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养殖模式下奶牛产乳效率的比较

2016-07-12王松坡李琰琰张运强孙满吉

饲料博览 2016年5期

王松坡,李琰琰,刘 爽,张运强,孙满吉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30)



不同养殖模式下奶牛产乳效率的比较

王松坡,李琰琰,刘爽,张运强,孙满吉*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30)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养殖模式下奶牛的产乳效率。分别选择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农村养殖户3种养殖模式下体重、体况相近的初产荷斯坦奶牛150头,按照产乳时间,每30 d为1组,连续3 d测定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乳量,并取乳样测定干物质含量和乳脂率,计算出产乳效率。结果表明,在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规模化养殖场奶牛产乳效率均显著高于养殖小区和养殖户产乳效率(P<0.05)。泌乳前期,规模化养殖场奶牛产乳效率比养殖小区和养殖户产乳效率分别显著提高37.76%和66.67%;泌乳中期,规模化养殖场奶牛产乳效率比养殖小区和养殖户分别显著提高45.45%和120.69%;泌乳后期,规模化养殖场奶牛产乳效率比养殖小区和养殖户分别显著提高48.65%和214.29%。说明规模化养殖场奶牛产乳效率显著高于养殖小区、养殖户奶牛产乳效率。

关键词:养殖模式;荷斯坦奶牛;产乳效率;泌乳时期

饲料转化效率是畜牧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生产技术指标,特别在家禽、肉牛、猪的养殖中一直是一个广泛并成功使用的生产技术指标,用来表示消耗单位饲料干物质与所得到的动物产品的比值。但在奶牛养殖中提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却很少[1-2]。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州Lancaster城首次使用产乳效率(DE)这一生产性能指标,随后产乳效率这一概念推广开来[3]。产乳效率即是用来衡量奶牛的饲料转化效率的指标,通常以奶牛的每千克干物质采食量可产出3.5%乳脂率校正乳(FCM)的量来表示产乳效率[4]。由于不同养殖模式下,奶牛的采食量和产乳量不同,进而导致奶牛的产乳效率不同,而产乳效率直接反映了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从而影响养殖户(养殖场)的收益。因此,探讨合适的养殖模式对于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5]。

目前,根据奶牛的存栏头数(规模)和饲喂管理模式的不同,主要将奶牛的养殖模式分为3种:以农户饲喂为主的养殖户模式;以养殖户将各自的奶牛集中于统一规划、布局合理的一定区域养殖为特色的养殖小区模式;乳品加工企业为得到可靠的奶源供给创办的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模式[6]。这3种饲养模式构成了目前中国奶牛养殖的主要模式。本试验是比较此3种不同的养殖模式下奶牛产乳效率的差异,以期为目前的养殖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的论证。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时间为2015年8月16日~9月14日,试验地址为吉林省松原市。周围奶牛养殖场众多,为不同养殖模式的选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1.2 试验奶牛的选择及分组

1.2.1 试验奶牛选择

试验选择规模化现代牧场、养殖小区和农村养殖户3种养殖模式作为研究目标,分析其分别在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的产乳效率表现。试验分别在规模化养殖场、本地区相近区域内若干养殖小区、近郊农村养殖户中(养殖条件相似)选取体重、体况接近的初产荷斯坦奶牛共150头。

1.2.2 试验分组

试验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设计,按试验奶牛所处的泌乳天数分为产犊后0~30、31~60、61~90、 91~120、121~150、151~180、181~210、211~240、241~270以及271~305 d组,共10组。每组分别选择15头奶牛,共150头。其中0~120 d为泌乳前期,121~240 d为泌乳中期,241~305 d为泌乳后期。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测定项目

连续3 d测定所选各养殖模式下处于各产乳时期个体的精、粗饲料投喂量和剩料量,并取饲料样本测定干物质含量;与此同时,连续3 d测定个体产乳量,每天取所产乳混合乳样测定乳脂率[7]。

1.3.2 测定方法

根据产乳量和乳脂率计算3.5%标准乳产量(FCM),根据给料量、剩料量和干物质含量计算干物质采食量(DMI)。根据FCM(kg·d-1)、DMI(kg·d-1),计算产乳效率(DE),并计算各产奶时期的平均DE值。计算公式见式1~2。

式中,M为实际产乳量(kg·d- 1);F为乳脂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乳效率测定结果

