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换届哪些不良心态值得警惕

2016-07-12

人民论坛 2016年18期
关键词:职数乡镇心态

2016年是地方党委换届之年,这项重大的政治活动是全党的一件大事,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一次重大考验。但是,每每到了换届时刻,各种不正之风往往就会集中爆发,部分干部在心态上也出现一些问题,一些领导干部也“倒”在了换届中。

怎样做好基层换届工作?干部状态如何?哪些不良心态值得警惕?且听地方组织部长及基层干部怎么说。

“进退留转”心态复杂

中共湘西州委组织部课题组:换届之年,干部有如下四种心态值得关注:一是职数有限,“进”者期望与担忧并存。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乡镇区划调整、“三超两乱”治理等工作的开展,机构和职数进一步削减,干部成长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由于空出的职数有限,真正能在换届中提拔的干部少之又少,大多数干部担心无位可进,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导致一些干部急于“进档升级”“心里不踏实”,迫切希望得到组织上重用,能够安排一个好位子,出现急躁心态;一些干部因为提拔无望而丧失斗志,对业务没兴趣,对工作没干劲,害怕被淘汰出局,失了位子、没了路子、丢了面子。

二是角色变换,“退”者服从与失衡同在。对于退出领导岗位,多数同志都能愉快接受,有的同志还主动让贤。但也有少数同志面对突如其来的角色变换,认为“上荣下辱”,担心干部群众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评价,心里一下子接受不了,以致心理失去平衡、落差较大,很怕失去领导岗位找不到“存在感”。调查发现,乡镇党委换届期间,个别乡镇班子成员认为自己年纪偏大,文化偏低,对于群众认可度、组织满意度心里没有谱,显得有些心神不宁,生怕就此提前退职离岗。

三是原地踏步,“留”者乐观与悲观交织。从以往换届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留任的同志都能够做到不计较、不攀比,与新进班子同志团结一心,真正发挥“留”的作用,留得其所,留有精彩。但是,也有些干部看到资历比自己浅、年纪比自己轻的后辈干部获得提拔重用,升得比自己快,片面地与新提拔的同志攀比,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心里不服气;有的倚老卖老,觉得自己能力强,而没有得到更好的安置,摆资格、闹别扭,以至于影响了班子的团结。

四是转岗交流,“转”者担当与畏难叠加。对于转岗交流,多数干部不挑不拣,有的干部还主动提出到困难多、条件差的艰苦岗位锻炼,体现出很高的政治觉悟。但是,也有些干部因轮岗而心神不定,只想交流到条件好、待遇高、权力大的岗位,不愿去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困难多的部门或单位,不愿从“油水衙门”转到“清水衙门”。

两大因素致心态失衡

中共永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延堃:一是认为交流任职和职位晋升的空间比较小。实行县政府机构改革,加上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对建制乡镇个数和县直单位机构个数进行撤并或撤销,核定的领导职数随之相应减少,特别是正科级领导职数减少和县直单位机构撤销,乡镇干部调入县城任职机会少,担任多年副职而提拔为正科级的机会少,一些干部认为“机不逢时”。二是认为事业编制干部得到认可的机会比较少。就乡镇换届领导班子人选而言,按照公务员调任有关规定,事业编制人员不得直接提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因受个人身份限制,除可通过公选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外,一些优秀事业编制人员被拒之门外,因此认为组织上给事业编制干部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比较少。

“人在曹营心在汉”

中共花垣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彭学康:有的干部认为换届是难得的“政治机遇”,把个人升迁看作人生的“重中之重”;有的托上级领导打电话、写条子,有的请老朋友、老同事、老战友帮忙,更有甚者,不择手段,违背组织纪律,跑官要官;有的干部在一个位子上干了一两年,“板凳”还未坐热,又做“加官进爵”梦;有的生怕别人“抢班夺位”,难以做到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无心工作,甚至“人在曹营心在汉”,整天挖空心思谋划自己的前程。尤其换届之际,少数干部渴望成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更是突出。诱惑驱动、人际障碍、工作压力等,都使他们精神紧张、情绪急躁,心理压力加大。

迷茫消极,无心工作

中共凤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覃振华:一方面,“上不去”造成迷茫。这主要是对身份外的乡镇干部而言,由于当前干部政策的限制,不管其表现有多优秀,没有公务员身份不能提拔进班子,参加公务员招考、参加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又考不赢别人,便觉得前途比较迷茫,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混日子的思想偏重一点。另一方面,“下来后”造成迷茫。部分干部因为年龄过大,身体较差或其他方面的原因,想自己主动退下来,不愿再承担乡镇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上面比较迷茫,出现“为官不为”。

患得患失的“心病”

贵州遵义市委组织部研究室 冉鹏:日前,笔者到某乡镇调研,交流发现,少数干部在换届之际,存在一些“情绪”:有因快“到点”而抱怨的、有受选用条件限制而失落的、有担忧得不到组织“发现”而浮躁的……这些“情绪”,既流露出对换届寄予的“希望”,也流露出少数干部中存在的消极情绪和患得患失的“心病”。凡此种种“情绪”,不但影响换届风气,影响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还影响党的事业发展。干部在换届之际有“升迁”愿望,出现“留”和“退”、“停”和“转”,这都是正常现象,因为“进退留转”而产生“情绪”,进而影响事业和发展,这种“情绪”不但要予以高度重视,更要想办法予以解决。

