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结合全民健身服务模式内容研究
2016-07-13薛桂月李荣源
王 瑜,薛桂月,李荣源,莫 轶,甘 敏
(1.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健康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6;2.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12;3.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99; 4.广西体育医院,广西 南宁 530031;5.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体医结合全民健身服务模式内容研究
王 瑜1,薛桂月2,李荣源3,莫 轶4,甘 敏5
(1.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健康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6;2.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12;3.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99; 4.广西体育医院,广西 南宁 530031;5.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目的: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降低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经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途径构建体医结合全民健身服务模式。 结果:体医结合全民健身服务模式的内容具体体现在通过树立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运动健身等手段,增强人们身体的体质健康,使医学体检检各项危险因素指标逆转或稳定,减少或稳定国家和个人的医疗支出,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指数,使家庭和社区生活更加稳定和谐,使公共体育服务名副其实地参与到公共卫生服务之中,构建新型的“大健康服务体系”,“实实在在”地将全民健身、科学健康管理落实到实处,使社区居民真正受益。
体医结合;全民健身;社区服务;管理方案
“体医结合”是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体医结合”简单地说就是体育和医学的结合。综合而言,“体医结合”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旨在使体育服务与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相结合,在人员、知识、技术与设备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针对健身对象各种医学和体质体检指标进行“理论和行动上的管理”即由医学、体育学、营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才共同分析健身对象的体质测试指标和医学指标并制定出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和饮食处方以及医学处方与心理干预方案,由专业人员根据“处方或干预方案”的内容进行具体实施,对参与者进行理论和行动上的健康管理,做到有计划、可持续的科学健康指导与服务。
1 健康指导员
体医结合全民健身服务模式中所指的健康指导员具体是指在体医结合的背景下在社区具体实施全民健身服务的专业服务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成为健康指导员的必要条件。本课题研究中的健康指导员必须是由具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并经过相关体医结合专业培训后培训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构成。其主要任务有进行体质检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指导运动健身技能、制订运动处方和营养处方及心理处方等服务并监督或实施健康管理方案。
2 构建“体医结合”全民健身进社区服务模式
2.1 建立健康指导员岗位
在社区中建立健康指导员岗位,健康指导员是必须具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且经过专业“体医结合健康指导员”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专业人员。
2.2 根据服务内容的需要对健康指导员进行培训
普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并不具备所有的健康指导员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健身技能指导、心理学、营养学及部分医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在其所学基础上制订相应的培训方案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建立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慢性疾病防治医学基础知识、营养学基础知识、心理学基础知识、运动健身技能和指导方法等。经配培训完成并考核通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才能有资格上岗成为健康指导员。
2.3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对社区居民进行医学体检,医学体检是进行“体医结合”健身指导服务的前提条件,通过医学体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管理方案的修改和实施都是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处方的设计均已个性化处方为主。
2.4 制订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根据建立的健康档案聘请专业的专家或教授做指导制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包括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医学指导建议、注意事项及心理疏导方案。
2.5 实施健康管理方案
健康管理方案的实施主要由健康指导员完成。健康指导员根据健康管理方案对健身对象进行健身技能、饮食搭配、心理疏导等所有方面的健康指导,并持续的监督健身对象的实施情况,以保证健康管理方案的顺利实施。具体监督和实施措施有疾病和人群分类分组健身、现场科学健身技能指导、健身日记等。
2.5.1 疾病和人群分类分组健身 按照疾病的种类为健身对象进行分组,分组类别主要有健康组、高血压组、糖代谢异常组、心脑血管疾病组、颈肩腰腿慢性劳损疾病组、其他疾病组等。各组的名称不依照疾病的种类命名而是依次命名为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等。不同的健身组分类指导、特殊管理。
2.5.2 现场科学健身指导 健康指导员根据健身对象的需要进行现场的健身项目、运动技战术和运动中的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指导。健身指导项目有体医结合全民健身操、各种球类项目、健身气功、广播体操、民族舞蹈等,数量和种类繁多。
2.5.3 健身日记 为了及时全面地监控健康管理的各个方面,对实验健身对象建立健身日记。健身日记的主要内容包括每天的饮食种类和数量、每天的健身时间、运动项目、运动时的最高心率、运动后的心理感觉、近期的身体和心理变化等方面,加强宣传鼓励居民积极主动的坚持填写健身日记。 健康指导员根据每个人的健康管理方案定期检查健身日记的完成情况并及时通过健身日记发现健康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纠正或督促。
2.6 监督健康管理方案实施状态
2.6.1 运动健身指标监测 通过可穿戴的运动健身检测设备持续关注实验健身对象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消耗、运动时的心率变化等指标。通过后台程序对运动健身时的“超标”和“低标”行为进行及时的提醒,以防止运动突发情况的发生。相关检测的指标由健康指导员持续监督并整理统计,各项检测指标是后期修改健康管理方案的有效依据。
