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现实技术在戏曲舞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6-07-13丁献美张安健周荣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30026

大众文艺 2016年18期
关键词:舞台艺术戏曲现实

丁献美 张安健 周荣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30026)

增强现实技术在戏曲舞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丁献美张安健周荣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30026)

近年来,增强现实技术以其与用户实时交互及“虚实”高度融合的特点得到迅猛发展,以它独特的魅力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传统戏曲,以富有艺术魅力的表现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传统戏曲在当代演出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此,增强现实技术与戏曲舞台艺术设计的结合也应运而生。本文在对戏曲舞台艺术设计的内涵、作用及呈现现状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含义与特点,对增强现实技术在戏曲舞台艺术设计上的应用情况分析发现,两者融合中存在艺术形式感与戏曲规范的冲突、虚拟角色的艺术性与技术性融合度不高等问题,针对问题,研究者对戏曲舞台艺术设计应用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提供出了可行性建议。

增强现实;戏曲舞台;艺术设计;应用

一、关于增强现实技术

1.增强现实技术的含义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也叫混合现实或扩充实境。增强现实技术是在虚拟技术的基础上,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让真实的环境与虚拟物体实时叠加在同一画面或空间上,两者相互补充,给使用者呈现一个实时交互的感官效果。但是从更深层次来说,增强现实技术为我们提供的虚拟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又让我们的现实世界中的元素更加丰富多彩!

2.增强现实技术的特点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项综合的技术,其集计算机视觉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传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多学科技术于一身,增强现实是合并现实和虚拟世界而产生的新的可视化环境。由此,增强现实系统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增强现实系统利用计算机图形生成技术模拟生成虚拟对象或信息,这样的图形生成技术可以将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相融合,使得用户可以得到虚实相生的身心体验。二是借助三维注册环境系统确保“虚实信息”融合;用户所看到的信息与增强现实技术所生成的信息可以通过三维环境注册系统实现高度融合。三是具有实时交互性;增强现实的交互已经不局限于简单的人机交互,而已经扩展到用户对时空及对象的作用,增强周遭信息不是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用户可以利用当前活动与增强现实系统内的内容进行互动并融为一体。

比如在2015年5月9日名为“如果能许我一个愿”的纪念演出上,邓丽君首先从升降台出场,她说:“各位朋友,真的好久不见,非常想念大家。希望今晚为大家带来的歌,你们能喜欢。”时光仿佛倒流回30年前,现场观众十分激动,错以为邓丽君真的回到了舞台。接着费玉清以“嘉宾”身份出场,邓丽君向观众介绍:“欢迎我的嘉宾,费玉清先生”,之后,邓丽君与费玉清合唱了《你怎么说》和《但愿人长久》两首歌曲,一身红装的邓丽君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十分自然传神,两人的互动、对望、默契都近乎完美,现场观众无不惊艳,可谓是圆了观众们再次现场聆听天后歌声的愿望。而在费玉清演唱《再见我的爱人》时,邓丽君则说:“再见了我的朋友,我们还会相见的,不是吗?”利用增强现实技术重现邓丽君演唱现场,并让她与现场观众、嘉宾进行互动,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增强现实系统的虚实融合、实时交互的特点。

二、关于戏曲舞台艺术设计

1.戏曲舞台艺术设计的含义

舞台艺术是指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其中主要包括戏剧(含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杂技、魔术、武术等艺术形式。舞台艺术编导是指上述各种艺术的编创与导演。其重要任务在于根据戏曲演出的要求,在统一艺术框架下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创造出戏曲中的虚拟环境和戏曲角色的形象,烘托舞台氛围。

2.戏曲舞台艺术设计的作用

戏曲的舞台设计直接影响到戏曲表演的张力与感染力,传统戏曲舞台设计多采用以虚见实的形式,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使演员的演出技巧得到充分施展和发挥,也为观众营造想象空间。而由历史承接下来的舞台设计能够为观众所熟悉,提高其接受度。总之,舞台布景是为戏曲演出而服务的,运用虚化场景的真实性,围绕戏曲发展烘托氛围,从而强化戏曲主题,引导观众对戏曲的情感变换。

音乐的最主要作用就是烘托氛围,音乐带有强烈的情绪符号,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与戏曲相结合之后,音乐为戏曲的情感抒发提供介质的同时,也丰富了戏曲表演的张力。实践证明,舞台灯光在营造戏曲发展氛围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好的灯光设计总是能够引导观众与表演者产生共鸣。

3.戏曲舞台呈现的现状

(1)传统戏曲舞台呈现

传统戏曲在历史传承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舞台形式,但是由于受“意象”美的传统美学观及舞台场地局限的影响,表现形式及带来的视觉效果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简洁的舞台设计并不能为受众理解戏曲提供辅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观众与戏曲的情感融合;均匀布光的舞台灯光方式忽略了光影所形成的真实立体状态,不能为情节发展提供情境的氛围渲染。

(2)现代戏曲舞台呈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舞台设计的创作和发展产生直接的冲击,新的舞台创作和传统舞台艺术呈现上的缺陷,促使创作者寻找新的技术手段来革新舞台的表现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多媒体技术也给予了舞台设计新的生命力。比如,利用新技术革命对接上海往事,并与舞台融合,成功“复活”了阮玲玉、周旋、蝴蝶、张爱玲等一系列经典形象,《都市往事》(上海篇)之一的《阮玲玉》将采用观众无需佩戴3D眼镜的3D全息投影技术,把真实影像或事先经过制作并具有立体效果的数字影像,均匀对称地投射在成像膜上,经过光的衍射和折射,再现三维影像,将三维画面悬浮在实景的半空中成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为观众营造“真人来了”的感受;迪斯尼戏剧制作公司的虚拟现实版本的《狮子王》舞台剧,其中的服装、舞美、音乐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大量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的成功应用大大提升了戏曲的舞台效果。

