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激活小学数学教学
2016-07-13田秀红
田秀红
(河北省卢龙县蛤泊乡蛤泊小学,河北卢龙066400)
动手操作,激活小学数学教学
田秀红
(河北省卢龙县蛤泊乡蛤泊小学,河北卢龙066400)
摘要:在做中学是小学数学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动手操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点的深刻理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实现数学有效教学。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兴趣;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其学科特征决定了单纯的讲解与机械的记忆并不能真正深入学科本质展开有效学习,只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接收的容器。只有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更多类似于数学家进行探索与发现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动手动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探究中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可以说动手操作让小学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精彩。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
一、在操作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力。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采用小学生所喜爱的方式与形式来展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动手操作顺应了小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自然能够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如在学习认识基本图形时,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与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图形学具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摆弄中展开认真的观察与思考,此时教师再加以必要的启发与诱导,自然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基本图形形状与性质的理解与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不再是孤立机械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积极的动手中展开,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然能够换来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在学完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利用生活中常用的材料来制作基本的模型,让学生在动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动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这样自然就可以让学生形成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
二、在操作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深奥性,如果只是单纯地对知识本身进行讲解,学生并不能深入地进行理解,而只是机械地记忆。因此,要实现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真正理解就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直接而直观的感性信息,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地从知识的本质来深刻地理解与掌握。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来讲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只能是机械地记忆这个概念。即使教师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直观而动态的展示,但学生所获取的毕竟是间接的经验与感受,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剪切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等腰三角形、任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学生通过多次折叠,发现有些图形沿某条线折叠后可以重合,而某些图形不能。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事先拿出一些电脑打印的较为复杂的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获取更丰富、更直接的感性信息,教师再加以必要的启发与指导,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丰富的感性信息上升为理性认知,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知识点。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机械地记忆,理解浮于表象,而是能够深入本质真正理解。
三、在操作中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新课改下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思维能力并不是外加的过程,而是自主思考与内化的过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一语简要地指出了手与脑之间的关系,只有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升技能,激活思维。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就此展开了积极的动手与动脑,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然就会认识到将平行四边形转化学所学过的长方形,这样就可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边形的长就是转化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转化后长方形的宽,进而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就是长乘以高。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可以手脑并用,在积极的动手与动脑中掌握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在操作中享受探究学习的乐趣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小学生年纪小,并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大多来自于外界的刺激,要想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爱上数学学科,就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荣誉感与成就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探究的乐趣,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内心真正爱上数学学科,爱上数学探究,从而以更大的学习热情参与到今后的数学探究中来,形成对数学学科直接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采用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合作探究结合的方法,学生通过测量、拼接,初步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再接着让学生来猜测将三角形剪切成两个以及将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这两种情况前后三角形内角各是多少,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展开探究。在学生的再次操作中,学生自然就会层层深入地认识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规律性认知。学生全程参与到操作与探究中来,自主地发现这一定理,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操作的乐趣、智力角逐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展开学生的动手操作,符合学生特点与学习规律,更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操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的操作中展开主动探究,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马华山.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有效追求[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2).
[2]刘沛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
[3]朱晓爱.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重要性[J].学苑教育,2012 (11).
[责任编辑赵建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5-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