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华佳境
——论《南华录》之晚明文人心态

2016-07-13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211

名作欣赏 2016年18期
关键词:袁宏道南华高雅

⊙王 丽[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211]



南华佳境
——论《南华录》之晚明文人心态

⊙王丽[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211]

摘要:正如赵柏田先生自己所言,《南华录》既是一部明万历年后中国的艺文志,也是一本关于已经消逝了的南方珍异世界的书。①《南华录》中所展现的,既有物质生活的穷奢极欲,也有精神生活的任性逍遥。物质上的享受来自世俗之乐,而精神上的享受则来自高雅艺术的熏陶。倘若要活出真性情,达到真正的洒脱,必定要进入世俗与高雅相结合的佳境,在世俗中追求高雅,将人生艺术化,生活审美化。

关键词:晚明文人世俗高雅艺术审美

明末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首先,朝政混乱,官场凶险,导致科举道路壅塞,入仕比率极低,文人想通过科考进入仕途异常艰难。其次,明代经过前期的经济积累,到了中晚期,经济实力还是较为雄厚的,商业经济尤为发达。然而商业发达所形成的奢侈之风对文人价值观的冲击非常大,导致晚明很多文人都不再视科考为唯一出路,很多人要么以笔墨为生,成为名士、山人和隐士,要么下海经商,亦儒亦商。有趣的是,一些人经商致富以后,还是脱离不了自己的文化人身份,继续与琴棋书画为伍,好结交文人墨客,喜收藏古玩字画。这无形中也提高了富商巨贾们的文学造诣和艺术气质。再者,崛起于明中叶,盛行于晚明的“心学”运动,对晚明文人的思想和文化品格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心学”强调人的意志、主观精神的巨大作用。这种主张内省之风的发起,使得程朱理学先验的伦理本体转向“心学”的心理本体,带有一种很强的反传统的精神追求。由于这些启蒙思想打破了程朱理学的桎梏,具有人文主义精神,因而拉近了文人与世俗的距离,鼓动了他们对世俗享乐的追求和对欲望的放纵。

因而《南华录》既描绘了晚明的文士、才女、奇人、梦境,也记载了南方的香料、古物、园林、戏剧。②在此种“物质上充裕,精神上逍遥、追求真我”的两相交替的社会背景下,使得晚明文人生活也呈现出了两种姿态:既沉迷于世俗玩物不可自拔,又追求艺术生活,讲究精神上的洒脱无为,堪称世俗与高雅两相融合。

一、世俗享受这种世俗享受,若要细分的话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对“尤物”的追求,其二是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而无论是“尤物”,还是“功名利禄”,都属于“食色性”的范围,是人之正常生存的需求及追求。

说起“尤物”,不外乎两者,一是奇珍异品,二是女子。首先,对于奇珍异品的追求,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嘉靖、万历年间的大收藏家项元汴了,他把一生中所有的时间都耗在了古书古画上,可谓一边潜心守护自己的古物王国,一边于书画中寻求快乐。他那摆满珍玩的“天籁阁”里面的藏品,就连他自己全部看完都要花上两个月的时间,更别说其他人了。据后人推算,他的书画藏品总数达二千一百九十余件,收藏量几乎是故宫博物院的一半。数量上也就足以证明这位收藏家对奇珍异品之喜爱痴迷的程度了。当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项氏一样以鉴古家兼收藏家闻名于世的还有很多人,有生于项氏之前的安国,有项氏之友人郭五游,还有算不上收藏家,但是受项氏深深影响的李日华等等。他们也都陷入对“物”的痴迷当中,都享受坐拥古物藏品的满足感。其次,是对“女子”的贪恋,这一点最明显的就是文人的“狎妓”了,在明末,文人“饮酒狎妓”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当然那时候的红尘女子也不乏洁身自好且聪慧过人、有情有义之辈,这样一来,男子更是会为情所困。无论是终成佳话的钱谦益和柳如是,还是放荡风流的屠隆和袁宏道,都代表了文人“情欲”的一面。连喜爱做梦、听雨、焚香的董若雨,常常出现其梦中的也都是一些与美女行鱼水之欢的情景。当然,也有文人对此有所反思,比如袁小修,他虽然也深知早年的粉黛之癖已经致使自己气亏血虚,但是他只要一回到风月场中,依然是不能自控的。寻其根源,还是受“心学”的启蒙思想影响,使得他们往往不拘泥于道德约束,随心所欲地受自己意识的支配。纵使他们偶尔也会检讨自己的酒色之癖,但是其骨子里还是会认为情欲出之天性,是无法铲除干净的。正所谓“刚骨腻情,亦人之常态”,才子也是需佳人与之相配的。

晚明文人虽不以入仕作为唯一出路,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对“功名利禄”有所排斥。项元汴一家,虽然在当时可谓富甲江南,但是对于功名还是有所追求的,其祖父和大哥都曾捐过小官,二哥则自己去考过功名。对于他们而言,毕竟已经不用再为生计而愁,所以在功名上,留下一些面子上的东西,也是没有坏处的。相对于项家而言,一直在仕途不得意的汤显祖就显得没那么好运了,他屡次科考,但是屡次名落孙山,实际上也是他耿直的性格使得他生不得志,注定他此生无法于官场上立足。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失败之后,他才终于心灰意冷,彻底断了自己的功名梦,好多年都没有再去触碰那些带给人名利荣耀的时文,转而投入到自己热爱的戏剧事业当中。③同汤显祖一样,大半生都在为入仕而劳神的还有袁小修,尽管也是一直抱着心中求取功名的信念不放弃,但他也是屡次落第又“名根未断”。只是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他第十次科考中,取得梦寐以求的进士资格。相比陈继儒29岁弃绝仕途、隐居山林,张岱终生不仕,汤显祖、袁小修他们这些人,真如《南华录》中所说的:“半边身体享受着此间的声色,而另外半边,则像一张绷紧的弦,时刻等待着来自高处庙堂的感召”。

