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计分卡在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中的应用①
2016-07-13河海大学财务处张巧华
河海大学财务处 张巧华
平衡计分卡在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中的应用①
河海大学财务处 张巧华
传统的偏重于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高校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在高校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中引进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和特殊性,经过维度转换,从管控能力、利益相关者、组织能力、发展能力四个层面来探讨提高高校专项资金绩效的新方法。
高校专项资金 平衡计分卡 绩效管理
专项资金广义上是指由政府、社会、个人投入或单位自筹为来源,指定项目和用途,除基本支出以外的各项资金。本文研究的由政府部门通过高校年度预算下达的基本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大型修缮等专项资金。高校专项资金具有资金量大、使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专款专用的特点。近年来,政府对高校专项资金的持续投入,对改善高校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目前高校专项资金存在“重申报,轻论证”、“重结果,轻过程”、“重投入,轻绩效”的现象,传统的偏向于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已经满足不了高校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因此,急需一种比较科学又切实可行的方法对高校专项资金的投入绩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通过不断查找漏洞和不足,完善专项资金的管理,促进经费投入效益的增加。本文希望把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引入高校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中,为高校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指明方向,以提高专项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1 平衡计分卡概述及意义
BSC(平衡计分卡)是20世纪90年代由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基于绩效视角的战略管理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从组织战略出发,在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将组织战略目标与日常业务管理相结合,将组织的绩效测量转化为可操作的关键指标和具体行为。四个维度之间环环相扣,相互促进,共同为组织的战略目标服务。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全面的考核视角,克服了偏重单一财务指标的片面性,重视战略管理的实施以及长期、短期目标的结合,重视对未来发展有驱动作用的员工学习和成长能力的培育,重视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调,既考察资金运行的成果,也对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主张通过优化组织内部管理流程,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管理水平。
2 运用平衡计分卡评价高校专项资金绩效的可行性和特殊性
2.1可行性
Kaplan认为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在非营利性组织中能更好的克服短视行为,取得更好的效果。高校的评估体系借鉴了企业绩效评估的方法,是企业绩效评估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与发展。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过程跟企业项目管理过程类似,要求各种关系必须协调、平衡,既要关注资金的运行成果,也要对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评价。传统财务指标重短期轻长期、重局部轻全局,具有片面性。而平衡计分卡能够达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果指标与动因指标、长期目标与短期行动之间的平衡,这种全面的平衡观更符合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要求。
2.2特殊性
(1)高校的战略目标主要是培养高质量人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高校非营利性组织的特性决定了专项资金的产出不能像企业一样进行完全按照货币度量,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财务方面提供的不是目标,而是一种约束作用,将开支控制在预算之内,比起财务目标更重视高校社会责任目标。其绩效目标是多元性的,既包括产出的科研成果,即论文专著和专利数量等,也包括产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同时还有使利益相关者满意以及节省达到预期目标所投入的成本和资源。
(2)运用平衡计分卡对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进行管理时,需要根据高校特点进行维度转换,本文将度量企业获利能力的财务维度转换为能体现成本控制、投入产出的管控能力维度;将体现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的客户维度转换为体现管理者、教师、学生、社会公众的利益相关者维度;将内部流程维度转换为体现组织流程、组织决策能力的组织能力维度;将学习与成长维度转换为体现高层次人才增长、教学科研成果的发展能力维度。
(3)高校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四个维度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管控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专项资金实施的效果,决定着发展能力;组织能力的好坏,决定着专项资金使用者与受益者的满意度和积极性的发挥;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与积极性,最终决定着专项资金投资管理部门的目标能否实现。
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计
3.1管控能力维度
