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约束机制的质量文化构建
2016-07-13程晨
程 晨
(中航工业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1106)
基于自我约束机制的质量文化构建
程 晨
(中航工业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1106)
[摘要]诠释基于自我约束机制的质量文化,探讨用开放性、引导性的控制手段,调动员工内在积极性,树立共同质量价值观,建立自我控制型的软管理模式。
[关键词]质量文化;自我约束;军工企业
[收修订稿日期] 2015-12-23
质量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塑造共同质量价值观为手段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影响和改变这些观念,就可以持久深入地影响和改变人的行为,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以往的质量管理机制偏重于事后考核和加强处罚力度,这样不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容易造成员工不满意,降低工作士气。
打造良好的质量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变“外部控制”为“内部约束”,从而建立以目标引导代替事后把关、以考核激励代替处理处罚的管理机制。在我国,自我约束理念广泛应用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也同样适用于质量管理,如质量文化构建。
1 企业自我约束机制
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1]是以色列物理学家、企业管理顾问高德拉特博士在他开创的优化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OPT)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哲理。TOC的目的是找出妨碍实现系统目标的约束条件,并对它进行消除的系统改善方法,TOC也同样可以运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企业的质量约束分为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外部约束主要依靠企业或者政府、顾客等相关方主要担当主导、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依据法律法规、检查和审核等手段;对后者,必须放开对个人行为的过度干预,也就是要放弃过去那种力图构建由众多职能部门在内的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复杂的质量控制机制,用一种开放性、引导性控制来约束、指导组织内部自我质量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2 质量文化的结构特征
质量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子系统,其理论基础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假设。在质量管理活动中,人是行为主体,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与核心要素,质量管理的根本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按照质量文化构建顺序,其结构化特征由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构成,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共同组成了质量文化金字塔,如图1所示。
图1 质量文化层次模型
质量文化的行为层面体现为群体使用物质层面的因素创造财富的行为模式,不同的行为模式将导致不同的质量文化强度。质量文化的制度层面是塑造行为层面的主要机制,制度层面涉及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质量文化的精神层面位于质量文化金字塔的顶层,既是质量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境界,也是质量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它表现为群体积极主动地尊重与维护顾客主权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3 自我约束机制下质量文化建设
自我约束机制下质量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强调内部控制和自我激励,以养成共同质量价值观为目的,建立自我控制型的管理职能。
3.1确定行为标准
有效的质量文化的建立需要每个人质量意识和态度的转变,要实现态度的转变和具备必要的技能、技术均必须依靠内部控制、自我激励以及持续的自我学习和强化过程。显然,这种内在自我约束因素是产生质量导向的内驱力,促生、保护、引导和强化这种内在质量自我约束动力,理想的情况就是将人性和组织内在自我约束因素产生趋同作用,形成合力,将有效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共同价值实现。致力于行为层面,以“观念人”假设为基础的质量文化也要求树立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行为准则,对全体员工的质量价值观予以导向。设立质量信得过岗就是建立行为标准的一种有效手段,考核标准和评选规则的设立,提供了对行为及行为结果的指导与评价体系。
3.2建立运行机制
首先,建立企业文化的制度层面,这包括成立组织机构(或专职人员)来推动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制度的实施。实现“奖励”+“考核”双激励,以奖励为主,构建适当的免责制度,以考核手段引领工作开展方向。建立企业内部监督与激励机制,通过评价什么,如何评价,激励什么,如何激励,明确责任、获得授权,最终在企业内部形成特有的氛围与环境。以法规制度约束为主的硬管理方法,应用于“拔高”标准,同时与调动员工内在积极性的软管理模式充分结合。基于自我约束机制的企业文化建立,不仅有赖于组织内部完善的约束制度,还要具备尊重人性的管理理念,才能最终到达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设立质量信得过基金,表彰工作中符合行为标准、能够做到持续改进甚至追求卓越的员工。在这种约束机制下,企业员工会自觉遵循质量标准,按制度执行,在工作中主动提升技术水平,眼睛向内自我检查、寻找问题并积极主动改进。