二、闲情雅趣在《南华录》当中,文人墨客鉴赏书画、收藏古董、养花种竹、听琴弈棋、饮酒品茶、建造园林、焚香研墨,无不体现出一种闲适而有趣的艺术生活。“闲适”需要的是时间的充裕,是文人的一种生命的状态;而趣味则是爱好所致,是文人的一种心理的趋向。

晚明文人的这种“闲趣”总体上来看,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随性而发之趣。袁宏道说,这世上大抵有两种人:“若能屏绝尘虑,妻山侣石,此为最上;其不然,放情极意,抑其次也。”袁宏道所言的这两类人,都是遵从内心去生活,放下世俗顾虑,率性而为之人。就好比沉浸于汤显祖的《牡丹亭》不能自拔的三位女子——陈同、谈则、钱宜,先后嫁与一夫,又先后为一个“情”字所困。真应了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另一方面,精于“长物”之趣。在高度积累的物质文明之下,一群文人雅士中有钟情于古玩字画的收藏家、鉴赏家;有倾心于奇香异墨的制香者、墨工;还有长于装饰设计的园林艺术家等等,他们都在通过世俗消遣,追求感官的延伸、情感的寄托和生命的承载,因而一遍一遍地把自己的器官磨砺得细腻而敏感。文震亨的《长物志》,就是在以“长物”构建一种审美化的文人生活,所有的空间规划、器物赏玩、景物观赏、食物品尝、美观装饰,都不是汲汲于利益增值的,也不是为现实生计经营的。其目的是将“长物”纳入个人感官世界之中,感官与物交会,以此营造幽雅情境,并承载“长物”主人的情感与意趣。这种精神上的追求,实则也是一种寄托。生活上不愁生计,势必要在精神上有所追求。这种艺术化的追求所呈现出来的闲情雅致,体现了极强的诗意韵味。可贵的是,这种“雅”,不孤、不清、不冷,因为它是从日常生活中所提炼出来的艺术化的“雅”,带有生命感性的气息。

三、雅俗共之袁宏道在尺牍《徐汉明》中说,世间有四种人:不把现实放在眼里的玩世者,超脱现实的出世者,调和现实的谐世者,从现实中追求享乐的适世者。袁宏道说他自己最喜欢成为的是第四种人——适世者。这种人,学佛,受不了佛家的清规戒律;学儒,不务实务,这种人最自由。其实晚明文人大部分都是追求这种“自适”生活的适世者。而这种生活,其实就是高雅文化与世俗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既有老庄思想的超脱,禅境的体验,魏晋名士的风度,同时又不失世俗的享乐。既有物质满足又有精神满足,其核心就是闲趣与自由。世俗享受与高雅艺术追求,不仅要有所结合,最重要的是,还要有所超越。袁宏道还说过,这世上有五种“真乐”,这其间既有金钱美女,又有美食美货,可谓极尽欲望之极。但同时又不乏精神追求,也有读好书,长识见的雅趣。可见他想要提倡的是做这样一种人:既要过享受世俗欲望的生活,也要在世俗中寻求一种不受约束、率性而为的独立自由人格,以达到精神的超越。不难发现,很多晚明文人也正是如此:既好货好色,饮酒狎妓,又酷爱读书,精通音乐,舞文弄墨。总而言之,既离不开世俗,又有闲情逸趣,而追求闲情逸趣实际上就是一种对世俗生活的超越,这种超越的方式是审美化的,是对世俗生活的审美化。将生活中的一切都视为审美的对象,那么审美的情趣就能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古物字画、园艺装饰、奇香异墨等等无一不是审美的载体。这样一来,审美便成了世俗与雅趣相联系相融合的一道桥梁,通过审美,达到雅俗共之。

从生活的态度来看,晚明文人既世俗又雅致,甚至雅俗共之的生活态度,确实呈现出一种独特气韵。这种气韵既是生活的本质,又超出生活的本质,而审美关注的,往往就是人类最粗俗又最为可知的那一方面。④从审美的眼光来看,他们对现世生活的享受,对自由人格的追求,都是对生活本质的关注,因而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与反叛色彩。这就是《南华录》里所构建的南方佳境。

①②③赵柏田:《南华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5页,第68页,第189页。

④[英]特里·伊格尔顿:王杰等译,《审美意识形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参考文献:

[1](明)文震亨.长物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龚鹏程.晚明思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黄卓越,党圣元.中国人的闲情逸趣[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苏状.“闲”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人生[D].上海;复旦大学,2008.

[5]吴功正.明代赏游美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9).

[6]高建立.论晚明启蒙思潮与晚明人的觉醒[J].河南大学学报,2007(9).

作者:王丽,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袁宏道南华高雅
南华新书架
南华新书架
高雅艺术下沉,营销搅动市场
张姝钰、高雅萍作品
“沪港通”机制能够降低企业盈余管理吗?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从“柳浪再仕”看袁宏道的羁官情由
袁宏道吏吴期间交游考述
不能割裂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