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级制度与服饰文化

2016-07-13古长生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30012

大众文艺 2016年18期
关键词:等级制度服饰文化服饰

孔 筝 古长生 (长春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130012)

等级制度与服饰文化

孔筝古长生(长春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130012)

服饰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调节体温、防止外力擦伤等保护身体的功能性指向,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在最早的文献《易经·系辞下》中记载:“皇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从这里可以看出,服饰不仅是指具体形象化的衣物和饰品,还承载着政治和伦理的因素,开始成为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秩序、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我国古代服饰,通过造型、图案、色彩和面料等形式,反映出了我国古代阶级社会等级的森严。

等级制度;服饰文化;等级地位

一、引言

我国较早的文献记载“皇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易经•系辞下》),在这里,服饰已经不仅仅是指御寒保暖的外在服装和审美饰物,而是成为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符号,拥有政治伦理性的内涵。到了汉代,儒家思想统治全国,这为服饰等级制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后汉书•舆服志》中有“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新书•服疑》中有“贵贱有级,服位有等……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宋史•舆服志》载“夫舆服之制,取天地之法,则圣人创物之智,别尊卑,定上下,有大于斯二者乎”,《元史•舆服志》又言“粲然其有章,秩然其有序。大抵参酌古今,随时损益,兼存国制,用备仪文。于是朝廷之盛,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有以成一代之制作矣”,这些都清楚的表明了,服饰作为政治的载体,是等级贵贱的象征。

二、皇帝“垂衣裳而天下治”

《易经•系辞下》中写道:“皇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盖取诸乾坤。”这里垂是悬掛、展示之意,此处更有比喻无为而治之意。乾指天,象征衣,地为坤,指地,象征裳。盖取之乾坤是指完全效法天地自然。也就是说上衣下裳、天尊地卑是天道和人道的具体形象表现。古人以衣裳象征天地,表现出其效法自然的“敬天”思想,这种思想后来经过儒家的继承和发展,逐步确立起了服饰的政治化理念。以服饰作为社会地位的标志,来“昭名分、辨等威”,规定社会各阶级的服饰,阶级之间不可混淆,尤其是低等级的不可穿着高等级的服装样式,这样与宗法制度相适应的服饰制度,是统治阶级想出来用以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三、等级制度下的服装表现形式

自上而下的封建等级制度,影响到服装上就是色彩、图案、面料和款式等的不同。这种区分在原始社会中就已有所体现。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利用装饰和标志来显示差别、区分氏族,这和现代社会里的标志有异曲同工之妙。到了阶级社会中,服饰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统治者试图以最直观方式,利用服饰的图案、色彩、纹样、款式等的差别,将上层的意识形态施加于服饰系统之中,来构建出符合统治者思想的社会等级制度。这种服装封建等级观念被历代统治阶级继承和发扬,产生出特定社会文化结构下的民族服饰和民族审美观念。

1.等级制度下的服饰色彩

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是由自然性转变为社会性。自然性是指色彩来自民间群体的以不自觉的形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自觉行为,它不具备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而社会性则是指基于社会统治的需要,服饰色彩被赋予了人为的限制,这种限制在封建社会更多的被指为“礼”的规范性。“以色服礼”这一宗旨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可以说是一衣而终的。商代将自然色青、赤、黄、白、黑五色作为上层色彩,规定只有奴隶主贵族才可以使用,平民不得使用。而到了汉,“通天冠,其服为深衣制。随五时色,近今服袍者,下至贱更小吏,皆通制袍、单衣,皂缘领袖中衣为朝服。”(《后汉书•舆服志》)五时色朝服,即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这里的五时色为上层色彩。《宋•舆服志》中关于文武官员的服饰色彩规定:“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绯,五品浅绯”,到了明清,明黄为皇帝的专用色。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等级制度中,色彩在封建等级制度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压迫下,早已脱离了原本的自然性质,转变成了为上层社会服务的社会性质。其内涵也被赋予了以“君权神授”、社会地位等级差别为主的专制思想,使色彩成为象征社会地位等级的标志。

2.等级制度下的服饰图案

服饰图案是中国服饰文化体系中最能够象征等级地位的标志。中国古代象征统治阶级的服饰图案有“十二章”,据《尚书•益稷》记载:“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东汉时期规定“天子、三公、九卿……祀天地明堂,皆冠旒冕,衣裳玄上纁下,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以下)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以下)七章,皆备五采……”(《后汉书•舆服下》)至此,十二章纹逐渐成为中国历代帝王的专用纹饰,它是中国古代王权的标志。这样,中国古代服饰制度基本确立为:天子服饰十二章纹,诸侯使用龙以下八种纹样,大夫用藻、火、粉米纹样,士用藻、火纹样,平民不准使用纹饰,称为“白丁”。这里上一阶层的人可以使用下一阶层的纹饰,但是下一阶层的人却不可以使用上层的纹饰,贾谊《新书•服疑》中说道:“等级既设,各处其检,人循其度。擅退则让,上僭则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服饰有着其等级严明的制度,是尊卑贵贱的象征。

