或竞争性体育锻炼时,能够把自身的素养、习惯、能力等一览无余地显现出来,分析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使他们对自身的认知更加科学、真实,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自我性格的完善。

(二)调节和控制学生的情绪

进行体育活动,能够使中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从而调节和控制其不良心理因素的发展。此外,体育活动还具有形式灵活、多样,方式复杂、多变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能够吸引中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并培养出浓厚的兴趣,在体育活动中,可以培养出乐观、稳重、健康的情感。

(三)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

体育活动的设计具有科学性,对于学生来说,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要求。这需要学生拥有坚毅的品质和上进的决心。因此,设计科学的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品质、吃苦耐劳精神有巨大的作用,能够使学生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运动,特别是竞技运动的精神是友谊、团结和公平。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共同练习、一起比赛,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学生间充满亲切感。无需言语,通过手势和动作,同伴间在体育活动中,就能够很好地沟通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交往。

三、开展科学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心理教育素养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锻炼。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教育素养,充实自己的学识和教学能力,科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心理因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和氛围

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是体育教学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体育教育、参加体育活动的心理会更强烈,锻炼的效果也会更好。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师生关系、开放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锻炼中提高身体素质,发展健康心理。

(三)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体育教学

因材施教是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为学生科学安排体育运动。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他们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脾气性格、兴趣特长等,都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依据,了解了这些,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身体,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抗挫能力等健康心理因素。

参考文献:

[1]周颖,徐亮.对快乐体育思想的理性探索与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5(4).

[2]邵伟德.论学校体育学科中几个重要概念及其关系[J].中国体育科技,2004(5).

[3]杜长亮.辽宁省普通中学田径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

[4]王义,徐玲玲,余明月.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4).

[5]尹春刚.刍议高中生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

[6]刘杰.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15).

[责任编辑赵建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5-010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067

猜你喜欢

身心发展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尊重幼儿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