2.6.2 定期体质检测 为保证健康管理方案的有效性和持续性要对实验对象进行定期的体质指标及医学指标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发现原因并给予健康管理方案的修正。体检的组织和宣传有健康指导员具体实施完成。
2.6.3 根据健身对象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健康管理方案 实验健身对象的身体和心理变化是动态的,完全不变的健康管理方案然不能满足健身对象的实际需要,根据定期检测的体质和医学体检指标和运动健身过程的检测指标及健身日记的相关内容及时修改健康管理方案,以保证健康管理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2.7 健康科普知识宣传
定期在社区进行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宣传的内容主要有运动健身及注意事项、饮食搭配、科学预防、中医养生、中医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定期聘请专家或医生进行现场解答社区居民在健康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各种宣传手段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主动和带动周围的人群积极的参与全民健身中。
3 讨 论
3.1 体医结合“健康指导员”岗位设立的重要性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以下称《计划》)中明确指出了“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更加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业不断发展”的目标任务,这为“体医结合”全民健身进社区服务的广泛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条件。我国目前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然而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社区健身指导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专业层次不够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另外社区中的健身对象身体状况复杂,慢性病较多,普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根本没法满足慢性疾病患者的健身要求。健康指导员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人才,知识体系完善、丰富。设立体医结合健康指导员岗位不但可以满足慢性疾病患者的健身需求,还可以对其长期跟踪观察。通过健康指导员的指导和监督可以极大的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国家和个人的医疗经费的支出。健康指导员岗位的设立提高了体育及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推动了大众的体育消费的积极性。
3.2 体医结合“健康指导员”岗位的设立需要多部门的合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中明确指出:“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财政部关于做好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3〕111号)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是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和《指导意见》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体医结合”健康指导员持续生存的核心是政府购买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体医结合”全民健身能顺利、广泛、可持续的进入社会,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才能留住高级健康指导人员,才能够使他们能够为全民健身的进程奉献自己的力量。健康指导员岗位的建立离不开地方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等的积极努力。积极协调各部门建立健康指导员岗位、开发健康指导员就业的市场、完善健康指导员的薪资制度和奖惩方案、管理办法等。
3.3 体医结合全民健身服务模式要以事实为基础
体医结合全民健身服务模式的内容不能是完全不变的,不同地区因民族特点、居民生活习惯、社区健身场所、居民消费水平、健康意识等种种因素影响应以体医结合全民健身服务模式为基础以实际情况为准做适当的修改或增减。
[ 1 ]李荣源,薛桂月,陈青云,等. 量化运动处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J ].中国体育科技,2011(3):95-98.
[ 2 ]薛桂月,李荣源,辛振璐,等. 体育锻炼对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体质及动脉弹性的影响[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4):367-368.
[ 3 ]李荣源. 体育锻炼对城区老年人体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体育科技,2006(4):79-82.
[ 4 ]许菲菲,林俊,陈晶. 分析如何通过“体医结合”促进全民健康水平[ C ]//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集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014:1.
[ 5 ]郝丽,刘博. 大数据时代“体医结合”新模式探讨[ C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集.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4:2.
[ 6 ]胡耿丹,王丹.“体医结合”健康促进模式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 C ]//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集.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4:2.
[ 7 ]肖敏敏.“体医结合”健康促进模式的实践研究——以中国男子体操队物理治疗为例[ C ]//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集.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4:2.
[ 8 ]胡毓诗.“体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康复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C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Education Committee of Chinese Association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加强合作,推动我国康复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2012第二届全国康复教育学术大会资料汇编.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Education Committee of Chinese Association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12:7.
G812.4
A
1674-151X(2016)09-13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8.069
投稿日期:2016-06-03
广西体育局科研立项(课题编号桂体群研[2014]1);2014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传统体育养生理论支持下的民族健身操创编研究(课题编号:YB201445)。
王瑜(1990—), 硕士。研究方向:健康管理与养生。
薛桂月(1962—), 教授。研究方向:运动健身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