片面理解“换届=换人”

重庆市潼南区新胜镇人民政府 赖朝梅:换届之年,干部考虑个人前途,追求进步是无可厚非、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某些干部只考虑自己的位子,只关心自己的“帽子”,简单地把换届理解为换人、挪位子,换届前出现心神不定,做事左右徘徊,整天东跑西窜,精力用在搞关系上,工作用在选举上甚至出现“贿选”“人情票”“拜码头”等现象。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换届之年,作为基层干部需要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的心态,懂感恩、知进退、明事理,不为“留”挑灯作秀、不为“上”庸庸碌碌、不为“转”上蹿下跳。在其位、谋其政,在换届中一如既往的勇担重任、敢挑重担,站好岗、服好务,以换届“大考”彰显基层干部的忠诚、责任与担当。

丧失敬畏之心

陕西省安康市财政局 张新峰: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告诫党员干部,在种种诱惑面前,“一个要有情操,这是一道防线;一个要有戒惧,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换届是各种人事变动频繁发生的非常时期。整体来看,一些领导干部在换届期间的违纪违规往往都是从丧失敬畏之心开始的。事实上,党员干部一旦丧失了敬畏之心,就可能突破做人、做事、做官的底线,突破纪律规矩的红线。纪律规矩就是铁,谁碰谁流血。拿纪律规矩不当回事的人,最后也必然会落得个声名狼藉的下场。领导干部就是要强化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秉公用权的基本思维,时刻保持对纪律规矩的十足敬畏,才能保证自己始终走好为官从政的每一步。

存有“不作为”心态的四类干部

中共忻州市委组织部 李文康:笔者细析换届“不作为”的病态心理原因,把有此心理的干部分为四类:一是拟交流提拔干部,这些干部即将离开现在岗位,不免会对工作心生懈怠,认为反正都要离开了,工作干与不干都无关紧要,于是便有“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从而对相关工作一拖再拖;二是将要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干部,这些干部或是临近退休,或是退居二线,但不管是何原因,只要一想到自己将要离开岗位,就自然而然地萌生歇一歇的想法,开始“准”离职的生活,从而让手头工作停滞不前;三是没有被提名的干部,这些干部看到自己昔日的同事尤其是与自己年龄经历相仿的同事被提名提拔后,顿时心理失衡,心生怨气,导致该抓的工作不抓,该做的事情不做;四是普通干部,这些干部在听闻主要领导交流提拔离岗消息后,心里会万分失望,甚至认为自己以往的工作表现将要付之东流,不免精神萎靡,失去了工作的热情和干劲。

矫正四种错误的心态

贵州省盘县双凤镇 杨江:面对换届,广大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换届,要矫正四种错误的心态。一是思迁心态。作为干部,要正确对待自己职位的升降,要心情平静,工作奋进,讲政治、守规矩、顾大局,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尊重选票,坦然面对。二是悲“下”心态。干部要正确认识从领导岗位退下,退得心情愉快,退得坦荡。下到基层锻炼是增长才干、磨练品质的好机会。三是“好人”心态。在组织征求干部意见过程中不得罪人,在投票过程中“等等看”、随大流、不得罪人等是典型的“好人”心态。“好人”心态非好人,是一种左右逢源,缺乏政治担当的表现。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消除“好人”心态,把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领导干部选出来。四是事不关己心态。广大党员要矫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心态,正确面对选举,把选票投给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投给勤奋刻苦、开拓进取的干部,真正对人民群众负责,对自己负责,用好法律赋予的权利,选好群众期盼的人。

干部换届的“五难”现象

中共安化县委组织部课题组:一是干部期待满足难。2016年是省市县乡同步换届之年,致使个别干部认为职位多,提拔重用机会较大。也有部分干部“届末心理”作祟,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期待提高职级待遇。更有乡镇干部认为基层越来越受到重视,相比之下在干部使用上应该厚爱一分。二是干部结构调配难。懂经济管理、城建规划、金融财会、旅游开发等专业干部相对缺乏,在搭班子时常有“囊中羞涩”之感。同时,由于受编制、身份、职位等限制,“三支队伍”的交流渠道比较单一,致使部分优秀人才游离在公务员队伍之外。三是职数设置优化难。目前,部分单位领导职数的核定文件还是十几年以前确定的,“三定方案”与现实机构的状况、机构所承担的责任有较大的反差,职能的变化与职数的增减相关性不够,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四是干部交流推进难。纵向、横向交流不够,交流形式单一。机关与基层交流呈单向性,基本上只有基层干部调入机关,而机关部门干部到基层大多是提拔重用或挂职锻炼。强势与弱势部门、地方与垂直部门之间的交流基本陷于停滞。五是考察方式改进难。目前干部使用通常采用任前集中考察,意向性非常明显。考察中又偏重个别谈话、民主测评、查看资料等方法,尤其是对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的考察难度较大。

猜你喜欢

职数乡镇心态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今年起3年内新增财力全部留给乡镇
国务院6部门核减数百个编制
“超配”干部如何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