不同养殖模式下产乳效率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养殖模式下产乳效率

泌乳奶牛的产奶高峰期一般出现在产后40~ 50 d,而干物质采食量的高峰期相对滞后,一般出现在产后60~80 d,这期间奶牛的能量摄入满足不了产乳的需要,称之为“奶牛的能量负平衡”[8]。这个时期,产乳奶牛要动用一部分体贮的脂肪来供给产乳的需要,称为“脂肪动员”[9]。因此,产乳初期有部分乳产量不是由干物质的摄入而产生的,此时产乳效率偏高。相反,产乳中后期奶牛的产乳量下降,同时奶牛必须利用更多的饲料营养去恢复产乳初期的体贮损失,同时满足奶牛腹中胎儿日益增加的营养需要。因此,产乳中后期采食的干物质不全供给奶牛产乳,产乳效率偏低[10]。由表1可知,本试验的所有牛群体,其产乳效率均偏低,可能由于所选奶牛均为初产奶牛,奶牛采食提供的相当一部分养分要供给初产奶牛自身需要。

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泌乳天数的产乳效率见图1。

图1 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泌乳天数的产乳效率

由图1可知,规模化养殖场奶牛泌乳效率在泌乳前期较平稳,且产乳效率较高;进入中后期,产乳效率缓慢下降,这与预期结果相符。养殖小区养殖模式下,奶牛泌乳效率先下降,以后缓慢上升,进入泌乳中期以后,产乳效率与规模化养殖场趋势相似,均表现为产乳效率逐渐下降。而养殖户奶牛泌乳效率在初产乳时产乳效率较低,而后突然增大,甚至超过养殖小区奶牛的产乳效率,之后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可能是与测定养殖户奶牛产乳效率所选取样本较分散、测定结果误差较大有关,而后养殖户奶牛产乳效率缓慢下降,趋势与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相同。

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泌乳时期的产乳效率见图2。

由图2可知,3种养殖模式下,无论泌乳前期、泌乳中期或者泌乳后期,规模化养殖场奶牛的泌乳效率均高于养殖小区和养殖户奶牛的泌乳效率。

图2 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泌乳时期的产乳效率

2.2 产乳效率显著性分析

相同泌乳时期、不同养殖模式下产乳效率的比较见表2。

表2 相同泌乳时期、不同养殖模式下产乳效率的比较

由表2可知,在泌乳前期,规模化养殖场奶牛的产乳效率显著高于养殖小区和养殖户(P<0.05),产乳效率分别提高37.76%和66.67%;而养殖小区和养殖户奶牛的产乳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户3者的产乳效率相互之间均存在差异性显著(P<0.05),表现为规模化养殖场奶牛产乳效率显著高于养殖小区奶牛产乳效率(P<0.05),养殖小区奶牛产乳效率显著高于养殖户奶牛产乳效率(P< 0.05)。泌乳中期,规模化养殖场产乳效率比养殖小区和养殖户提高45.45%和120.69%;泌乳后期,规模化养殖场产乳效率比养殖小区和养殖户提高48.65%和214.29%。

相同养殖模式下不同泌乳期奶牛产乳效率的比较见表3。

表3 相同养殖模式下不同泌乳期奶牛产乳效率的比较

由表3可知,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户,泌乳前期和泌乳中期奶牛产乳效率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产乳效率差异性也均不显著(P>0.05)。但3种养殖模式下,泌乳前期产乳效率均显著高于泌乳后期(P<0.05)。规模化养殖场泌乳前期比泌乳后期高22.73%;养殖小区泌乳前期比泌乳后期高32.43%;养殖户泌乳前期比泌乳后期高131.43%。由此可知,养殖模式对产乳效率的影响高于泌乳时期对奶牛产乳效率的影响。由此判断,注重适宜养殖模式的推广,其经济价值不亚于注重不同泌乳时期奶牛产乳的营养调控。

3 讨论

产乳效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不同养殖模式对奶牛产乳效率的影响最显著。综合本试验结果,无论泌乳前期、泌乳中期还是泌乳后期,规模化养殖场产乳效率均显著高于养殖小区和养殖户产乳效率。其中,随着奶牛泌乳天数的增加,规模化养殖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与养殖小区相比,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规模化养殖场产乳效率分别提高了37.76%、45.45%和48.65%。与养殖户相比,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产乳效率分别提高了66.67%、120.69%和214.29%。这可能因为泌乳前期奶牛动用体贮来产乳,并且对奶牛产犊后的照料较全面,使3者产乳效率均较高,差异相对较小;而随着奶牛过了产乳高峰,产奶量随之降低,养殖小区或养殖户由于规模较小、管理较粗放,在看不到更多产出的情况下,就会减少对奶牛的投入,选择饲喂质量较差的饲料或者减少饲料饲喂量,不注重体况的恢复,从而进一步导致产乳效率的下降。

