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笔画创作技法初探
2016-07-13房菁华济南铁路公安局济南公安处特警支队250000
房菁华 (济南铁路公安局济南公安处特警支队 250000)
中国工笔画创作技法初探
房菁华 (济南铁路公安局济南公安处特警支队 250000)
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独特的创作技法:用笔讲究工整细腻,用墨突出墨气与墨色,构图力求严谨,符合中国画的创作规律。但近年来,中国工笔画的创作在用笔、用墨、构图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以至于阻碍了自身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国工笔画的创作技法,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就从用笔、用墨、构图三方面对中国工笔画的创作技法作一具体分析。
中国工笔画;用笔;用墨;构图
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以工整细致的笔法在绢或宣纸上描绘景物、动物或人物的一种表现形式,按技艺手法分为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和没骨工笔,按表现内容上分为山水、花鸟、人物。而无论哪类工笔画的创作都离不开用笔、用墨与构图,特别是讲究随类赋彩、气韵生动。然而,现今工笔画的用笔、用墨、构图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出现了千人一面的现象,以至于影响了自身发展。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创新中国工笔画,创作出一幅幅佳作呢?对此,笔者对中国工笔画的创作技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史
工笔画是我国一种传统绘画方式,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曾有过辉煌,也有过低潮。以现存的绘画资料为依据,其源头可上溯到战国时期,发展于魏晋,辉煌于隋唐、五代,经宋代发展成熟,直至元之后衰落。工笔画源于战国时期的帛画,内容上大部分以人物题材为主,表现出了迹简意淡的创作特点。魏晋时期,因佛教的传入,工笔画主要以佛教人物绘画为主,注重对人物性情和精神的表现,画风比较精致工整。这一时期的画家在继承、发扬秦汉艺术传统的同时,借鉴、吸收外来佛教艺术的精华,丰富了绘画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出了大量工笔人物画艺术珍品,反映了这一时期在绘画领域以人物为美的审美时尚。到了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工笔画在魏晋的基础上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时期的工笔画技法丰富,表现细腻,用色华美,体现出了恢宏、壮丽的时代风貌。主要代表画家有吴道子、张萱等,他们将线与墨、线与彩的结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发展到宋代,工笔画开始由隋唐的瑰丽、恢宏向明清的宁静、内敛转变,风格形式日趋多样,技法更加完备,尤其是题材方面,表现田家、渔户、山樵、村牧等平民生活的作品越来越多。这一时期,工笔画达到了历史上的辉煌期。而到了元、明、清时期,文人画兴起,并逐渐替代了工笔画,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时期在文人意识形态的重压下,从事工笔画创作的画家急剧减少,开始转入工艺装饰画的创作中。直到近现代以来,工笔画才开始从这种意识形态中一步步走出。现今,工笔画经过重重磨难,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技法,不但题材新颖,构思巧妙,风格多样,而且在工具和材料方面也有许多新的探索和拓展,极大地丰富了表现力,开拓了新面貌。
二、中国工笔画创作技法研究
工笔画是以“工”为特征的中国画画体,其刻画细致,造型准确,色彩精微,讲究用笔、用墨、构图。
(一)用笔方面
中国工笔画的用笔方式同书法相似,都有三个过程:起笔、行笔、收笔,并讲究用笔力度、运笔速度、行笔方法,以完美表现出物象的质感、量感、空间感、动态感。
1.起笔。起笔非常重要,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接下来的行笔过程。中国人的性格比较内敛、含蓄,工笔画的起笔就体现了这一点。一般来说,起笔需要逆入藏锋,自然含蓄,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然后再向右行,这叫欲右先左。反之,则欲左先右。
2.行笔。行笔讲究一个稳,速度要慢,力度要适当。同时,行笔过程中还要注意笔锋的变化,讲究顿、挫、转、折。
3.收笔。收笔是勾线过程中的关键部分,是否到位,关系到线条的力度、弹性。它讲究回峰,即每次收笔都要向来的方向收回,以保证线的结尾含蓄有力。
总而言之,工笔画是以线为造型基础的,需要用毛笔勾线,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起笔、行笔、收笔,利用好毛笔的抑、扬、顿、挫,这样才能创作出线条流畅的作品。
(二)用墨方面
除了讲究用笔外,中国工笔画也讲究用墨,它是中国工笔画气韵、精神的载体,是其灵魂。不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工笔花鸟画、工笔山水画,其创作都讲究墨线的表现、墨色的变化,力求合理调配浓、淡、干、湿,更好地体现物像的色阶和色调,表现物像的远近、凹凸、明暗、燥润等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一般来说,中国工笔画中常用蘸墨、破墨、积墨、泼墨这四种墨法。
1.蘸墨法。将干净的湿笔笔尖蘸墨,使墨由笔尖向笔根自然渗开,形成由浓到淡的丰富色阶。这种墨法非常神奇,一笔画过,立体、平面立现,画面丰富而自然,富于韵律。
2.破墨法。这种用墨方法关键在于一个“破”字,它是两种色度不同的墨、不同水量的墨在尚未干时的重叠,渗化处既分明又模糊,具有一种丰富、浑厚、滋润的美,丰富了画面,使得作品气韵而生动。常用方式有浓墨破淡墨、淡墨破浓墨、墨破色、色破墨四种。
3.积墨法。它是墨的一层层堆积,通常都是淡墨对浓墨的重叠,有时也有小面的浓墨对淡墨的重叠。此法常用于点簇荷叶,烘染松针、石纹、草丛等。
4.泼墨法。此法关键在一个“泼”,需要以大墨量、大面积、大笔头来绘制作品,追求画面笔墨豪放、气势磅礴的效果。这种墨法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容易出现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效果。因此,需要画家有高超的技巧。
此外,还有焦墨法、宿墨法、浓墨法、淡墨法等,而不论采取哪一种墨法,都要注意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以更好地表现物象。
(三)构图方式
构图,在中国工笔画中被称为布局、章法、经营位置,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模式化,讲究“立意”“为象”“章法”三者结合,同步表达,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叠加。中国工笔画的构图方式有很多,下面笔者简单谈几种。
1.全景式构图。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它是将景物都纳入画面,利用高远、深远、平远等传统构图方式进行创作的一种方式,其画面和谐统一,景物错落有致,结构严密,气势宏大。
2.S形构图。这一构图方式源于中国道家的太极图,观之能使人产生一种流动的感觉。中国工笔画中常用此构图方式,主要通过宏观的序列分布,达到画面虚中见实、实中有虚、贯通得势、浑然一体的效果。如陈之佛的《喜鹊玉兰》就是典型的S形构图。画家利用S形的构图方式,将客观物象有序地贯穿在一起,画面融洽自然,意境深远。
3.对角式构图。这是一种将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的一种构图方式,能给人一种视觉均衡的感觉。中国工笔画中有很多作品运用了此种构图方式。如宋代画家马远的《白蔷薇图》就运用了对角线式的构图方式,画家在创作中将花的主枝由右下方向左上方斜向伸展,于主枝两侧分别描绘了五朵盛开的白蔷薇,使画面达到了一种平衡的效果,体现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生命感。
当然,中国工笔画的构图方式还有很多,如C形构图、甲字形构图等,只要我们遵循对称、均衡、并置、对比等构图法则,合理运用,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多结构严谨、风格独特的作品。
[1]季玉民.妙笔丹青——析中国工笔画笔墨与色彩[J].艺海,2010(07).
[2]黄兆权.论当代工笔画的构图形式与情感表现[J].艺术科技,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