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放疗在胸上段食管癌放疗计划中的剂量研究
2016-07-12劳小芳颜永清车建华林栓全梁家义
劳小芳 颜永清 车建华 林栓全 梁家义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调强放疗在胸上段食管癌放疗计划中的剂量研究
劳小芳 颜永清 车建华 林栓全 梁家义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摘要】目的 分析调强放疗在胸上段食管癌放疗计划中剂分布特征,评价IMRT剂量学优势。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收治并行放射治疗胸上段食管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普通放疗与调强放射治疗(IMRT)放射计划中剂量分布特征。结果 IMRT平均照射剂量高于常规方法,脊髓、气管、左右侧受照射剂量水平对于常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cm、≥5 cm肿瘤,IMRT脊髓内上中下断层最大剂量低于常规方法,常规方法≥5 cm肿瘤较IMRT在中下断层增幅高于≤3 cm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可保证靶区照射量,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射量,特别是在较大肿瘤照射上,优势更明显,有助于减少中下断层受照射剂量。
【关键词】食管癌;调强放疗;胸上段;剂量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发病率约为22~23人/10万,居恶性肿瘤第5位,且仍以5年1~2万人的速度增长[1]。食管癌预后较差,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5年生存率仅为10%~15%。胸上段食管癌约占食管癌总数的10%左右[2]。胸上段食管癌属中度放射敏感性肿瘤,放射治疗成为主要治疗手段。调强放射治疗可不增加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前提下,提高肿瘤照射剂量和局部控制率。以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收治并行放射治疗胸上段食管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调强放疗在胸上段食管癌放疗计划中剂分布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60~80岁、平均为(70.1±5.4)岁。病变长度4.1~7.2cm、平均(5.5±1.3)cm。纳入标准[3]:①初次治疗;②卡式评分≥70分;③病理证实为鳞癌;④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⑤无影响放射治疗完成疾病;⑥无远处转移。
1.2方法:患者仰卧于直板床,双手置于头顶,模拟机下定位。螺旋CT扫描,定位时体位与模拟机定位一致,激光定位灯标记参考,头颈模固定,平均呼吸,5 mm层间隔CT扫描,上至第4颈椎下至肋隔角,上传至TV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图像重建。临床靶区CTV:GTV周围外扩0.6~0.8 cm,向上扩1.5 cm,向下2.0 cm。计划靶区PTV:CTV+ 0.5 cm。危及器管采用CT扫描据常规解剖学方法划定。常规放射治疗计划,前野(0°)+两斜野(120°及240°)三野外等中心照射,权重2∶1 ∶1,64 Gy/32 f,2 Gy/f,6 MV-X。IMRT:三野同步推量整个计划,2 Gy/次,总量64 Gy,要求GTV达到95%处方剂量,并严格控制政策器官剂量,64 Gy/32 f,2 Gy/f,6 MV-X。
1.3观察指标:两种方法计划剂量分布,脊髓、气管、双肺受照射剂量。肿瘤直径≤3 cm,两种放射计划脊髓内上中下三个断层内最大剂量。
1.4统计学处理: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IMRT与常规照射剂量分布特征对比:IMRT平均照射剂量高于常规方法,脊髓、气管、左右侧受照射剂量水平对于常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IMRT与常规方法照射剂量分布特征对比(±s)
表1 IMRT与常规方法照射剂量分布特征对比(±s)
注:与IMRT相比,*P<0.05
髓 气管 双肺左侧 右肺±424 5204±311 378±194 370±202±354*6630±285*735±264*683±310*
2.2肿瘤大小对放射剂量影响:≤3 cm肿瘤9个、≥5 cm肿瘤12个。≤3 cm、≥5 cm肿瘤,IMRT脊髓内上中下断层最大剂量低于常规方法,常规方法≥5 cm肿瘤较IMRT在中下断层增幅高于≤3 cm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3 cm与≥5 cm肿瘤采用IMRT、常规方法脊髓各断层最大剂量水平对比(±s)
表2 ≤3 cm与≥5 cm肿瘤采用IMRT、常规方法脊髓各断层最大剂量水平对比(±s)
注:与IMRT相比,*P<0.05
断层 ≤3 cm ≥5 cm IMRT 常规 增幅(%)IMRT 常规 增幅(%)上断层 3756±562 6078±143*38±24 4132±72 6107±525*32±19中断层 4015±518 5072±824*21±11 3854±532 5632±623*32±20*下断层 2603±295 3049±340*15±10 2793±547 5273±327*47±18*
3 讨 论
我国食管癌好发于食管中段、下段、上段狭窄部位,约90%为鳞状细胞癌,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鳞状细胞癌为中度敏感性肿瘤。但放射治疗对正常组织不可避免造成损伤,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繁殖能力、受照射体积、受照射剂量、受照射速度等,尽可能准确控制剂量、提高治疗局域照射量、使剂量分布更均匀、减少周围组织器官受照射剂量是食管癌放疗的基本原则[4]。
从本次研究来看,相较于常规放疗,IMRT在剂量学上拥有明显优势,IMRT平均照射剂量高于常规方法,脊髓、气管、左右侧受照射剂量水平对于常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可提高靶区照射剂量,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对于提高照射效果,减轻照射不良反应反应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不乏因照射不良反应无法耐受退出治疗者。需注意的是,除靶区受照射剂量外,IMRT在脊椎、气管、左右肺受照射剂量变异指数(标准差/均值),均高于常规放射治疗,反映了IMRT照射剂量分布特征的个体化差异,这也是IMRT优势之一,IMRT照射更精确,在不规则野照射拥有绝对优势,剂量分布更合理。从脊髓受照射情况来看,肿瘤大小显然影响IMRT优势发挥,肿瘤越大,IMRT降低不必要的脊髓断层照射量效果更显著,这与IMRT照射更精确有关。肿瘤越大,其解剖部位深度、厚度、曲面与组织密度差异越大,易导致照射分布不均,而IMRT照射分布不均匀,有助于提高覆盖率,通过不规则的照射野行分值照射,可最大程度减少临近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5]。IMRT可保证靶区照射量,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射量,特别是在较大肿瘤照射上,优势更明显,有助于减少中下断层受照射剂量。
参考文献
[1] 张思维,张敏,李光琳,等.2003-2007年中国食管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2,21(4):241-247.
[2] 罗宏涛,魏世鸿,王小虎,等.食管癌放疗后复发再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防治杂志,2013,20(5):371-373.
[3] 黄建丽,吴继平,林凤村,等.食管癌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对比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2,24(4):265-266.
[4] 王磊黎,梁世雄,赵伟,等.食管癌结合锥形束 CT 图像引导自适应放射治疗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2,4(3): 229-232.
[5] 李庆瑞,周元成.CBCT技术在精确放疗中得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8):879-881.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053-02