4 实例分析
某军工企业从基层工作开始抓质量文化建设,尽量减少复杂的监督机构,在企业中建立诚信机制。在创新“质量信得过岗”的基础上构建“质量信得过基金”,设立“个人诚信度”,给予相应额度的津贴。建立统一的质量行为标准和执行监督管理体系,引导和统一员工的价值观,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逐步提升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质量行动。
4.1设立质量信得过基金
4.1.1建立考核标准
参加“质量信得过岗”评选者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1)对本人加工的产品进行自检,以区分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分开摆放或用蓝(黑)色笔作明显标识,自检准确率达100%。
2)每月废品指标(个人废品损失工时、废品率)不得超过考核指标。对进行新研制产品加工的人员,新品加工工作量达到当月考核工时50%以上者,废品率标准可提高5%、考核工时标准可降低10%。
3)能发现上道工序的明显缺陷,对影响产品加工质量的工艺方法能提出改进意见,并得到认可及落实。在质量改进中能敏锐发现问题,主动听取下道工序的需求和建议,研究改进本岗位产品加工中的不足。
4)无成批性质量问题、无不合格零件流入成品检验。
5)积极参加QC 小组活动,为改进产品、提高产品加工质量积极献计献策。
4.1.2评选规则及奖励
1)“质量信得过岗”采取自愿报名、考评结合的形式。首次参加者在每年二月底之前报名,经单位领导批准后,统一报质量管理部,次月开始考核,
2)初次参加者考核期为2个月,通过考核者,从次月开始获得津贴。随着本人的诚信度累积,津贴金额递增,见表1。
获得质量信得过岗人员如有某月未达考核标准,取消资格并且诚信度归零,再次申请须重新计算。
4.1.3实施程序
1)加工者在产品每道工序加工结束后,如实填写“质量信得过岗自检、自分表”(见表2)。
表1 诚信度津贴标准
表2 (单位名称)“质量信得过岗”自检、自分表
表3 (单位名称)“质量信得过岗”考核、统计表
2)参加评选人员每月底将“质量信得过岗自检、自分表”交单位指定人员,对“质量信得过岗”人员的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填写“质量信得过岗考核表”(见表3)。
3)质量管理部对报表整理、审核后报主管领导批准,获批的“质量信得过岗”人员名单报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发放质量信得过岗津贴,质量管理部制作质量信得过岗标识牌,并在其工作场地指定位置上放置。
4)“质量信得过岗”活动工作小组对已申请和已取得质量信得过岗人员每月进行检查。检查中发现弄虚作假者,则自当月起取消“质量信得过岗”津贴,2 年内不予申报参加“质量信得过岗”活动。
4.2实施成效
某军工企业以诚信作为企业发展的根基,建立起基于自我约束的质量文化,统一了质量行为标准和执行监督管理体系,引导和统一企业所有员工的价值观;培养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逐步提升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质量行动;现场工作管理从被强制监督的无序状态,到强化管理的有序状态,再到文化约束的自序状态。生产过程以机电行业高分通过了中航工业AVIC“生产及服务达标评价”。自实施质量信得过基金等措施起,企业的科研生产交付能力进一步增强,交付准时率逐年提升;在生产攻坚大环境下,企业现场管理到位,生产过程质量趋于平稳,现场生产质量指标表现良好,返工返修率、废品率等大幅度下降,其中,返工返修率同比下降了30.5%,废品率同比下降了29.02%、产品故障返回率同比下降了13.3%,问题归零率100%,全年无新增问题;全年未发生重大、严重质量问题。企业各环节工作质量提高,形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
[1] ELIYAHU G,JEFF C,齐若兰. 目标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 徐从报. 企业质量文化构建与创新研究 [J]. 科技管理研究,2005(6).
[3] 李康.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及应对 [J].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4(3).
[4] 吴红英. 卓越绩效模式与传统质量管理模式整合 [J]. 上海航天,2014(3).
[5] 王昕,何桢. 基于权变理论的质量管理体系设计 [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5).
[6] 丁海龙,徐宏炳. 数据质量分析及应用 [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3).
[7] 杨继平,李平. 我国航空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建立及其应用 [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9).
[8] 孙宝银. 数据分析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J]. 航天标准化,2006(2).
[9] 李毅民,吴强. 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所带来的价值 [J]. 包钢科技,2006(8).
(编辑:劳边)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3-6660(2016)02-0032-04
[DOI编码]10.13237/j.cnki.asq.2016.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