3.等级制度下的服装形制

中国古代的服饰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形制符号,每一种形制的出现都有特定的文化含义,不同的时代也赋予同样的服装形制以不同的含义,这其中以皇帝的服饰最为丰富繁缛,形制也最为严格。中国古代社会里,统治者为了防止诸侯僭越、以下犯上,更为了确立皇权至上的统治地位,制定了一整套详尽的礼乐制度。而服饰制度作为礼乐制度中礼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区分统治阶级及其内部等级和被统治阶级的重要符号。例如龙袍,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因为其特定的象征意义而成为帝王阶层所特有的形制符号,任何其他阶层的人都不可侵犯。

在我国,“冠服”制度是历史最悠久的服饰制度。“冠”在我国古代是区分等级地位最为重要的标志,其有着非常严格的形制规定,是贵族阶级身份地位的象征,平民百姓不可服用。根据《礼记•冠义》中记载:“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这表示此时冠的等级区分已经与人的尊卑礼仪联系起来了。当时,贵族阶层的人们在相互交往的时候要衣冠整齐,这样做显示出对对方的尊敬,相反,衣冠不整不但被认为是穷困潦倒的象征,更被视为对方的大不敬。普通贵族尚且如此,皇帝的“冠”就更加严格了,其包含的意义也更加丰富。例如皇帝的冕冠,包含着诸多具有各种复杂象征意义的形制符号。冕冠,帽桶为圆,冕盖为方,象征着天圆地方,表示皇帝是奉上天旨意来管理天下,君权神授便是如此。冕板后面比前面高出一寸,向前倾斜,象征皇帝应该关心黎民百姓。天子冕板上的旒是为了提醒君主要正气,行为举止要端庄。另外帽卷两端各有一个孔,用来插玉笄,从玉笄两端垂玉,也称做充耳,象征和警示着天子不能轻信谗言,要对其充耳不闻。冠饰的形制符号,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一个缩影,这表明服饰的形制与象征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

四、儒家思想对服饰的制约

受到儒家思想的限制,古代妇女的地位地下,这种现象在服饰上的表现也非常明显。王后及内外命妇的服饰主要依据丈夫地位的高低而进行区分。除此之外,王宫命妇自身也受到等级地位的限制而进行着装,这种等级的区分主要在重大场合中表现出来。王后的礼服在不同场合要根据君王的礼服穿戴相应的服饰,例如《周礼•天官冢宰》中就写道:“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棒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索沙。辨外内命妇之服:鞠衣、展衣、缘衣、索沙。凡祭祀、宾客,共后之衣服;及九嫔、世妇凡命妇,共其衣服;共丧衰亦如之。后之丧,共其衣服,凡内具之物。”王后在祭祀、采桑养蚕、宴请宾客时要配合君王的六种礼服穿戴相应的服饰,服装有帏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六种规格,各种规格的服装有相应的配饰。王后之下,各内外命妇按照级别、地位的不同穿戴符合身份地位的服饰,包括鞠衣、展衣、缘衣。

儒家思想中,“礼”作为政治统治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中心思想和制度,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服以旌礼”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持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依礼着服,等级有序,贵贱有别,是儒家思想下服饰制度的显著特点。除此之外,儒家还认为服饰应从属于礼仪、适应礼仪的需要,无论是各种大型祭祀、朝会,还是兵戎、婚嫁、丧葬,都应穿着相应的服饰。服饰作为一种符号,在礼仪活动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五、结语

从“皇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到“辨等威,昭名秩”,我国从原始社会的衣兽皮到封建社会的以服饰作为区分等级地位的标志,这期间,儒家思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礼”制为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服饰的发展影响深远。虽然等级制度在现代看来是一种落后的文化,但是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却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通过建立的服饰等级制度,不但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还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服饰的繁荣景象。服饰等级制度的划分在今天看来也有其可取之处,如职业装等具有标识性的服装就可以很好地借鉴其内涵,设计出更具标识性的现代服装。

[1]杨凤飞.中国传统服饰色彩的历史演绎与价值内涵[J].装饰,2005(12).

[2]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3]杨蕾.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符号与象征[J].装饰,2005(10).

[4]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商务印书馆,2011.

[5]李梅.别与和:中国古代服饰符号中的组合与聚合[J].社会科学家,2009(01).

猜你喜欢

等级制度服饰文化服饰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非遗服饰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的融合
服饰文化研究及其新时代价值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明清时期门饰文化中的等级制度体现
论拉斐尔前派的绘画风格及技巧
从国君称呼看春秋战国时的“礼崩乐坏”
英语评价不妨用“等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