管控能力维度是平衡计分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高校运作的所有流程都离不开财务部门的参与和财务资源的分配。其指标的构建,既要为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目标提供财务保障,又要对平衡计分卡其他三个维度的目标服务。
因此,管控能力指标采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选取财务制度有效性、财务制度健全性、预算收入完成率、预算支出完成率、项目时间耗用率等有代表性指标评估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效果。相关指标如下。
预算收入完成率=实际收入专项资金/预算收入专项资金
预算支出完成率=实际支出专项资金/预算支出专项资金
项目时间耗用率=项目实际耗用时间/项目计划耗用时间
3.2利益相关者维度
高校专项资金本身具有公共财政的性质,服务的对象也是多方面的,高校专项资金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管理者(项目的出资人、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管理部门等)、教职工、学生、社会公众。因此,在此维度下设置管理者满意度、师生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
管理者满意度指标主要包括项目资金拨付到位率、项目目标实现率、项目质量合格率、专款专用率等。师生满意度指标主要包括人均科研经费数量、人均设备数量、人均图书资源等。社会满意度包括科研成果转化率、项目社会贡献率、节能降耗减排率等。相关指标如下。
项目资金拨付到位率=实际拨付专项资金/计划拨付专项资金
项目目标实现率=实际完成项目目标/计划完成项目目标
人均科研经费=项目总科研经费/总科研人数
人均设备数=项目总科研设备/总科研人数
3.3组织能力维度
高校专项资金运作离不开内部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水平的高低对最终绩效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组织能力维度用来反映高校内部流程的效率性和严谨性。高校为内部流程设置绩效管理指标,其目的是评价内部流程的好坏,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评价。
平衡计分卡对高校专项资金在组织能力方面的绩效考核,侧重于考核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目标实施的有效性、各院系和职能部门流程效率、教学科研设施利用效率、组织决策的科学性、组织反馈的及时性等。
组织能力维度指标主要包括制度建设健全性、内部控制完备性、监督检查有效性、项目申请成功率、项目流程合规率、仪器设备利用率等。
3.4发展能力维度
发展能力既包括高校自身的发展也包括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对专项资金管理来说,发展能力主要表现为科研成果的增加、固定资产的增长和人才培训支出的增加。培训不但有后续教育功能,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激励手段,让教师在接受培训的同时,可以感受到高校对他们职业发展的重视,提高他们对学校的认同和自我价值的认识。
评价指标包括高层次人才增加率、培训交流次数、论文专著专利数、教学科研获奖率、固定资产增长率等。
4 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高校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4.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和培训,让全体师生员工了解平衡计分卡的具体评价方法和对提高组织凝聚力和专项资金效益的重要作用。高校领导必须对平衡计分卡的实施给予重视和充分的支持,部门之间必须进行充分的沟通,人员直接进行充分的配合。这样才能让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4.2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
从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实际出发,选择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指标兼具可获得性和可观测性,兼顾定量与定性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总体指标与局部指标。指标之间应避免冲突、重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高校应当因地制宜,适当调整,选择最适合本高校的评价指标并科学设置各指标之间的权重。
4.3加强执行和建立反馈制度
高校应对整个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加强监管,对偏离评价指标的情况及时反馈,查找原因并及时纠正。对好的方面要总结经验,加强表彰;对不足的地方分析原因,改进缺陷;对专项资金执行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要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惩处。
[1] 申艳艳.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J].会计之友,2016(1).
[2] 陈文川,黄凯颖.高校财务管理的 BSC体系构建及指标量化研究[J].会计之友,2013(11).
[3] 李超,宋金杰.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J].会计之友,2013(02).
[4] 武迎春.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战略管理初探[J].会计之友,2012(02).
[5] 黄青山,罗伟峰.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会计师,2013(03).
[6] 单正丰,王翌秋.平衡计分卡在高校财务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2014(06).
[7] 许振生.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预算和绩效评价机制[J].财会月刊,2009(8).
[8] 胡智丹.平衡计分卡模型在高校绩效评估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研究,2008(8).
F275.1
A
2096-0298(2016)10(b)-081-02
①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基于BSC和AHP分析法的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研究(2016SJA630008)部分研究成果。
张巧华(1982-),女,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任职于河海大学财务处,会计师,审计师,主要从事高校财务绩效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