由于产乳效率直接反映了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选择产乳效率较高的规模化现代养殖场养殖模式来饲养奶牛能够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2011年全国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所占的奶牛比例已达到33%,比2002年提高了21.1%[6]。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规模化养殖场的比例还会不断增加。但从社会形势来看,中国目前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在进一步加大,如果留守农村的广大农民不从事养殖副业,增加收入就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养殖户养殖模式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会继续存在。在目前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结合农村实际状况,发展养殖小区是一条提高奶牛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试验也证明了养殖小区模式优于养殖户模式。顾海英研究表明,为了提高我国奶牛业生产经营的水平、效率,必须强调奶业的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必须对奶牛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总体规划和控制,以便更好的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11]。而提高经济效益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科学的饲养管理。

4 结 论

规模化养殖场产乳效率显著高于养殖小区,而养殖小区产乳效率显著高于养殖户。因此,我国奶牛养殖业应逐渐淘汰落后的低投入、低产出的养殖户经营模式,逐步向合作化的养殖小区和规模化的养殖场迈进,提升奶牛养殖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胜利,陈萍,郑博文.改善奶牛饲料转化效率提高牛奶产量和质量[J].饲料与畜牧, 2006(5): 12-16.

[2]李胜利,陈萍,郑博文.通过改善奶牛饲料转化效率提高牛奶产量和质量的方法[J].中国乳业, 2007(8): 56-58.

[3]卢德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乳牛养殖健康,持续发展——论以优化产乳效率为中心的乳牛营养技术及其系统集成[J].饲料工业, 2005, 26(22): 1-8.

[4]杜瑞平,索宝,孙海洲,等.奶牛群的产乳效率及其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6): 410-411.

[5]杜瑞平,索宝,孙海洲,等.奶牛养殖新概念——产乳效率在奶牛饲养中的应用[J].中国供销商情:乳业导刊, 2005(5): 46-48.

[6]李栋.中国奶牛养殖模式及其效率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7]胡红莲,孙海洲,卢德勋,等.对蒙牛澳亚国际牧场泌乳牛产乳效率的研究[J].中国奶牛, 2006(12): 13-14.

[8]苏华维,曹志军,李胜利.围产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及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J].中国畜牧杂志, 2011, 47(20): 39-44.

[9]刘双鸣,刘敏跃,李鹏,等.围产期奶牛脂肪动员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J].饲料工业, 2015(9): 40-43.

[10]杜瑞平,姚飞,战永波,等.美斯特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及产乳效率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7): 43-44.

[11]顾海英.国外奶牛业生产经营的模式、特点和转换趋势[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2(1): 28-32, 43.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Dairy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Breeding Patterns

WANG Songpo, LI Yanyan,LIU Shuang, ZHANG Yunqiang, SUN Manji*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Abstract:To study the dairy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breeding patterns, selected large-scale farms, farming com⁃munity and rural farmers for the test.One hundred and fifty Holstein cows were selected for each model, they were in similar body condition and body weight.According to the time they were milked, every 30 days were selected for a group, and cow's DMI and milk production were measured f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 and samples were taken to measure the dry matter(DM)content and the fat percentage, to calculate the dairy efficiency(DE).It was found that in early lactation, middle lactation and late lactation, large-scale farms, dairy efficienc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which in the farming community and rural farmers(P<0.05).In early lactation, large-scale farms, dairy efficiency got a higher score than which in the farming community and rural farmers by rates of 37.76% and 66.67%; in mid-lacta⁃tion, large-scale farms, dairy efficiency got a higher score than which in the farming community and rural farmers by rates of 45.45% and 120.69%; in late lactation, large-scale farms, dairy efficiency got a higher score than which in the farming community and rural farmers by rates of 48.65% and 214.29%.The large-scale farms, dairy efficienc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armingcommunity and the rural farmers.

Key words:breedingpattern; Holstein cows; dairy efficiency; milk production period

中图分类号:S815.2;S82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084(2016)05-0001-04

收稿日期:2016-01-17

作者简介:王松坡(1991-),男,河南兰考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养殖学。

*通讯作者: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sunmanj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