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路径探究
2016-07-13于海傲
于海傲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路径探究
于海傲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存在共性和互补,高校体育可为对方提供资源,社区体育可为对方提供平台,两者可以扬长补短、相互促进。本文尝试从思想统一、制度保障、经费到位、资源共享4个方面探讨两者互动发展的路径。
高校体育;社区体育;互动发展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根据区域的不同划分,同属体育运动的范围。作为高等教育的公共基础课之一,高校体育在教学资金、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教学场地、教学用具等都有相应的要求和安排,显得管理规范、科学专业。相较于高校体育,由于相关文件规定模糊不清,甚至缺乏明确的指示性文件,社区体育的发展则显得参差不齐,资金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发展规划、缺乏体育指导员等问题都严重地制约其发展。而高校有服务社会的功能,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存在共性,可以尝试建构互动的模式,两者扬长补短,相互促进。
1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相互关系
虽然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根据区域划分为不同类别,但实质上两者又互为融合,高校建设在社会某一区域中,国家赋予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那么,高校一般都会按照就近原则,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场地建设、师资队伍等优势,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服务于社会、企业、个人。因此,高校体育可以打破区域的限制,走进社区,挖掘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开拓服务对象,同样,社区体育也可以寻求与高校体育互动的路径。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存在较高的互补性,两者可以在互动发展中相互促进。
1.1 高校体育可以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资源
针对社区体育发展的限制性条件,高校体育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其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达标的场馆资源、标准的体育用品、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
在人力资源方面,高校有一支专业的从事体育教育的队伍,高校专职的体育教师均为体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和研究,能够给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锻炼咨询、制订锻炼计划、指导体育项目学习的技巧、组织社区运动会等。同时,高校还有一批体育类社团,社团成员以共同的体育运动为基础组成社团,如足球协会、网球协会、健身协会、乒乓球协会等,社团成员可以协助专职的体育教师为社区提供体育类服务。高校的专职体育教师和体育类社团的成员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体育缺乏社会指导员的困境。
在场馆资源和体育用品方面,高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本校体育课程门类的设置、招生规模,建设相应的体育场馆,一般包括体育馆、篮球场、田径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这些场馆建设达标,配有专职的场馆管理人员,对场馆的使用有规范的记录,定期对场馆进行检测和维修,属于较为优质的场馆。同时,根据体育课程门类设置和招生规模,高校还配备相应的体育用品,如足球、篮球、标志桶等,这些体育用品符合规范,配有专职的器材管理人员,对体育用品的使用有规范的记录,定期对体育用品进行维护和更换。
在体育运动氛围方面,高校每天都设有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体育运动爱好者的练习、体育社团定期的学习等,各种各类的体育运动每天都在开展,基本能够做到体育运动覆盖全校学生,具有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置身于高校的社区居民,也会受到体育氛围的感染,关注自身的健康、尝试坚持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1.2 社区体育可以为高校体育发展提供平台
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社区体育可以进一步挖掘自身的资源,为高校体育的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依据、学生锻炼实践提供平台和资源。
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培养专业运动员,而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社区体育在某种程度上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落脚点,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研讨中,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衔接则是一个有价值的课题,旨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如何在社区保持体育锻炼,增强自身身体素质,在高校体育的教学门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研讨。同时,社区拥有丰富的公共资源和自然资源,高校体育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场地资源,走出校园,开展丰富的户外体育活动,如定向越野。
在高校体育科学研究方面,社区体育的发展可以为高校体育的科学研究提供很好的研究视角,可以为高校体育的科学研究提供研究依据,提供定性分析的材料和定量分析的数据,还可以借助社区体育发展专家的专业知识,尝试对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进行综合研究,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状况产生大量的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同时,对不同年龄段、职业类别、生活习惯等居民的身体素质的评估,形成长期的滚动评估,优化高校学生体质测试的项目或指标,也是对高校体育学科发展的贡献。
