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割裂文意
1983-07-15尹恭弘
读书 1983年8期
尹恭弘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在编纂袁宏道、选录《行素园存稿引》时,在“嘉隆以来,所为名工哲匠者,余皆诵其诗,读其书,而未有深好也。古者如膺,才者如莽,奇者如吃,模拟之所至,亦各自以为极,而求之质无有也”(156页)之后,割去与此文意相联的短短几句话:
最后乃得定之方先生集读之,三
复叹曰:质在是矣。有长庆之实,无其俗;有濂、洛之理,无其腐。百世而后,岿然独传者,非先生也耶?
将这两段联起来,才能完全了解袁宏道持论的宗旨。上面是批评了文无质的现象,这几句是正面提出“文必贵质”的内容就是“有长庆之实,无其俗;有濂、洛之理,无其腐”。怎么能拦腰割断?《行素园存稿引》作于万历三十七年左右,是其晚年论文代表作。其时袁宏道积极入世的成分有所增强。万历三十四年在《与刘云峤祭酒》信中及万历三十七年作《摘发巨奸疏》可表明他十分“留心世道”。又据《顾端文公年谱》万历三十七年条载:“袁考功宏道主陕西乡试,发策有‘过劣巢、由之语,监临者问意云何,袁曰:‘今吴中大贤亦不出,将今世道何所依赖,故发此感耳。”鲁迅说袁宏道也是个佩服“方巾气”的人,正在此时。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袁宏道文学观发生一些变化并不难理解,所以此文强调的文质显与“性灵”有别。如果我们看了这种割裂文意后剪裁的材料,就不能看出袁宏道文学观的全貌,也歪曲了《行素园存稿引》的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