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野草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016-07-13陈文月河南省工业设计学校45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8期
关键词:野草景观设计乡土

陈文月 (河南省工业设计学校 450000)

浅析野草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陈文月(河南省工业设计学校450000)

在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双重背景下,城市扩张对土地生命的干扰,是影响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城市美化运动袭来的大潮流下,作为设计人应该更多地考虑城市生态设施建设问题,生态景观必定是今后城市景观建设重要的课题。野草的维护是今天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在设计中体现乡土美的一种表现,很多设计师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相继提出“野草之美”的观点,在这里,也将“野草”的观念带进课堂,与设计专业的学生共同探讨。

野草;景观设计;乡土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双重背景下,大力发展城市的口号也正在猛烈进行着,就如同满身金器的贵妇人,浮躁与炫耀充斥着整个城市,人们铲去乡土,铺上地砖,拔去野草,种上名种古木。

在学生的眼中,显然这就是城市景观,这就是设计师的作品;在这里,我们就要探讨一下城市景观设计中乡土野草参与重要角色的问题。

一、对野草的偏见是一种时代的偏见

在现今各大城市景观的设计方案中,对于野草的看法各不相同,针对野草的处理也有很多想法与做法,但对于野草的偏见,存在于各大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有的设计师说这是一种时代偏见。

俞孔坚老师将这种偏见生动地归纳为“庄稼意识”和“好农人意识”。庄稼意识指的是在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奇花异草是应该被保护,而本地的野草应该是被铲除的;而“好农人意识”指的是刻意于农艺之美,什么植物都要修修剪剪,比如节日的树雕以及模纹花坛。在很多城市中,大量模纹花坛和树雕的出现,无疑是16世纪法国皇家宫苑造园艺术遗留痕迹的仿制品,用在中国的各大城市,趣味低级,更谈不上中国地方文化特色1

对于野草的偏见,显然是一种时代的偏见,在这种意识倡导下的景观设计必定是有害无益的。当成千上万的姹紫嫣红的花坛城市中盛行时,我们脚下的土地正在遭受污染和侵害,这是偏离协和自然的做法。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感叹人们对自然梅花的摧残,讽刺当时人们的病态心理,那么对于野草的铲除用病梅观来形容也很贴切。

二、野草在景观中的价值体现

(一)野草在物质方面体现出的经济价值

首先,野草的生长彰显一个地域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程绪珂老师讲过:“我们人多地少,这么少的地不生产,还尽搞观赏,对不起祖宗。”“将农业、林业、山水进行重新的资源配置,而不是简单的观赏,建设生态城市,是世界潮流”。

野草作为一种自生的作物,在使用中可以减少后期的维护,减免化肥的使用,减少人工能量的投入,在自然状态下使土地具有生命,相互满足其生长和循环的条件及物质基础。

(二)野草在环境发展中体现出的生态价值

野草的存留在于营造一片自然生态系统。对于一个区域的生态,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后,这里依然有鸟儿聚集欢鸣,依然有清流潺潺。俞孔坚老师说:“一个成熟的民族,懂得审美的民族,最能知道珍惜平常的美,尊重普通人,尊重普通的乡土物种,这便是尊重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真是内涵,做到了这一点,离和谐社会要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和谐就不远了”。而杂草是最好的乡土物种,它们最具有繁衍能力和适应能力,所以最具有当地生态价值。

(三)野草在地域文化设计中体现出的精神价值

“景”在我认为不单单只是“观”,更要包含一种感受,一种文化与内涵和一种历史的延续。

人们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形容野草的蓬勃生机,鲁迅先生也曾经用文字赞扬野草不屈之精神,不畏困难,勇于磨练,永远乐观及顽强的生命力,这也正是在景观设计中能够隐性反映给游人的场地精神。

“新乡土”这个词在最近几十年被广泛地引用。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血液中都延留了某种乡土情结。随着生态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喜欢原生态的东西。就像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供奉着健康的人性和自然之美。在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乡土”成为一种设计潮流,这是和本地人的灵魂、生活习惯、历史文化、文明传承为一体的。

三、从优秀案例中解读野草的价值体现

(一)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富有生态的野草设计

土人景观笔下的中山市岐江公园,是一个运用野草作为植物景观的典型作品。在植物种植选择方面,运用了上百种中山市及周边的野生树种及野草,野草之美在公园景观中得到了价值体现。水岸栈道边,种植了大量象草,这是中山本土的野生植物,象草与栈道交错呼应,形成了自然生态的景观体系。另外,在公园中,设计师还用到了荷花、茭白、菖蒲等本土生的植物,给市民带来更清新自然,更具亲和力的景观感受。呈阶梯状的栈道间隔中种植有大量乡土水生植物,引来了大量的生态物种,比如鱼、河虾及微生物,成群的鱼浮游在栈道上的浅水中,与人更是达成和谐的交流,在自然的足下之美之余,又添不少人们参与的热情。

(二)上海后滩公园极具亲和的野草设计

上海后滩公园是上海世博会主场的后花园,也是重要的VIP休息场地,设计师俞孔坚老师说“因为它获奖而怀着惊艳期待来这里的人们,是否会遭遇轻微的意外?我猜—定会。因为它,这么寻常”。在上海后滩公园设计中,土人团队依然运用野草作为植物景观的主要元素,在这一片江南湿地中,没有绚丽的大树,没有从远方移来的珍奇花木,运用芦苇、茭白、菱角、杨柳等植物,春季油菜花、二月兰盛开,夏季水稻和向日葵将开放,秋季的芦苇、冬季的荞麦花香,以另一种生命力和亲和力感动着人们,不仅愉悦视觉,更注重人的内在体验,让人恍然置身于大都市里罕见的真正江滩!

四、我所理解的景观设计中野草的运用价值

做景观不仅仅是做出视觉美感,更要做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维护。我们坚决摒弃宴庆意识下一夜之间的美景和数天后的萧条,野草无疑是缔造小生态中有利因素之一。除了乡土野草本身的自生能力外,它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和所要依赖的物质基础,如鸟类、鱼、虾、青蛙、昆虫等动物,各种微生物,从而滋养了野草生长的土壤和湿地、蒸腾水分、调节小气候和小环境,形成局部完整的生态系统,达成自然和谐的状态,怎能不给人舒适的感觉。

我们开发一个地区,发展一个城市,首先要做到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回归自然是当代城市景观设计的一个潮流,将自然引入城市,使城市与自然融合,使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足下乡土文化,切实发挥乡土元素在城市景观中的有利价值。

野草之美,就是善待脚下的自然,乡土的自然。

[1]俞孔坚.城市景观之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8-34.

[2]俞孔坚.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5.

[3]魏向东.城市景观[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09-122.

[4]孔祥孔.以土地的名义-俞孔坚与土人景观[M].三联书店,2009:36-40.

[5]俞孔坚.文化生态与感知[M].科学出版社,1998:20-48.

[6](美)桑德斯.设计生态学俞孔坚的景观[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2-54.

猜你喜欢

野草景观设计乡土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小心野草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中国
一束野草
一束野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