三、增强现实技术在戏曲舞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增强现实与戏曲舞台的综合运用最大优势在于增强现实技术能够给舞台本身相对静止的信息赋予更强大的互动性,并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信息容量。增强现实技术采用对真实场景利用虚拟物体进行“增强”显示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医疗、教育、旅游娱乐等领域。增强现实技术在戏曲舞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在提高增强现实系统内信息内容的实物感与存在感的同时,增加观众对戏曲的理解以及戏曲发展的身临其境感受。如由安徽省黄梅戏院打造的黄梅戏《牛郎织女》通过将利用3D技术、动画技术等生成的虚拟信息与现实舞台中的表演者及舞台布景实时叠加在一起,那电子动画的老牛在舞台无缝衔接、栩栩如生,还能够时而变成通人性的老牛,时而变成人的模样;巍峨的天庭、美丽的瑶池、高大的南天门都如真正呈现在舞台之上般逼真;仙女在池边沐浴之时,舞台上出现了水波,配合音乐及演员的表演,就像是她们真的在水中沐浴嬉戏;王母为阻止牛郎与织女在一起,盛怒之下呼风唤雨形成了美丽的银河。《牛郎织女》一经在安徽大剧院上演,上下三层座无虚席,这些独特真实的戏曲舞台设计为台下的观众带来了莫大的惊喜,无论是专家、戏迷还是首次观影者都在结束之后,都认为该剧的唱词、舞台设计都为他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让他们久久不能忘怀。

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戏曲舞台之中,使两者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其在传播中的新特征、新机遇以及给予传统戏曲强大助力,在前文中已经有很好的体现。但是,增强现实技术与传统戏曲舞台艺术设计的融合发展时间较短且缺乏完善模式加以借鉴,两者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1.艺术形式感与戏曲规范的冲突

传统戏曲有较为严格的程式化规范,比如“一桌二椅”为代表的舞台造型,其作为戏曲美学精神在舞台上传承印证,虽然目前传统戏曲舞台演出融入了“一戏一景”的舞台观念,但是“一桌二椅”不论是在舞台空间里组织动作功能、表意功能还是综合功能中都是不断得以拓宽与沿袭的。增强现实技术在戏曲舞台中力求将虚拟信息应用到真实舞台中,如何根据舞台演出情境,在“一桌二椅”的基础上进行提升继承,提升戏曲舞台布景的真实感,达到艺术形式感与戏曲规范的和谐发展是一大难题。

增强现实技术与传统戏曲舞台艺术设计的应用中,可以将“一桌二椅”融入舞台背景并在背景中添加能够创意性地辅助曲情发展的舞台布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系统的虚拟信息与真实场景的高度融合,推动情节发展。另外可以配合各种舞美手段,拓展舞台时空容量,为表演者进行创造性发挥提供创作条件。比如根据曲目特点与情节发展,植入与曲情发展相关的灯光与音乐,间接性地表现戏曲人物对客观事物的感觉与态度,并为戏曲舞台呈现营造神来之笔的意境。

2.虚拟角色的艺术性与技术性融合度不高

增强现实技术系统中虚拟角色的设计,应该是艺术性和技术性的产物,系统中虚拟角色的设计多依靠计算机三维技术,尤其是三维动画动作编辑技术和三维动画渲染技术,来生动形象的刻画角色的动作、表情以及身体和服饰的质感。就目前来看,增强现实技术系统中的虚拟角色兼具艺术性与技术性特征,但两者结合并不完美,比如《牛郎织女》中的“老牛”虽然有动作、贴近生活实际中的牛形象,但是其动作姿态不自然、角色细节刻画不够等问题也是较为明显的。如何通过虚拟角色的细节变化揭示角色内心变化,利用真实细腻的虚拟角色为传统戏曲锦上添花是增强现实技术系统设计需要克服的一个难题。

自然界中的物体运动都有自己的运动轨迹,如何真实自然展现虚拟角色的关键在于如何依据角色的运动规律生成动画。而这依靠传统的三维动作编辑技术是很难实现的,只有依靠不断测量、跟踪和记录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轨迹及数据,利用动作捕捉技术(Motion Capture)才可以打造出栩栩如生的虚拟角色;虚拟角色的细节刻画则来自于制作人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如眨眼、叹气等小动作的记录,对生活的体验愈加鲜活,刻画的角色也就越加生动细腻;针对现实中不存在的角色,制作方则需要揣摩角色个性特征及其象征意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角色进行适应性的夸张,使其有利于强化戏曲的表现风格,展现角色鲜明的个性,从细节处打动观众。

增强现实技术与传统戏曲舞台设计的融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相生,两者相辅相成,传统戏曲舞台设计需要增强现实技术的支持,以更好地符合时代要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增强现实技术在戏曲舞台艺术设计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艺术性地处理,两者相互合作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艺术作品。

[1]黄增荣.关于增强现实的一些关键问题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01.

[2]张洪波.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2.04.

[3]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5713183-5925909.html.

[4]钱默,袁红.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以数字电影虚拟角色设计为例[J].艺术科技,2015.10.

丁献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硕士研究生。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戏曲舞台3D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编号为2014BAH15F00,课题编号为2014BAH15F01。

猜你喜欢

舞台艺术戏曲现实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西藏抗疫题材舞台艺术创作综述
漫画:现实背后(下)
2019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获奖名单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舞台艺术闪耀“文华”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