在学生锻炼实践方面,社区体育的相关场馆、设施、用品都需要相应数量的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还需要一定数量的社会指导员,但是经费有限,因此,社区体育的这些人员常常没有按照要求配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场馆、设施、用品的使用寿命,也影响着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这些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并不高,只要经过相关的培训即可上岗,高校的学生需要参加社会实践进行锻炼,社区体育的这些岗位可以在配备少量专职人员的基础上,在高校挑选合适的学生作为兼职参与到社区体育的发展中去。
2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路径
根据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相互关系分析可知,两者存在共性,同时也存在互补,可尝试两者相互促进发展,从思想统一、制度保障、经费到位、资源共享四个方面探讨两者互动发展的路径。
2.1 思想统一
思想决定行动,在探讨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路径的问题中思想统一成为了首要的问题。两者在互动中,寻求协调的路径,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双赢的目标,其宗旨是扬长补短,共同发展。在互动中,要坚决避免单向付出的思想,社区不能够因为高校具有社会服务的功能,就要求高校单方面付出,不给予高校相应的回报,同时,高校虽然需要服务社会,但是高校也可以选择服务的对象,因此,在互动中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互帮互助的原则,只有双方都表现出合作的忠诚,才能够维持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局面,实现双赢的目标。
在寻求互动方式的同时,社区和高校双方必须牢记自身的首要任务。社区体育始终以提高社区居民身体素质服务为宗旨,高校体育始终要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目标的宗旨服务,避免双方为了寻求更多的合作空间,而忘记本身的首要任务,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2.2 制度保障
制度是双方一切互动行为的依据,也是规范化、专业化的体现。完善的制度能够有效地规范双方互动的行为,包括确定合作的方式、时间、实施、评估、反馈等。
目前,在制度上,国家并没有出台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指导性文件,高校和社区在互动发展中,也没有形成可借鉴的制度文件;在实践上,两者的互动路径也在探讨中,并没有社区探索并构建了可推广的示范性的模式。双方的互动仅属于起步的探索阶段,因此,制定制度进行试行,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现实问题对制度进行修改、完善,这是当前探讨双方互动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经费到位
两者互动,是通过资源共享节约资源,并不是停止使用资源,因此,互动必然产生经费的支出,如由于高校体育场馆使用时间的增加,需要提高检测和维修的频率;由于高校体育用品使用频率的提高,需要提高维修和更换的频率;由于人员的额外劳动,需要支付劳务费等。经费必须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高校和社区都需要设置专门的经费预算,专款专用,避免与高校和社区原有用于教育教学、社区体育建设的经费混淆。
与此同时,互动双方必须明确,互动的经费仅用于双方由于活动产生的费用,而高校体育常规的教育教学、体育运动等所产生的经费不能消除或削减。同时,社区体育的发展单纯依靠与高校体育的互动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的路径,因此,社区体育在做经费预算时,对与高校体育互动做出预算的同时,也要保障其他路径顺利进行的经费。
2.4 资源共享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双方资源共享,需要进一步探讨双方资源共享的方式方法。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资源共享方法是比较普遍的做法,双方在互动中达成一致,某些资源对方可以无偿使用,如在规定的时间某些场馆可供对方无偿使用,某些资源对方需要有偿使用,如使用体育用品、人力资源等。
目前,还可以尝试探讨更深入的资源共享方式,社区发挥财政优势,高校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高校和社区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身体锻炼环境。如社区出资兴建体育场馆,高校负责维护与管理,社区居民可按照规定使用体育场馆,高校的学生也可在上课时间使用场馆。
3 结 语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路径仅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地实践,总结经验,再次实践,尝试构建两者互动发展的模式,便于广泛地推广应用,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 1 ]徐莉姝,郭旭茂,李楠,等. 构建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模式的研究[ J ].继续教育研究,2008(7):96-97.
[ 2 ]王程.和谐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与发展[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8-61.
[ 3 ]万美荣,谢彬,杨德敏.论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 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81-283.
[ 4 ]李树伟,李朝福.谈高校体育资源与新型社区体育的构建[ J ].教育探索,2009(1):65-66.
[ 5 ]王小虎.依托高校体育资源构建新型社区体育体系[ J ].甘肃社会科学,2006(6):68-69.
[ 6 ]季彦霞,刘薇薇,赵乾琦,等.和谐社会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J ].成人教育,2011(5):49-50.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8.040
G807.4
A
1674-151X(2016)09-079-02
投稿日期:2016-08-03
于海傲,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