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运输管理专业课程发展研究①
2016-07-13鄂州职业大学卫志刚
鄂州职业大学 卫志刚
高职物流运输管理专业课程发展研究①
鄂州职业大学 卫志刚
本文对高职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从教学问题入手讨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根据专业发展需求以及教学问题解决为目标,探讨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总结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希望能够为高职物流运输管理课程的发展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策略的优化提供帮助。
高职物流运输管理 课程发展 教学改革
电子商务和网络销售的飞速发展使物流运输行业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第三方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萌生,虽然物流运输服务为社会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运输管理问题。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应该针对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需要,尽心竭力地培养和输送管理人才,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大课题。
1 高职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概述
1.1高职物流运输管理课程开展现状
随着物流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开设了物流运输管理课程,课程的体系不断完善,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物流管理人才,这使得物流管理工作本身的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从整体上看,高职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能够满足物流管理行业的人才需求。
1.2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问题
高职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就业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能够保证,但就业的有效性不高,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仍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进行管理技能学习,这说明,教学本身与行业发展的匹配性不高;第二,在学生个人发展方面,物流管理虽然是热门工作,但是学生对这项工作的准备不够充分,学习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完善的职业规划,很多学生还是想简单的“找到工作”,缺乏职业热情;第三,教学有效性比较低,体现在教学结果与工作实际应用不符合方面,很多学生掌握了理论,在实际问题处理上却缺乏策略。
1.3物流运输管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必然要求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随之改革,否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很难实现,教学结果也会产生偏差。另外,高职院校对物流运输管理教学进行改革,从学生培养的角度影响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能够促进该行业的良性整合,这是未来社会发展之必然。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对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
2 高职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2.1以就业需要为教学的主要方向
就业不但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物流行业对人才要求的基本标准。按照物流运输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以满足就业需要为主要途径进行教学,是高职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改革的第一策略。在就业导向下,高职物流运输管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应该有相应的变化,集中体现在教材和课程安排两个方面。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教材内容依据时下物流行业对物流管理人才能力的需要进行调整,二是教材内容依据物流管理专业涉及到的领域进行横向拓展。具体说来,当下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该行业后首先是做操作人员,然后向着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晋升,其所具备的能力除了物流活动基本技能还要有一定的统筹协调的管理能力,这部分内容应该酌情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物流管理工作涉及物品的采购、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各个环节工作的质量控制以及各个部门的工作协调,所以横向拓展的内容可以针对这些方面有目的地开展。
在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主要以课程设置的时间和课程层次化为主,首先要强化学生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教学,将原本一年完成的理论专业课教学延伸到整个学制当中,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理论——验证实践”的学习模式中;其次,要强化实训课的比重,并将实训课以单元和总结模式开展起来,对物流管理的细节进行实训演练,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得以完美结合。
2.2促进开放式教学的发展
目前告知院校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缺乏教师领导不能主动完成自学,不利于物流运输管理人才的创造性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模式过于死板。高职学生接受的教学大多数限于课堂,由简单的书本和操作组成,教师是教学主导,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封闭了学生创新的可能性,使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业,更遑论进行职业规划、发现行业发展的规律等。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促进开放式教学的发展,以此作为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
教学方式的开放主要倡导:要让学生们从课堂的单一、理论强、死板教学中走出来,进入操作间,走进工厂和企业,让学生们实际进行操作,实践理论,夯实基础。校内实训主要是模拟物流操作中的各项流程,各个环节进行实训教学,如仓储管理软件操作、运输管理管理软件操作,ERP等。开放式教学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在模拟日常工作的氛围中放松下来,并且能够联系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与此同时在开放性教学活动中,学生能与老师或者企业中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度的沟通,从而能够切实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开放性教学中,学生也能够对本职工作有深入的理解,对企业文化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2.3精细化课程设置
物流运输管理工作是一项宏观而又复杂的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要胜任这项工作,即要拥有宏观的管理能力,又要学微观的管理策略,而目前的物流管理人才所获得的管理策略,都是在入职之后逐渐积累起来的,因而造成许多管理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在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专注于管理物流管理课程的精细化设置,即将管理策略的学习和管理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兼顾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兼顾人才培养的稳定性和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兼顾定向培养人才的计划与人才培养的长期计划。理论课程要做到内容精确,能够直接指导实践;实践课要做到有师傅指导,避免流于形式。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常见问题开设管理策略学习单元,在实际的策略应用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展管理能力,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理论——能力——策略应用”的职业技术发展思路,这样才能够培养出行动能力强的物流运输管理人才。
2.4优化学工结合模式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指向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而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完善需要以实际的工作经验获得为依托,因此,无论进行怎样的课程教学改革,最终的改革落脚点都在学工结合的教学模式发展上。对于高职物流运输管理教学来说,学工结合的具体体现就是校企结合之路,职业化教学是高职很多专业教学的重点和目标,一些学校缺乏实训基地,所以校企合作是最正确的选择,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物流企业的优势,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职业化的教学环境。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引起入校等方式,高职院校应该利用地方物流行业发展的大环境,积极与企业进行联系,为学生争取合适的实习空间和机会,同时应该注意,校企合作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学生可以进驻企业加强实际训练,企业一线优秀员工也可以到学校去讲课,二者不矛盾,都是促进物流专业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3 高职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3.1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
高职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涉及教学内容的扩展、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要做到这些,高职院校就需要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无论是教材的更新还是学生实训基地的获得,都离不开教学资源的发展和优化利用,学校和教师应该将教学资源开发作为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使之始终贯穿与教学改革过程中。
3.2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尽管开放式教学和学工结合模式是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放开手脚给学生广阔的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管学生”。反过来,开放式教学和深化的学工结合对教师教学技能要求更高,高职物流教师需要跟紧物流行业发展的形式,成为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联结的纽带,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再培训。
3.3学校教育参与物流管理行业发展
高职院校物流运输管理专业的发展与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学校输送的人才成为物流管理行业发展的推进者,而行业的发展又为学校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方向。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积极参与物流管理行业的发展,例如,参加研讨会、分享教学研究结论等,只有这样,物流运输管理的教学才能真正和就业结合起来,学生的职业技能才能得到彻底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高职院校物流运输管理课程的开设基本符合物流运输行业发展需要,但在人才培养细节方面尚有缺失。高职院校需要针对该专业的发展前景进行相关的教学课程改革、启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并重视开放式教学和学工结合教学的开展。高职物流管理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升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学校与物流企业结合参与行业整体发展变革,也对教学改革的推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信随着高职院校和物流运输企业的共同努力,物流运输管理人才必将使物流行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1] 张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5(09).
[2] 王英伟.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5(11).
[3] 魏杰羽.高职《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建议[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10).
[4] 张变亚.高职院校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设计[J].中外企业家,2014(05).
[5] 严得琛.高职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运用[J].科技视界,2014(110).
[6] 李炎炎.高职《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物流技术,2013(01).
[7] 肖淑梅.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以《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为例[J].中国包装工业,2014(10).
[8] 朱立地.浅析高职《物流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致富向导,2014(10).
[9] 朱丽娟.基于微课程理念的高职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信息化建设,2015(10).
[10] 魏杰羽.高职《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建议[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10).
F502
A
2096-0298(2016)10(b)-184-02
①3D模拟条件下的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研究改革(J2014yb21)。
卫志刚(1979-),男,汉族,湖北大冶市人,长江大学,讲师,本科,主要从事物流运输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