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学具,让小学数学教学更精彩

2016-07-13高艳君

学周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学习热情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高艳君

(河北省迁安市杨店子镇任官营中心完全小学,河北迁安064400)



自制学具,让小学数学教学更精彩

高艳君

(河北省迁安市杨店子镇任官营中心完全小学,河北迁安064400)

摘要:学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具有直接直观、便于操作、深化理解的重要功效,这一点正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手段所不可比拟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更要重视学具的制作与运用,不仅要利用好上级教育部门所配备的与教材同步的教学具,更要发动学生一起来自制学具,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激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制学具;学习热情;数学思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课件、微课等显示出了极大的教学优势,是推动教学改革进程,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传统的教学具则似乎被遗忘。现代信息技术将图片、画面、音频与视频等整合在一起,固然可以直观、形象而动态地展现教学内容,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寓于直观浅显而丰富的数学素材之中,以便于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深刻理解。但教学具更为直接直观、取材便利、制作简单、运用简便,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更能让学生手脑并用,引导学生带着积极的学习情感、活跃的思维状态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可以说自制学具,让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形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学生在动手中享受智力角逐的乐趣、动手操作的乐趣,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爱上小学数学。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具的制作与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自制学具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有着丰富的情感与情绪,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氛围枯燥,学习热情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视学生本身的情感与情绪,只是将学生视为接收知识的容器,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包袱与精神负担,学生只是在进行没有情感的知识的输入与输出。这样的学习是枯燥而繁重的,学生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就必须要将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个体,顺应学生的天性,重视学生情感地不断激发与维护,让学生始终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来展开自主探究,发自内心的喜爱与动力自然能够换来学生对学科的喜爱,探究的快乐完成,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自制学具,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这一点正好切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丰富的想象力,自然能够激起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从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具的制作与运用中来。如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取材生活来制作相关的学具。有的学生用纸板制作,有的用桷皮泥捏制,有的将土豆削成长方体等。这样的活动更具趣味性、灵活性与创造性,更能引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创作的积极性。

二、自制学具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不仅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思维的激活与发展。而以往的教学偏重于动脑,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少,学生的右脑处于休眠状态之中,而让学生参与到学具的制作与运用中来,就能使学生将新奇的想法与创意付诸双手。表现在学具之上,学具自制的过程就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物化的过程。解放了学生的双手与大脑,手脑并用,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双手与大脑更加协调,更能让双手成为学生积极思维的工具。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制作学具的过程中展开活跃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来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可以位伸的长方形,给予学生自由展现个性的舞台,学生设计与制作出了许多的学具。课上教师以所学过的长方形与正方形来导入引导学生初步认知四边形,然后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用手捏住长方形学具的两个对角,向相反的方向拉伸,让学生观察两组对边与对角的变化,形状的变化;在教师直观演示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制作的学具来进行拉伸,来亲自测量对边对角的关系,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与认真观察中理解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两组对角相等,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与三角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同,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运用,让学生举出实例。如汽车间的保护网、各单位门口的推拉门、放缩尺等等。并借此来让学生来亲自动手为家中来制作一些方便运用的小物件。这样的学具制作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与灵活运用。

三、自制学具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

小学生处于形象认知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往往难以深入理解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点。学生思维形象性与知识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制约教学、困扰教师的首要问题。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必须要改变单纯的知识讲解,将难以用语言讲清讲透的深奥知识点寓于浅显形象的事物之中,而学具的制作与运用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寓于直观的动手操作中,让学生从学具的制作与运用中获取直接而直观的感性认知,于简单直观的现象中深入知识的本质,形成规律性认知,这样学生才能由浅入深地理解抽象深奥的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如在学习“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时,我们就要让学生在课前亲自动手,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自制学具。引导学生用长方形纸板卷成一个圆筒,然后再剪下两个圆形纸片加在圆柱的两头,制作成一个圆柱体。这样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就可以直接而深刻地体会到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一个侧面加两个底面。这样教师在讲解此部分知识点时,学生自然就可以通过再次地观察学具,并将圆柱展开来深刻地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圆柱的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将此部分的作业布置成为现实生活常见的八宝粥罐等穿新衣,外面糊上彩纸改装成笔筒,这样自然就会涉及需要用多大的彩纸,从而让学生再次在亲自操作中来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此部分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尹晓红.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0(9).

[2]庞浩.小学数学教具学具的有效制作与使用[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2).

[责任编辑赵建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5-006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040

猜你喜欢

学习热情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